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届高三语文考前必背锦囊 信息性阅读 1 、常见论证方法及效果 1. 举例论证 : 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 , 从 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答题格式 :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 举…… ( 概括事例 ) 证 明了…… ( 如果有分论点 , 则写 出它证明的分论点 , 否则写中心论点 ), 从而使 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 2. 道理论证 :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 , 使 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答题 格式 :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 论证 了……了观点 , 从而使论证更 概括更深入。注 : 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 , 可以增强 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 引用 ... 3.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答题格式 :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 法 , 将……和……加以比较 , 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 比喻论证 : 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 , 容易被 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 加生动形象 , 更利于读 者明白。答题格式 :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 将…… 比作…… , 证明了……的观点 , 从而把抽象深奥 的道理阐述得生 动形象、浅显易懂。 5. 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 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6. 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 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类比论证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 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 7. 归谬法(反证法):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 确的,由此导出更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 2 、常见论证结构 (一)论证结构 论述文的基本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 问题)三部分。但不同的文本出于论述方式的需要,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 ,如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1 .并列式 结构特点为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 落之前常常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标志性词语。 2 .对照式 把两种观点加以对照,通过二者的对照,突出其中一方面论述的准确性。往 往一方面着墨较多,作为论述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3 .层进式 也称递进式。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 的先后顺序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能随便变动。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表递 进的标志词语,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4 .总分式 各层次之间是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 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 总。总分式结构包括三种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注意开头段 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 总分式或分总式,因为正文多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 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式。 (二)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就是将文章论证结构进一步具体化,例如开篇提出了什 么观点或论题,然后通过哪些论证法展开论证,最后是归纳概括,归 纳中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等。 一般论述文的论证思路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文章开头部分,先引 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然后主体部分充分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结尾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局部段落的论证思路也是如此 。 3 、论证特点如何答题 1 、论证角度:立论、驳论、先破后立、先立后破、驳立结 合(论证方式)、人称、口吻、宏观、微观 2 、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进、对比 3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理论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常 考) 4 、论证语言:通俗、口语化,幽默、生动形象、科学严谨  、准确贴切、遣词造句、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修辞、限定词 使用 5 、引题:开门见山、引用名言、从实际人物或现象引出话 题、开头设问、结尾设问 \ 反问、结尾亮明观点再扣题。 6 、论据特点:典型、新颖、真实、精当 4 、下定义题型 根据“ 种差 + 临近属概念 ”的格式给概念下定义。 定义的格式是( 1 )“(被定义概念)是……,……(种差)的(临 近属概念)。( 2 )先答出“(被定义概念)是……(临近属概念)”, 然后分条列出种差。重点注意,一定要是“临近的属概念”,种差一定要 全面,要照顾全文,不要遗漏信息。注意种差之间的先后逻辑顺序。 5 、论证的严密性 ① 论证思路严谨:结构清晰,严谨完整;论证过程无漏洞,推断 合理,逻辑严密 ② 论据使用严谨: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恰当地证明论点;论据 典型充分,多样而全面,真实可信; ③ 论证语言严密:用词(特别是限制词)严密准确;句间衔接自 然,结构浑然一体; 6 、论证的充分性 ① 例证充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② 说理充分,对论据的分析完美地关联了论据和论点; ③ 原因分析切中本质,推理过程清晰、结论可靠。 7 、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 ① 论证思路层次严密 ; ② 论证方法得当 ; ③ 论证语言严谨 ; ④ 论据恰当典型; ⑤ 论证角度多样 8 、论据的典型性 ① 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 ② 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 能恰如其分地与论点结合。 9 、论证角度 立论、驳论、先破后立、先立后破、驳立结合、人称、口吻、 宏观、微观、正反面 批驳角度:①批驳对方的论点错误;②批判对方论据的错误 (不真实、不贴切或不科学);③批驳论证过程推理不合情理, 表达不严谨周密,漏洞百出;④批判对方知识的理解错误。 文学性阅读 10 、散文化小说特征 1. 故事情节淡化   情节舒缓、平淡,没有完整的情节发展脉络,缺少戏剧性冲突 ; 选取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片段特写的形式呈现。 2. 虚化人物   散文化小说中少有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缺少丰富化 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而且一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物,常常无主 次之分。 3 、营造意境(特定的环境情韵)  散文化小说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所谓“气氛”,既包括作者的 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 的客观再现。 11 、摇摆式、对话式、突转式小说结构及作用 摇摆式 ( 一波三折式 ) :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 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 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对话式: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 主体。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结构简洁 明快。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 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 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 突转”式 ( 欧 · 亨利式 )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 ,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 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 小说情节的生动性。(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12 、抑扬、伏笔、铺垫 作用 抑扬  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 强作品的可读性。 悬念  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 铺垫  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13 、小说开头方式 及作用 悬念式 开头 开头提出疑问,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 ( 或在情节发展中回答 ) 。 写景式 开头 开头写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心情。 直切式 开头 小说直接切入场景,直接将读者置于故事情节之中,现 场感与参与感强烈。 以景作结的结局 ① 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 ② 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 ③ 从人物看,烘托人物。 ④ 从主题看,升华主题。 ⑤ 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15 、叙事艺术答题方向 16 、叙述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 ( 1 )有利于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使读者进入“我”的这个角色;有 利于抒发情感,从而可以进行详细心理描写。 ( 2 )有利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可以更生动 形象,使读者可以更具体地体会到作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 ( 3 )可以让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使情感更加动人;根据对“我”的详细 描写,可以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第二人称 ( 1 )更加直接、更加自然、更加亲切、更加生动。更便于交流,便于抒 情, ( 2 )有一定的呼告效果,不仅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时,还有拟人化 的效果。 ( 3 )有利于使读者快速的融入到角色,便于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 章里去。 第三人称 ( 1 )运用第三人称就算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可以比较直接客观地展 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会比较灵活自由 。 ( 2 )以第三人称叙述不仅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还可以使读者产生 共鸣。 ① 人称变换 : a. 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 的意味。 b .从“我”到“你” ( 他 ) ,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 c .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 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 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 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17 、叙事视角及作用 全知视角: 1 、视野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 题材。 2 、自由自在:叙述时可以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 3 、客观全面: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所有的真相。 限知视角的作用 : 1.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小 说从格里高尔的视角展开叙述,开篇就以“我发生什么事啦”紧紧抓 住读者的好奇心。之后跟随着格里高尔的眼睛,读者才慢慢了解 格里高尔“出事”的原因。 2. 增强代入感与真实性。如《红楼梦》写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 从林黛玉的角度展开叙述,作者通过黛玉的眼睛带领读者去领略 贾府的雍容华贵,让读者获得了更真切、更自然的感受。 3. 最大限度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这一点主要是限知外视角的 作用。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 ( 故事套故 事;听他人讲故事 ) 。多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 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 现人物和主题。

ppt文档 33789897-2022届高考语文考前知识梳理 课件47张.ppt

教育频道 > 文库题库 > 其它 > 文档预览
47 页 0 下载 1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我是逗比女王2023-03-0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