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要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要点解读 一维碰撞。重点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的得出与分 析。 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 1.方案一 实验器材:滑块(带遮光片,2 个)、游标卡尺、气垫导轨、光电门、天平、弹簧片、细绳、弹性碰 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实验情境:弹性碰撞(弹簧片、弹性碰撞架);完全非弹性碰撞(撞针、橡皮泥)。 2.方案二 实验器材:带细线的摆球(摆球相同,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实验情境:弹性碰撞,等质量两球对心正碰发生速度交换。 3.方案三 实验器材:小车(2 个)、长木板(含垫木)、打点计时器、纸带、天平、撞针、橡皮泥、刻度尺等。 实验情境:完全非弹性碰撞(撞针、橡皮泥)。 4.方案四 实验器材:小球(2 个)、斜槽、天平、重垂线、复写纸、白纸、刻度尺等。 实验情境:一般碰撞或近似的弹性碰撞。 5.不同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测速度的方法不同 :①光电门(或速度传感器);②测摆角(机械能守 恒);③打点计时器和纸带;④平抛法。还可用频闪法得到等时间间隔的物体位置,从而分析速度。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四)注意事项 1.入射球质量 m1 应大于被碰球质量 m2。否则入射球撞击被碰球后会被弹回。 2.入射球和被碰球应半径相等,或可通过调节放被碰球的立柱高度使碰撞时球心等高。否则两球的 碰撞位置不在球心所在的水平线上,碰后瞬间的速度不水平。 3.斜槽末端的切线应水平。否则小球不能水平射出斜槽做平抛运动。 4.入射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否则入射球撞击被碰球的速度不相等。 5.落点位置确定:围绕 10 次落点画一个最小的圆将有效落点围在里面,圆心即所求落点。 6.水平射程:被碰球放在斜槽末端,则从斜槽末端由重垂线确定水平射程的起点,到落地点的距离 为水平射程。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阻力不计,其上方挡光条到达光电门 D(或 E),计时器开始计时;挡光条到达光电门 C(或 F),计时器停止计时.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 A、B 的质量 mA、mB; b.给气垫导轨通气并调整使其水平; c.调节光电门,使其位置合适,测出光电门 C、D 间的水平距离 L; d.A、B 之间紧压一轻弹簧(与 A、B 不粘连),并用细线拴住,如图静置于气垫导轨上; e.烧断细线,A、B 各自运动,弹簧恢复原长前 A、B 均未到达光电门,从计时器上分别读取 A、B 在 两光电门之间运动的时间 tA、tB.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 x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 (2)利用上述测量的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 (3)利用上述数据还能测出烧断细线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Ep=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 表示). 【参考答案】光电门 E、F 间的水平距离 mA L x  mB  0 tA tB 1 L 1 x mA ( ) 2  mB ( ) 2 2 tA 2 tB 【详细解析】(1、2)由于 A、B 原来静止,总动量为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mA L x  mB  0 ,所以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光电门 E、F 间的水平距离; tA tB (3)弹簧恢复原长时,A 滑块的速度为: vA  L x vB  t A ,B 滑块的速度为: t B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1 L 1 x mA ( ) 2  mB ( ) 2 Ep= 2 tA 2 tB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水平气垫导轨上装有光电门 C 和 D,滑块 A、B 静止放在导轨上,位置如图所示,A 的右侧装有橡皮泥,B 的左侧装有撞针,如果 A 与 B 相撞,两滑块 会“粘”在一起。A 滑块上方固定有遮光片,测出其宽度为 d,光电门 C、D 分别连接着光电计时器(图中 未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1)该实验方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要调节气垫导轨,确保导轨水平 B.A 的初始位置应尽可能靠近 B C.遮光片的宽度适当窄一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D.A 的质量一定要大于 B 的质量 (2)测出 A(含橡皮泥)的质量 mA 、B(含撞针)的质量 mB ,给 A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光电计时器记 录了 A 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 C 的时间为 t1,通过 D 的时间为 t2,若满足关系式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 量符号表示),则说明碰撞中 A、B 系统动量守恒。 (3)若不测量遮光片的宽度,此方案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两滑块 A、B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是 否守恒。 【答案】AC mA d d 1 1 mA  (mA  mB )  ( mA  mB ) t1 t2 或 t1 t2 能 【解析】(1)[1]A.调节气垫导轨,确保导轨水平,才能够满足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故 A 正确; B.滑块 A 的初始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滑块 B,这样能够比较准确地测量碰撞前滑块 A 的速度,故 B 错误; C.遮光片的宽度适当窄一些能够比较准确地测量碰撞后的速度,有利于减小误差,故 C 正确; D.A、B 碰撞过程中合动量方向向右,碰撞结束后整体向右运动,故对 A 和 B 之间的质量关系没有要 求,故 D 错误。 故选 AC。 (2)[2]碰撞 A、B 系统的动量大小为 mA d d ( mA  mB ) t1 ,碰撞结束后 A、B 成为一个整体,动量大小为 t2 , 若 mA d d 1 1  (mA  mB ) 或 mA  ( mA  mB ) t1 t2 t1 t2 说明碰撞中 A、B 系统动量守恒。 (3)[3]由(2)分析可知,关系式 mA 1 1  (mA  mB ) t1 t2 成立,也能验证两滑块 A、B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故此方案不测量遮光片的宽度,也能验证碰撞过 程中动量守恒。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沿实验桌左右移动垫块,直至接通交流电源后,轻推小车 A,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分布 均匀的点迹(相邻两点间的间距相等),断开电源; Ⅱ.将小车 B(未画出,与小车 A 完全相同)静置于长木板上的 P 处,并将适量砝码放在小车 B 中; Ⅲ.接通电源,沿木板方向向下轻推一下小车 A,使小车获得一初速度,两车碰撞后粘在一起,打点计 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迹,如图乙所示; Ⅳ.用天平测得小车 A 的质量为 195g,小车 B 与钩码的总质量为 240g。 (1)在步骤Ⅰ中,要求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分布均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则碰撞前瞬间系统的总动量 p1=_______ 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碰撞后瞬间系统的总动量 p2=_______ kg � m/s kg � m/s (结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_________,则系统动量守恒得到验证。 【参考答案】为了保证小车所受合力为零 0.930 0.927 p1=p2 【详细解析】(1)[1].在步骤Ⅰ中,当点迹分布均匀时小车匀速运动,则要求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分布均 匀的原因是为了保证小车所受合力为零; (2)[2].碰前小车的速度 v1  0.4770 m/s=4.77m/s 5 �0.02 则碰撞前瞬间系统的总动量 p1  mAv1  0.195 �4.77kg � m/s=0.930kg � m/s [3].碰后两车的速度 v2  0.2130 m/s=2.13m/s 5 �0.02 则碰撞后瞬间系统的总动量 p2  (mA  mB )v2  (0.195  0.240) �2.13kg � m/s=0.927kg � m/s [4].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 p1=p2,则系统动量守恒得到验证。 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小车 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 b a 车 使之做匀速运动,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 置如图所示.在小车 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 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平 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的间距(已标在图上). a a b A 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 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 和 碰后的共同 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 a 的质量 ma va  mb vb  【答案】BC ________ DE ma  0.40kg kg � m/s ,碰后 0.420kg � m/s ,小车 b 的质量 ma va ' mb vb '  mb  0.20kg ________ ,则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kg � m/s 。 0.417kg � m/s 【解析】(1)[1][2].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故小车有个加速过程,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 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 BC 段为匀速运动的阶段,故选 BC 计算碰前的速度;碰撞过程是 一个变速运动的过程,而 A 和 B 碰后的共同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位移, 故应选 DE 段来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2)[3][4].由图可知,BC=10.50cm=0.1050m;DE=6.95cm=0.0695cm; 碰前小车的速度为 vA  BC 0.1050   1.05m/s t 5 �0.02 碰前的总动量为 p=mAvA=0.4×1.05=0.420kg•m/s; 碰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 v DE 0.0695   0.695m/s t 5 �0.02 碰后的动量为 p′=(mA+mB)v=(0.4+0.2)×0.695=0.417kg•m/s;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 在水平桌面上的适当位置固定好弹簧发射器,使其出口处切线与水平桌面相平; ② 在一块长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并贴紧桌面右侧边缘。将小球 a 向左压缩 弹簧并使其由静止释放,a 球碰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 P; ③ 将木板向右水平平移适当距离,再将小球 a 向左

docx文档 15038902-考点31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x

教育频道 > 文库题库 > 其它 > 文档预览
33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行樂及時2021-11-2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