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要点一 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 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方法技巧】 1.对定义中限制条件“常数(大于|F1F2|)”的理解 (1)当动点 M 满足|MF1|+|MF2|=常数>|F1F2|时,动点 M 的轨迹为椭圆; (2)当动点 M 满足|MF1|+|MF2|=常数=|F1F2|时,动点 M 的轨迹为以 F1,F2 为两端点的线段; (3)当动点 M 满足|MF1|+|MF2|=常数<|F1F2|时,动点 M 的轨迹不存在. 2.定义的双向运用 一方面,符合定义中条件的动点的轨迹为椭圆;另一方面,椭圆上所有的点一定满足定义的条件(即到 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要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x2 y2  1 a2 b2 (a>b>0) y 2 x2  1 a2 b2 (a>b>0) 图形 焦点坐标 a,b,c 的关系 F1(-c,0),F2(c,0) F1(0,-c),F2(0,c) c2=a2-b2 【方法技巧】 (1)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要充分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当且仅当椭圆的焦点在坐标轴上,且关于原点对称 时,椭圆的方程才具有标准形式. (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令 b2=a2-c2 可以使方程变得简单整齐. 今后讨论椭圆的几何性质时, b 还有明确的几何意义,因此设 b>0. (3)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是:左边是“平方”+“平方”,右边是 1. (4)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标准方程中含 x2 项的分母较大;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标准方程中含 y2 项的分母 较大.因此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判断椭圆的焦点位置时,要根据方程中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简记为“焦点位置 看大小,焦点随着大的跑”. 【基础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虽然焦点位置不同,但都有 a2=b2+c2.(  ) (2)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F1,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是椭圆.(  ) (3)方程+=1(a>0,b>0)表示的曲线是椭圆.(  ) (4)设 F1(-4,0),F2(4,0)为定点,动点 M 满足|MF1|+|MF2|=8,则动点 M 的轨迹是椭圆.(  ) 【答案】(1)√(2)×(3)×(4)× 2.设 P 是椭圆+=1 上的点,若 F1,F2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PF1|+|PF2|等于(  ) A.4 B.5 C.8 D.10 【答案】D 【解析】由椭圆方程知 a2=25,则 a=5,|PF1|+|PF2|=2a=10.故选 D. 3.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 F1(0,-8),F2(0,8),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20,则此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1 D.+=1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 c=8,2a=20,∴a=10,∴b2=a2-c2=36,故椭圆的方程为+=1.故选 C. 4.椭圆 8k2x2-ky2=8 的一个焦点坐标为(0,),则 k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 或- 【解析】原方程可化为+=1.依题意,得即 所以 k 的值为-1 或-. 题型一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 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且椭圆上任意一点 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 10; (2)两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且椭圆经过点(-,). (3)经过 P1(,1),P2(-,-)两点; (4)以椭圆 9x2+5y2=45 的焦点为焦点,且经过点 M(2,). 【解析】(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所以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a>b>0).又 c=4,2a=10,则 a= 5,b2=a2-c2=9.于是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因为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所以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由椭圆的定义知: 2a=+=2, 即 a=,又 c=2,∵b2=a2-c2=6,∴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3)解法一 ①当焦点在 x 轴上时,设椭圆方程为+=1(a>b>0). 由已知,得⇒即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1. ② 当焦点在 y 轴上时,设椭圆方程为+=1(a>b>0),由已知,得⇒ 与 a>b>0 矛盾,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1. 解法二 设椭圆的方程为 Ax2+By2=1(A>0,B>0,A≠B), 故⇒即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是+=1. (4)由题意,知焦点 F1(0,2),F2(0,-2),设所求椭圆方程为+=1(λ>0), 将 x=2,y=代入,得+=1,解得 λ=8 或 λ=-2(舍去).∴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方法技巧】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先确定焦点位置;(2)设出方程;(3)寻求 a,b,c 的等量关系;(4)求 a,b 的值,代入所设方程. 2.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 mx2+ny2=1(m≠n,m>0,n>0).因为它包括焦点在 x 轴上(m<n) 或焦点在 y 轴上(m>n)两类情况,所以可以避免分类讨论,从而简化了运算. 【变式训练】 1.已知椭圆+=1(a>b>0)的右焦点为 F(3,0),点(0,-3)在椭圆上,则椭圆的方程为(  ) A.+=1 B.+=1 C.+=1 D.+=1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得解得,故椭圆的方程为+=1.故选 D. 题型二 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例 2】已知圆 M:(x+1)2+y2=1,圆 N:(x-1)2+y2=9,动圆 P 与圆 M 外切并且与圆 N 内切,圆心 P 的 轨迹为曲线 C,求 C 的方程. 【解析】由已知得圆 M 的圆心为 M(-1,0),半径 r1=1;圆 N 的圆心为 N(1,0),半径 r2=3.设动圆 P 的圆心 为 P(x,y),半径为 R.动圆 P 与圆 M 外切并且与圆 N 内切,所以,|PM|+|PN|=(R+r1)+(r2-R)=r1+r2=4 >|MN|=2,由椭圆定义可知,曲线 C 是以 M、N 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 2,短半轴长为的椭圆(左顶点 除外),其方程为+=1(x≠-2). 【方法技巧】 1.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求法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和代入法,本例所用方法为定义法. 2.对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认识 如果能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以利用这种已知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其方程, 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定义法.定义法在我们后续要学习的圆锥曲线的问题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重 要的解题方法. 3.代入法(相关点法) 若所求轨迹上的动点 P(x,y)与另一个已知曲线 C:F(x,y)=0 上的动点 Q(x1,y1)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把 点 Q 的坐标用点 P 的坐标表示出来,然后代入已知曲线 C 的方程 F(x,y)=0,化简即得所求轨迹方程,这 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代入法(对称相关点法). 【变式训练】 已知 P 是椭圆+=1 上一动点,O 为坐标原点,则线段 OP 中点 Q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答案】x2+=1 【解析】设 P(x0,y0),Q(x,y),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又∵点 P 在椭圆+=1 上,∴+=1,即 x2+=1. 题型三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问题 探究 1 求椭圆焦点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 【例 3】(1)椭圆+=1 的两焦点为 F1、F2,一直线过 F1 交椭圆于 A、B 两点,求△ABF2 的周长; (2)椭圆+=1 的两焦点分别为 F1,F2,点 P 在椭圆上,若|PF1|=6,求∠F1PF2 的大小. 【解析】(1)A,B 都在椭圆上,由椭圆的定义知|AF1|+|AF2|=2a,|BF1|+|BF2|=2a. 又因为|AB|=|AF1|+|BF1|, 所以△ABF2 的周长为|AB|+|AF2|+|BF2|=|AF1|+|BF1|+|AF2|+|BF2|=4a. 故△ABF2 的周长为 4×5=20. (2)由+=1,知 a=4,b=3,c=,∴|PF2|=2a-|PF1|=2,|F1F2|=2c=2, ∴cos ∠F1PF2==,∴∠F1PF2=60°. 【方法技巧】 关于椭圆的焦点三角形问题,可结合椭圆的定义列出|PF1|+|PF2|=2a,利用这个关系式便可求出结果, 因此回归定义是求解椭圆的焦点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在求解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等. 探究 2 求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例 4】已知点 P 是椭圆+=1 上的一点,F1,F2 分别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F1PF2=30°,求△F1PF2 的 面积. 【解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知 a=,b=2, ∴c==1,∴|F1F2|=2. 又由椭圆的定义,知 |PF1|+|PF2|=2a=2. 在△F1PF2 中,由余弦定理得|F1F2|2=|PF1|2+|PF2|2-2|PF1|·|PF2|·cos ∠F1PF2, 即 4=(|PF1|+|PF2|)2-2|PF1|·|PF2|-2|PF1|·|PF2|cos 30°, 即 4=20-(2+)|PF1|·|PF2|, ∴|PF1|·|PF2|=16(2-). ∴S△F1PF2=|PF1|·|PF2|sin ∠F1PF2=×16(2-)×=8-4. 【方法技巧】 若本题以小题形式出现,则也可用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速解;记∠F1PF2=θ,则 S△F1P F2=b2tan. 探究 3 几何最值问题 【例 5】已知椭圆 C:+=1 内有一点 M(2,3),F1,F2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P 为椭圆 C 上的一点,求: (1)|PM|-|PF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PM|+|PF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 (1)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即可找出最值点,求之即可;(2)利用椭圆的定义,将和的最值转化为差的最值解 决. 【解析】由椭圆方程知 a=5,F1(-3,0),F2(3,0).由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连接 MF1 并延 长交椭圆于点 P1,则 P1 是使|PM|-|PF1|取得最大值的点,于是(|PM| -|PF1|)max=|MF1|==.|PM|-|PF1|=-(| PF1|-|PM|),则求|PM|-|PF1|的最小值,即求|PF1|-|PM|的最大值,延长 F1M 交椭圆于点 P2 ,则 P2 是使| PF1|-|PM|取得最大值的点,即|PM|-|PF1|取得最小值的点,于是(|PM|-|PF1|)min=-|MF1|=-. (2)由椭圆

docx文档 专题0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含解析)-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重难点手册(圆锥曲线篇,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数学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2021-11-1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