章末复习勾股定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3 A.1, 2 , ) B.0.6,0.8,1 2.如图 ,点 A 表示的实数是( A.  2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塘的宽度 DE ( A. 80m D.5,11,12 C. 1  2 D. 2  1 ) B. 2 3.如图,为了测量池塘的宽度 C.3,4,5 DE �C  90� ,在池塘周围的平地上选择了 ,已测得 AB  100m , A 、 BC  60m B , 、 C 三点,且 AD  20m , A 、 D 、 EC  10m E 、 C ,则池 ) B. 60m C. 50m D. 40m 4.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24,高是 5,一只在 A 点的蚂蚁想吃到 B 点的食物,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 路径是(  ) A.9 B.13 C.14 D.25 5.在△ABC 中,∠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B=∠C+∠A B.a2=(b+c)(b﹣c) C.∠A:∠B:∠C=3:4:5 D.a:b:c=3:4:5 二、填空题 6.如图是一棵勾股树,它是由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排成的,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分别是 4,5,3,4,则最大正方形 E 的面积是___. 7.如图所示,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 为 D,则 CD  ________ 8.如图,四边形 的面积_______. ABCD VABC 的三个顶点均为格点, CD  AB ,垂足 . 中, AB  20 , BC  15 , CD  7 , AD  24 , �B  90� ,则四边形 ABCD 9.如图,一架 10 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刚好梯顶抵达 8 米高的路灯.当电工师傅沿梯上去修路灯时, 梯子下滑到了 B′处,下滑后,两次梯脚间的距离为 2 米,则梯顶离路灯____米. 10.图甲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简称 ICME~7)的会徽,会徽的主体图案是由如图乙的一连串直角三角 形演化而成的,其中 OA1=A1A2=A2A3=…=A7A8=1,如果把图乙中的直角三角形继续作下去,那么 OA1,OA2, …,OA25 这些线段中有___条线段的长度为正整数. 三、解答题 11.如图所示,隔湖有 A,B 两点,从与 BA 方向成直角的 BC 方向上取一个点 C,测得 CA=50 m,CB= 40 m,试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 12.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限速为 70km/h 的公路上直线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 A 正前方 30 m 的 B 处,过了 2 s 后,测得小汽车(位于 C 处)与车速检测仪 A 的距离为 50m,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 13.如图,铁路上 DA  15km , A , B 两点相距 25km, CB  10km C ,现在要在铁路 , AB D 为两村庄, DA  AB 上建一个土特产收购站 于点 E A , ,使得 CB  AB C , D 于点 B .已知 两村到收购站 E 的距离相等,则收购站 E 应建在离 A 点多远处? 14.如图所示,沿 AE 折叠矩形,点 D 恰好落在 BC 边上的点 F 处,已知 AB=8cm,BC=10cm,求 EC 的长. 15.如图,CD 是△ABC 的中线,CE 是△ABC 的高,若 AC=9,BC=12,AB=15. (1)求 CD 的长. (2)求 DE 的长.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欲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 最长边的平方. 【详解】 3 不是整数,故 A 错误; 解:A、 2 , B、0.6,0.8,不是整数,故 B 错误; C、3,4,5 是整数,且 32  42  52 D、5,11,12 是整数,但 ,故 C 正确; 52  112 �122 ,故 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ABC 的三边满足 a2+b2=c2,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2.C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实数和数轴的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解:点 A 表示的实数是 1- 1  1 =1  2 . 2 2 故答案为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和数轴等知识,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3.C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 AC 的长,用 AC 减去 AD、CE 求 得 DE 即可. 【详解】 解:在 Rt△ABC 中, AC= AB 2  BC 2 = 1002  60 2 =80m 所以 DE=AC−AD−EC=80−20−10=50m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近几年中考重点考点之 一. 4.B 【分析】 画出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即 为 AB,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B 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解: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即为 AB AB 恰为一个矩形的对角线,该矩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即长为 24÷2=12 宽为 5 ∴AB= 5  12 =13 2 2 即沿着侧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13.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与最短路径问题,掌握勾股定理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关键. 5.C 【分析】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 �B 可判断 A,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 B,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 a  3k  k �0  , b  4k , c  5k , 定理求解 �C , 可判断 C , 设 则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 判断 D. 【详解】 Q �B  �C  �A, �A  �B  �C  180� , 解:  2�B  180� ,  �B  90� , A 故 不符合题意; Q a2   b  c   b  c   b2  c2 ,  a 2  c 2  b2 ,  �B  90� , B 故 不符合题意; Q �A : �B : �C  3 : 4 : 5,  �C  5 �180� 75� , 12 V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 C 符合题意, Q a : b : c  3 : 4 : 5, 设 a  3k  k �0  , 则 b  4 k , c  5k ,  a 2  b 2   3k    4k   25k 2   5k   c 2 , 2  �C  90� , D 故 2 2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 键. 6.66 【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能够导出正方形 A,B,C,D 的面积和即为最大 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 解: 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 A、B 的面积和为 S1,C、D 的面积和为 S2, S1=42+52,S2=32+42, 于是 S3=S1+S2, 即可得 S3=16+25+9+16=66. 故答案是:6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表示出 S3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2 2 . 【分析】 1 S△ ABC  AB gDC S  S  S  S  S VABG VBCF VAEC , 矩形BGEF 如图,根据 VABC 据此可求. 2 【详解】 1 1 5 S矩形BGEF  5 �4  20, SVABG  �4 �4  8, SVBCF  �5 �1  解:Q 2 2 2, 1 3 S△ AEC  �� 1 3 2 2,  SVABC  S矩形BGEF  SVABG  SVBCF  SVAEC , 5 3  20  8   2 2, 8 , Q 在中, RtVABG  S△ ABC  AB  AG 2  GB 2  42  42  4 2 , CD  AB , 1 1 ABgCD  �4 2 gCD  8 , 2 2  CD  2 2 , 故答案为: 2 2.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割补法求三角 形的面积. 8.234 【分析】 连接 AC,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 AC 长,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ACD 是直角三角形, 利用△ACD 和△ABC 的面积求和即可. 【详解】 解:连接 AC, ∵∠B=90°,  AC  AB 2  BC 2  400  225  25 , ∵242+72=252, ∴∠D=90°, 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ACD  S ACB  1 1 �24 �7  �20 �15  234 . 2 2 故答案为:23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掌握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 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满足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9.2. 【解析】 【分析】 在 Rt△OAB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 OB 的长,在 Rt△O A′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 OA′的长即可 得解. 【详解】 在 Rt△OAB 中,OB= AB 2  OA2 =6 米, ∴O B′=6+2=8 米, 在 Rt△O A′B′中,OA′= 则 AA′=8﹣6=2 米. 故答案为 2. A'B'2  OB'2 =6 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 10.5 【分析】 找到 OAn= n 的规律,所以 OA1 到 OA25 的值分别为, 1 , 2 , n ,…, 25 【详解】 解:根据题意,找到 OAn=

docx文档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章末复习(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课件+同步练习)(人教版)

教育频道 > 初中 > 数学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柠檬脾气2022-07-0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