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题型针对复习》第 12 讲 圆综合压轴题 【方法梳理】 1.先添辅助线:圆中辅助线多建立在五大性质定理的基础上; 2.思考分析一定要建立在平面几何题型的基础上; 3.注意题中或图中出现的“四个典型”; 【强化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直径 AD 交 BC 于点 E,连接 OC,过点 C 作 CF⊥AD,垂足为 F.过点 D 作 ⊙O 的切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G. (1)若∠G=50°,求∠ACB 的度数; (2)若 AB=AE,求证:∠BAD=∠COF; (3)在(2)的条件下,连接 OB,设△AOB 的面积为 S1,△ACF 的面积为 S2,若 S1 8 = tan∠CAF 的 S 2 9 ,求 值. 2.如图,在⊙O 中,弦 AB 与直径 CD 垂直,垂足为 M,CD 的延长线上有一点 P,满足∠PBD=∠DAB.过点 P 作 PN⊥CD,交 OA 的延长线于点 N,连接 DN 交 AP 于点 H. (1)求证:BP 是⊙O 的切线; (2)如果 OA=5,AM=4,求 PN 的值; (3)如果 PD=PH,求证:AH•OP=HP•AP. 3.如图,在△ABC 中,AB=AC,以 AB 为直径的⊙O 交 BC 于点 D,连接 AD,过点 D 作 DM⊥AC,垂足为 M,AB、MD 的延长线交于点 N. (1)求证:MN 是⊙O 的切线; (2)求证:DN2=BN•(BN+AC); (3)若 BC=6,cosC= 3 ,求 DN 的长. 5 4.如图,在 Rt△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D,O 为 AB 上一点,经过点 A、D 的⊙O 分别 交 AB、AC 于点 E、F.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 (2)若 BE=8,sinB= 5 ,求⊙O 的半径; 13 (3)求证:AD2=AB•AF. 5.如图,△ABC 内接于⊙O,AD 平分∠BAC 交 BC 边于点 E,交⊙O 于点 D,过点 A 作 AF⊥BC 于点 F,设⊙O 的半径为 R,AF=h. (1)过点 D 作直线 MN∥BC,求证:MN 是⊙O 的切线; (2)求证:AB•AC=2R•h; (3)设∠BAC=2α,求 AB+ AC 的值(用含 α 的代数式表示). AD 6.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CAB 的平分线交⊙O 于点 D,过点 D 作 DE⊥AE,垂足为点 E,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F。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O 的直径为 AB=8,DE=2 ❑ √3 ,求 AC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点 Q 是线段 DF 上的一动点(不与 D,F 重合),点 M 为 OQ 的中点,过点 Q 作 QG⊥OF,垂 足为点 G,连接 MD、MG。请问当点 Q 在线段 DF 上运动时,∠DMG 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则求出∠DMG 的 度数;请说明理由。 7.如图,在 Rt△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D,O 为 AB 上一点,经过点 A,D 的⊙O 分别 交 AB,AC 于点 E,F,连接 OF 交 AD 于点 G.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 (2)设 AB=x,AF=y,试用含 x,y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AD 的长; (3)若 BE=8,sinB ¿ 5 13 ,求 DG 的长, AB 上的动点,且不与点 A、C、B 重合,直线 AM 8.如图,AB 是半 ⊙ O 的直径,半径 CO⊥AO,点 M 是 ^ 交直线 OC 于点 D,连接 OM 与 CM. (1)若半圆的半径 为 10. ① 当∠AOM=60°时,求 DM 的长; ② 当 AM=12 时,求 DM 的长; (2)探究:在点 M 运动的过程中,∠DMC 的大小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9.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 C 为⊙O 上一点,OF⊥BC 于点 F,交⊙O 于点 E,AE 与 BC 交于点 H,点 D 为 OE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ODB=∠AEC. (1)求证:BD 是⊙O 的切线; (2)求证:CE2=EH•EA; (3)若⊙O 的半径为 5,sinA= 3 5 ,求 BH 的长. 10.如图,⊙O 为等边△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 2,点 D 在劣弧 ^ AB 上运动(不与点 A,B 重合),连接 DA,DB,DC. (1)求证:DC 是∠ADB 的平分线; (2)四边形 ADBC 的面积 S 是线段 DC 的长 x 的函数吗?如果是,求出函数解析式;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若点 M,N 分别在线段 CA,CB 上运动(不含端点),经过探究发现,点 D 运动到每一个确定的位置, △DMN 的周长有最小值 t,随着点 D 的运动,t 的值会发生变化,求所有 t 值中的最大值. 【答案详解】 1.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直径 AD 交 BC 于点 E,连接 OC,过点 C 作 CF⊥AD,垂足为 F.过点 D 作 ⊙O 的切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G. (1)若∠G=50°,求∠ACB 的度数; (2)若 AB=AE,求证:∠BAD=∠COF; (3)在(2)的条件下,连接 OB,设△AOB 的面积为 S1,△ACF 的面积为 S2,若 值. S1 8 = ,求 tan∠CAF 的 S2 9 【解析】先练习添辅助线,由 AD 是直径,则此题大概率需连接 BD、CD, (1)“拉一拉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图形位置”即可解决。∠ G 在圆外,∠ACB 是圆周角,故先把∠G 往圆内拉, AB= ^ AB 便可得 由 DB⊥AG,便可“拉”到∠BDG=40°,由 AD⊥DG,进一步“拉”得圆周角∠BDA=50°,由 ^ ∠ACB=∠BDA=50°; 解:连接 BD,如图, ∵DG 为切线, ∴AD⊥DG, ∴∠ADG=90°, ∵AD 为直径, ∴∠ABD=90°, 而∠GDB+∠G=90°,∠ADB+∠GDB=90°, ∴∠ADB=∠G=50°, ∴∠ACB=∠ADB=50°; (2) “拉一拉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图形位置”即可解决。∠BAD 是圆周角,∠COF 是圆心角,故先把∠COF 往圆 周角位置“拉”,由 ^ ^ CD ^ 便 可 得 ∠ CAD=∠DBC, 则 DC= ^ DC 便 可 得 ∠ COF=2∠CAD, 由 CD= ∠ COF=2∠DBC, 再 往 等 腰 三 角 形 ABE 内 部 拉 , ∠ DBC=90°-∠ABE, 而 ∠ ABE=(180°-∠BAE)÷2, 这 样 ∠BAD 与∠COF“拉”到一起了,把上面的式子恒等变形,即可得两者的等量关系 证明:连接 CD,如图, 则∠COF=2∠CAD=2∠DBC, ∵∠ABD=90°, ∴∠DBC=90°-∠ABE, ∵AB=AE, ∴∠ABE=∠AEB, ∴∠ABE=(180°-∠BAE)÷2, ∴∠DBC=90°-(180°-∠BAE)÷2= 1 2 ∠BAE, ∴∠BAD=∠DOC; ( 3 ) 看 到 “ 面 积 比 ” 就 应 联 想 到 相 似 , 而 △ AOB 与 △ ACF 不 相 似 , 故 中 间 一 定 存 在 图 形 转 换 , 由 图 易 知 S ∆ ABD=2 S ∆ AOB ,而△ABD 与△ACF 分处直径 AD 的两侧,则中间一定存在图形位置转换。由解题思路 的延续性,从第( 2)小题找思路“突破口”,由( 2)结论∠ BAD=∠COF 及∠ABD=∠OFC=90°,可得 △ ABD∽△OFC , 这样 △ABD 的 图形 位置 由直 径左 侧就 “拉” 到直 径右 侧了 ,由 相似 比与 面积 关系 可得 S ∆ ABD=4 S ∆ OFC , 而 △ OFC 与 △ ACF 同 一 条 高 ( CF ) , tan∠CAF=CF:AF,由可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解:∵∠BAD=∠FOC,∠ABD=∠OFC, ∴△ABD∽△OFC, S ∆ ABD AD 2 =( ) =4 , ∴ S ∆ OFC OC ∵ S1 8 = , S2 9 设 S1=8x,S2=9x, 则 S△ABD=2S1=16x, ∴S△OFC= ∴ 1 4 •16x=4x, S ∆ ACF AD 9 = = S ∆ OFC OF 4 , 设 AD=9a, 则 OF=4a,OA=OC=5a, 在 Rt△OFC 中,CF= √ OC 2−OF 2=❑√(5 a)2−(4 a)2=¿ ❑ 则 tan∠CAF=CF:AF=1:3. 3a, S ∆ ACF : S ∆ OFC =AF:OF , 而 2.如图,在⊙O 中,弦 AB 与直径 CD 垂直,垂足为 M,CD 的延长线上有一点 P,满足∠PBD=∠DAB.过点 P 作 PN⊥CD,交 OA 的延长线于点 N,连接 DN 交 AP 于点 H. (1)求证:BP 是⊙O 的切线; (2)如果 OA=5,AM=4,求 PN 的值; (3)如果 PD=PH,求证:AH•OP=HP•AP. 【解析】先添辅助线,证切线必连 OB,由 CD 是直径可能需连 CB、CA. (1)已知条件中“∠PBD=∠DAB”是“弦切角定理”,利用该条件及等量代换,即可证明 BP 是切线; 证明:如图,连接 BC,OB. ∵CD 是直径, ∴∠CBD=90°, ∵OC=OB, ∴∠C=∠CBO, ∵∠C=∠BAD,∠PBD=∠DAB, ∴∠CBO=∠PBD, ∴∠OBP=∠CBD=90°, ∴PB⊥OB, ∴PB 是⊙O 的切线. (2)数学典型题型“求线段长问题”,由于 PN 不是弦,故排除垂径定理,首选相似知识来解答。在已知线段 OA=5,AM=4 的图形位置附近去寻找图中的相似典型图形即可,不难发现:△OPN 内由 AM//PN 而形成的相 似典型图形“A 字模型”及△OAP 内的 “双垂模型”,组合它们的相似性质,即可求解 PN 的长度。 解:∵CD⊥AB, ∴PA=PB, ∵OA=OB,OP=OP, ∴△PAO≌△PBO(SSS), ∴∠OAP=∠OBP=90°, ∵∠AMO=90°, ∴由勾股定理可得 OM=3, ∵∠AOM=∠AOP,∠OAP=∠AMO, ∴△AOM∽△POA, ∴OA:OP=OM:OA, 即 5:OP=3:5, ∴OP= 25 , 3 ∵PN⊥PC, ∴∠NPC=∠AMO=90°,∴AM//PN, ∴AM:PN=OM:OP, 即 4:PN=3: ∴PN= 25 , 3 100 . 9 (3)相似数学典型题型“乘积

doc文档 第12讲 圆综合压轴题-2021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重点题型针对训练(北师大版)

教育频道 > 初中 > 数学 > 文档预览
2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每个晚上想你2021-12-2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