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式 基本不等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 程 板书设 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 1 )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不等式, 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基础上,对不 教学目标 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 求函数最值等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同时又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 2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可 教学方法 教学过 程 板书设 计 以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二、学情分析 已有认知 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能够进 行简单的数与式的比较,对于不等式的学习有一定的基 础,初步具备了简单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不足之处 刚刚步入高一,思维还不够严谨,不太适应高中 的学习,抽象概括和数形结合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 教学难点 使用时容易忽视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解题中形式灵活多变,对高一的学生 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 经历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 好习惯,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从数的角度探究证明方法,从形的角度探究几何意义 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直观 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 四、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重点: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 教学目标 度探索基本不等式证明过程 ,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教学重难 点 难点: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以及应用基本不 教学方法 等式求最值,尤其要注意说明等号成立 的条件验证。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五、教学方法 通过活动 创设情景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启发式 启发 引导 点拨 自主探究式 解决重点 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启发引导 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交流合作 突破难点 重复强调法、变式练习、归纳总结 六、 教学过程 2 3 4 1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代数证明、得出结论 数形结合、加深理解 典例剖析、巩固提升 5 归纳总结、提高升华 6 课后练习、拓展深 化 1 、创设情景,探究新 知 D G A a a 2 +b 2 第 24 届 国 际 数 学 家大会的会标,赵 爽的弦图 F H b C E B a 2  b 2 2ab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 、创设情景,探究新 知 一、重要不等式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 a , b ,我们有 a 2  b 2 �2ab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 . 变形公式,再现新知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 程 板书设 计 b 思考:如果 a  0, b  0 ,能否用 a 、 b 分别代替a , ,能得到什么结果? a b  ab 2 思考:上述采用了什么样变形方法?两个变量的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不等式的代换,得出基本不 等式,明确基本不等式中变量的范围,渗透了函 数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核心素养 . 基本不等式 a b  ab 2 ( 当且仅当 a  b 算术平均数 a  0, b  0 时 ,等号成 立) �几何平均数 代数意义: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设计意 图 引导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巩固学 生对基本不等式结构的认识。 2. 代数证明、得出结论 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采用分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给出不同的证明方法。 学生可能给出的方法: 1. 作差法 2. 分析法 证明: ab � ab 2 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a  b �2 ab a  2 ab  b �0  a b  2 �0 上式显然成立,当且仅当 a  b 时,等号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证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不等式的证 明。 3 、数形结合,加深理解 D 学情分 析 教学目 标 教学重难点 A C B 如图 ,AB 是圆的直径, C 是 AB 上任一 点, AC=a,CB=b, 过点 C 作垂直于 AB 的弦 DE ,连 接 AD,BD, ab 则 CD= 教学方 法 教学过 程 板书设 计 E ab 半径为 2 , .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3 、数形结合,加深理解 几何意义:半径不小于半弦。 设计意图: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比较重要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的异同 设计意图:加深对两个不等式的记忆和理解。 公式变形 当 a  0, b  0 a  b 2 ab  a b  ab   2   2 思考:式子两侧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两式一边为和, 一边为积的形式 , 可实现 积与和的转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公式变形,为以后灵活使用公式做准 备。 4. 典例剖析、巩固提升 例 1( 1 )已知x  0, y  0 此时 且xy 100 x y ,则 的最小值是 _____ , x __, y __ . x  0, y  0 ( 2 )已知 此时 x __, y __ . x  y 18 ,且 xy ,求 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对例 1 通过板书形式,师生共同探讨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让学生初步掌握不等式的应用,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的三个限制条件,尤其要说明等号成立的条件。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形成结论。 结论:已知 x 、y都是正数,求证: (1) 如果积 xy 等于定值 P ,那么当 x  y 时,和x  y 2 P 有最小值 。 时,和xy 1 2 S 有最大值4 。 积定和最小 (2) 如果和 x  y 等于定值 S ,那么当 x  y 和定积最大 一正二定三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方式,学生归纳出利用不等式 求最值的结论,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经历从 特殊到一般过程,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ppt文档 2.2基本不等式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数学 > 文档预览
28 页 0 下载 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人不犯2枉少年2022-05-3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