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椭圆 安徽省太和中学  岳 峻 一、考情分析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体现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因而这一部分的题目的综合性 比较强,它要求学生既能分析图形,又能灵活地进行各种代数式和三角函数式的变形,这对学生能力 的要求较高.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对学生掌握坐标法的训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讲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交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考生 培养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掌握形数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培养良好 的个性品质,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知识归纳 (一)椭圆的定义 (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2a  2a | F1 F2 | 的点的轨迹叫 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MF1  MF2  2a  2a | F1 F2 | . 2a | F1F2 | F1 F2 特征式: 注:①若 ②若 2a | F1F2 | ,则点的轨迹是线段 P 的垂直平分线; F1 F2 ,则这样的点不存在. P (2)第二定义: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 l 的距 离的比是常数 e � 0, 1 ,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定点叫 F 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 e 就是离心率. MF1 特征式: d M �l  e  0  e  1 . (二)椭圆的方程 (1)椭圆的标准式方程: ①  x  m 2 a2  y  n  2  x  m  2 b2  1 a  b  0  ;(焦点在 x 轴的平行线上,中心在  m,n  的椭圆方 程) ②  y  n a2 2 b2  1 a  b  0  .(焦点在 y 轴的平行线上,中心在  m,n  的椭圆方 程) (2)椭圆的参数方程: y �x  a cos  x2 y 2 �   1 a  b  0  ① �y  b sin  ; a2 b2 � B  O A M N x 注: ϕ 角不是 ∠ NOM . �x  m  a cos   x  m   y  n  1 a  b  0 �  . ②� a2 b2 �y  n  b sin  uuuu r uuur uuuu r uuuu r uuur uuuu r OM  OF  OM  OF  2 a 2 a  | OF  OF 1 2 1 2 | . (3)椭圆的向量式方程: 2 2   x2 y 2   1 a  b  0  (三)性质:对于椭圆 a 2 b 2 而言, ① 范围: −a ≤ x ≤ a , −b ≤ y ≤b ,椭圆落在 x  �a,y  �b 组成的矩形中. ② 对称性:图象既关于 y 轴对称,又关于 x 轴对称,也关于原点对称.原点叫椭圆的对称 中心,简称中心. x 轴、 y 轴叫椭圆的对称轴. ③ 顶点:椭圆和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加两焦点 F1 (c,,, 0) F2 (c 0) A (a,,, 0) A2 (a 0) , B(0,,,  b) B2 (0 b) ; 共有六个特殊点. A 1 A 2 叫椭圆的长轴, B 1 B2 叫椭圆的短轴,长 2b . a、b 分别为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分别为 2a、 c b ④ 离心率:椭圆焦距与长轴长之比 e  a � e  1  ( a ) 注:椭圆形状与 e 的关系:  0  e  1 . b �1 ,椭圆变圆,直至成为极限位置的圆,此时也可 a e � 0, 认为圆为椭圆在 e=0 时的特例; 2 e � 1, b �0 ,椭圆变扁,直至成为极限位置线段 F1 F2 , a 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 e=1 时的特例. a2 a2 x2 y2 + =1 ,左准线 l1:x   c ;右准线 l2:x  c ; ⑤ 椭圆的准线方程:对于 a2 b2 a2 a2 y2 x2 l : y   l : y  2 + =1 ,下准线 1 对于 c ;上准线 c . a 2 b2 ⑥ 焦准距: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p= a2 a2 −c 2 b2 − c= = (焦参数). c c c 2b 2 ⑦ 通径:经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称之为通径,长度为 a . ⑧ 焦半径公式: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MF1  a  ex0 (左焦半径); MF2  a  ex0 (右焦半 MF1  a  ey0 (下焦半径); MF2  a  ey0 (上焦半 径); 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P 径); (规律:左加右减,上减下加.) ⑨ 焦点三角形:曲线上的点与焦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   cos F1  2 S   b2 tan ;e     .(如何证明?) 2 称焦点三角形; cos 2    F2 (四)椭圆系方程(焦点在 x 轴的上,中心在原点) x2 y2   1 k  c 2  ; 2 (1)共焦点的椭圆系: k k c 注:若 0  k  c2 ,则表示共焦点的双曲线系. x2 y 2       0 (2)离心率相同的椭圆系: a 2 b 2 . x2 y2      �0  注:若 a 2 b 2 ,则表示共渐进线的双曲线系. 三、精典例析 (一)活用定义 例 1: 椭圆 2 2 y x y + =1 上有一点P它到椭圆的左准 100 36 N1 线距离为 10,求点P到椭圆的右焦点的距离. 4 x2 y 2 + =1 的离心率为 e= 解析:椭圆 5 , 100 36 K1 10 P A1 F1 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得,点P到椭圆的左焦点距离为: 10 e=8 ; 再根据椭圆的第一定义得,点P到椭圆的右焦点的距离为 20-8=12 . 例 2:方程 2  x  1 2 P  x,y  O F2 B1   y  1  x  y  2 表示什么曲线? 2  x  1 解析:设 B2 ,则原方程等价于: 2   y  1 x y2 2  2 2 , 2 2 ,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 l:x  y  2  0 的距离之比为 2 , 即: P  x,y  到定点 A  11 故原方程表示以定点 A  11 , 为焦点,以定直线 l:x  y  2  0 为准线的椭圆. x2 y 2 1 F2  1 0  是 C:m  8  1 的焦点,P是曲线C上的动点. 例 3:定点 A  2,,, A2 x (1)求 PA  PF2 (2)求 PA  3 PF2 的范围; P 的最小值. 2 A 2 x y C :  0  是 m 8  1 的焦点, 解析:∵ F2  1, P2 F1 D P1 H F2 x2 y 2 C :  1 ∴ . 9 8 � 6  10, 6  10 � (1) PA  PF2  PA  2a  PF1  6  PA  PF1 �� �. (2) PA  3 PF2  PA  PD �AH  7 引申: PA  1 PF  AP  d P 准线准线 �d A e . 也适用于双曲线、抛物线. 1 e M 1 , 2   y 例 4:求过定点 ,以 轴为准线、离心率为 2 的椭圆的左顶点P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 P  x,,, y  F  x0 y0  x0  x 1 3  � x0  x ,且 x 2 2 ,则:  x0  1 2 y  y0 ,   y0  2  2 1 0 2 1 1 2 �3 �  � � x  1�  y  2   , 2 4 �2 � 2 1 2 �3 � 故椭圆的左顶点P的轨迹方程是 �2 x  1�  y  2   4 . � � (二)焦半径公式 2 例 5:椭圆 2 x y + =1 a2 b2 (a>b>0) ,其上一点 P  3,y 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是 6.5 和 3.5, 求椭圆方程. 解析: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得: a  3e  6.5 � 1 5 75 � a  5,e  � c  ,b 2  a 2  c 2  ,解得: 2 �a  3e  3.5 2 4 . x2 4 y 2  1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25 75 . x2 y 2  1 例 6:已知P为椭圆 25 9 上的点,且P与 F1、F2 的连线互相垂直,求P. 解析:由题意,得: 5− 4 x ¿ 2+¿ 5 0 ¿ 4 7 ×25 2 81 5+ x 0 ¿ 2 =64 ⇒ x 0 = , y = 5 16 16 , ¿ 2 �5 7 9 � 5 7 9 5 7 9 5 7 9 ,,,,,,, (  ) (   )(  ). � � 4 4 4 4 4 4 4 4 � � ∴P的坐标为 � � x2 y 2  1 例 7:椭圆 4 上能否找到一点 M ,使得 M 到左准线的距离是它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的 3 等比中项? x2 y2  1 解析:椭圆 4 的左准线是 l:x  4 ,若存在,设 M  x0,y0  ,则: 3 12 2 x   0 a  ex a  ex  x  4 � x   4   0  0  0 0 或 5 , ∵ x0 �2 ,故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例 8:设P是以O为中心的椭圆上任意一点, F2 为右焦点,求证:以线段 F2 P 为直径的 圆与以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x2 y 2   1 a  b  0  解析:设椭圆方程为 a 2 b 2 ,焦半径 F2 P 是圆 O 1 的直径,则: a− |PF2| 2 = 2 a −|PF2| |PF1| = =|OO1| , 2 2 ∴两圆半径之差等于圆心距. 故以线段 F2 P 为直径的圆与以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三

doc文档 圆锥曲线教案(一轮复习):第1讲 椭圆

教育频道 > 高中 > 数学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靠谱女青年2022-05-0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