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 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 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 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二、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引导学生理解词中典故的内涵。 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词人的用典技巧;感知词人的抒情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品味本词苍凉悲壮的意境,品析词人在一连串典故中寄予的情思。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中寄托的作者情感和不遇之恨。 难点:学习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点拨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中见大入诗篇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在对外战争中,不是输给辽,就是输给夏,输给金、蒙古,和外族 没打过几次胜仗,为了讨好外族,所谓的天朝大国年年进贡,这就是宋朝。而南宋共九帝,却偏安一隅, 不思收复失地,堪称最软弱的王朝。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眼看着宋徽宗、钦宗被俘,亲历着金兵南下的铁蹄,叹息着南 宋统治者的偏安一隅,经历着南渡的狼狈不堪。悲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然而有这么一位词人,用他的如椽巨笔饱蘸满腔热血书写了一首首悲壮词篇,他就是辛弃疾,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代表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感受他内心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自由诵读这首词,读通大意。 生(诵读文本,梳理大意) 1 师:读完词作,我们发现这首词比较晦涩难懂,如何才能更好地读懂诗歌的情感呢?首先还是要— — 生:知人论世。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简介。 二、知人论世探诗源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后被主和派排挤,42 岁被免职退居 江西上饶的带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 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笔法气势雄健、慷慨苍凉,意境深沉。著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病逝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2.背景补充 从“君臣”到“叔侄”再到“伯侄”——南宋对金的屈辱外交关系 时间 宋朝大事记 辛弃疾大事记 1127 年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141 年 绍兴和议,纳贡称臣 生于金国,长于济南(1 岁) 1161 年 金主南侵,生灵涂炭 起义反金,为掌书记(22 岁) 1164 年 北伐失利,隆兴和议 江阴签判,任满去职(25 岁) 1195— 宰相专权,庆元党禁 瓢泉退隐(56—63 岁) 1206 年 军事冒进,开禧北伐 浙东安抚使,力辞召命(67 岁) 1208 年 嘉定和议,侄伯关系 3.写作背景 宋宁宗开禧 xǐ 元年,辛弃疾 66 岁。当时韩侂 tuō 胄 zhòu 作为抗战派首领,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 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翌 yì 年改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表面上朝廷对他很重视,其实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到任后,他一方面积极 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他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 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 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可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 慨万千,写下了这篇佳作。第二年,韩侂胄不听劝阻匆匆北伐,失败被杀。辛弃疾抱着壮志未酬的遗憾 离开人世。 师:有着满腔爱国热情、一心渴望收复失地的辛弃疾,即将迎来开禧北伐的机遇,他又会萌生怎样 的思想情感呢? 三、诵读明意寻诗旨 2 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自由诵读本词,找出词作的主旨句,并思考词人是用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 感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xiè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xiàng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 bì 狸祠 cí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确: 主旨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手 法: 用典:指诗词中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前人妙语警句的引用,前者称事典,后者称语 典。它常用较少的词语拈指古事或古语以表达更多的意思,把作者不便直说、明说的话用含蓄凝练的语 言表达出来。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 四、含英咀华析诗情 1.辛词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请结合注释,找出本文用了哪些典故,并谈谈你从这些典故中读出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和用意?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学生举手分享观点。) 明确: (1)三国孙权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雄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 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表达了对英雄的赞叹、景仰,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深切惋惜。 (2)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刘裕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 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420 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 表达了对英雄业绩的颂扬、向往及自己的抗金决心。 追问:以上两位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是怎样的呢?思考其典故内涵。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夜夜笙歌,不思复国还乡,忘记 了国仇家恨,更别提建功立业! 3 作者用典,不仅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也表达了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 抱负,更是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屈辱求和、昏庸无能。 (3)南朝宋刘义隆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仓皇 败逃。 作者借古讽今,委婉劝说首领韩侂胄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要草率行事。 (4)北魏拓跋焘 拓跋焘为北魏太武帝,字佛狸,于宋元嘉二十七年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击败王玄谟(南朝宋政权宋文 帝刘义隆的将领)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表达了作者的沉重心情,深厚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为国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在异族皇 帝行宫里迎神赛会,热闹非凡,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百姓斗志如此松懈,民族意识 模糊,暗含了词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战国廉颇 廉颇 80 岁左右时,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想重新起用他,但又不知他的身体状况能不能担当重任, 就派使者唐玖去廉颇住处观其进食的情况。 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唐玖,让他说廉颇的坏话。唐玖回朝后对赵王假说廉 颇“一饭三遗矢”,使赵王以为廉颇年老身衰,不予召用。 词人以廉颇自况,虽 60 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 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 全诗的主旨。 五、因声求气咏诗韵 小结: 本词通过写登上北固亭,追忆古人的丰功伟绩,上片追慕孙权和刘裕两个英雄人物,寄寓作者抗敌 报国的心愿,感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国家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为朝廷所用的 愤懑之情。 这是一首怀古之词,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师:辛弃疾把他满腔的浓浓爱国之情,壮志难酬的深深悲愤投放到了词中,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放开胸 襟,读出豪放之气,读出爱国之情! 生:范读。 生:齐读。 诵读指导: 1.韵脚“处、去、住、虎、顾、路、鼓、否”重读,其后稍长停顿。  2.保持豪壮基调,读出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 之门的愤懑。 六、深入探究研诗技 1.词作一共用了六处典故,从表情达意看,词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 明确: ① 典中塑形象。“凭谁问”一句展现了廉颇虽老思用的场面,一位须发皆白、忠心依旧、雄心不已的老 将形象跃然纸上。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 ② 典中生意境。“千古江山”既实指京口之江山,也虚指天下之江山;既写出了江山多娇之美,又含英 雄豪迈之气。因典生境,境中隐情,自然生动。 ③ 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因情用典。如上片表现英雄不再的感慨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之情,下片 则表现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愤中的希望。 ④ 增强感染力。以内容特定的典故来表情达意,不仅简省精练,还可曲尽其妙,体现了词的精练性 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请简要概括本词的艺术技巧。 明确: ① 借古讽今,理隐事中。 ② 用典贴切,寓意深远。 ③ 善用对比,词丰意曲。 七、拓展延伸悟诗理 请同学们齐读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的的另一首发愤之作,谈谈你读出了词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 dōu 鍪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 此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 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 之情。 拓展阅读: 《把栏杆拍遍》 梁衡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 ……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 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 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doc文档 33136178-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

教育频道 > 文库题库 > 其它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1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丑是丑有户口2021-12-2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