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40 分钟) 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 1~2 题。 1.图中 A、C、D、E 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  ) A.森林破坏     B.水土流失 C.草场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 2.B 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   (  ) ①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③土地贫瘠, 植被稀少 ④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B 2.D [第 1 题,读图可知,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降 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且都有山地或丘陵的分布 ,具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条件, 故选 B 项。第 2 题,B 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 ,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 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故选 D 项。] 下图中阴影地带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 读图,回答 3~4 题。 3.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  ) A.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4.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D.土壤污染严重 3.A 4.B [第 3 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图中阴影地带是黄土高 原和内蒙古高原一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太行山一带是我国高 原和平原的分界线,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图中河流为黄河,为外流河。 故 A 项正确。第 4 题,结合上题,该区为黄土高原一带,由于工矿开发建设, 农业的发展,城镇的建设,不断破坏植被,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水土流失 严重,故 B 项正确。]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 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 ,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 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 90.4%。据此完成 5~6 题。 5.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 6.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 ① 营造宫殿、建御花园 ②修筑梯田、开石动土 ③开荒弃荒,轮荒作 用 ④退耕还草 ⑤植树护坡、打坝建库 ⑥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⑥ 5.A 6.D [第 5 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谷发育,形成千 沟万壑的景观。第 6 题,修筑梯田、开荒弃荒、露天开矿是黄土高原现代植 被破坏的人为原因,而营造宫殿、建御花园是属于历史上的植被破坏。]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完成 7~8 题。 7.图中序号按 “ 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 差、地表 侵蚀 ” 顺序排列 的是 (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8.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7.D 8.B [第 7 题,根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黄土高原的成因及 产生的危害可分析回答。第 8 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 影响内河航运。]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 9~10 题。 9.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保持水土 B.改良土壤 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10.关于 a、b、c、d 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a 处发展粮食生产 B.b 处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c 处植树造林 D.d 处打坝建库 9.A 10.B [第 9 题,保持水土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第 10 题,b 处为缓坡,可开辟为梯田,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不适合种植 水稻。] 11.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问题。 (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 (4)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在黄河的下游形 成了冲积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不利影 响主要是对本区域(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等 )及对其他区域(形成“地上 悬河”、水库淤积等)。第(3)题,图中治理措施有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第(4) 题,只需理解每项措施的目的即可。 [答案] (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2)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下游地区河 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发生盐碱化; 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 (3)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4)A—⑥ B—⑤ C—④ D—③ E—① F—②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 990 km,全线有 140 km 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 曾获 1987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读图,完成 12~13 题。 12.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13.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酸化 D.地面沉降 12.B 13.A [第 12 题,采用麦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 降低风速,减轻沙丘风沙侵害。第 13 题,该处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 业,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出现盐碱化。] 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4~15 题。 14.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 a、b、c、d 四地采取了不 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a 地——种草护坡 B.b 地——沟头防护 C.c 地——打坝建库 D.d 地——修筑梯田 15.(易错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C 15.B [第 14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 为黄土塬,其治理措施主 要是平整土地,建防护林网;b 为缓坡,可修水平梯田;c 为沟谷,其治理 措施是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 为陡坡,应种草护坡。第 15 题,从图中可以 看出,丙、丁两地位于阴坡,采光差;甲、乙两地相比,乙位于山脊上,不 易积水。]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 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 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 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 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图中 A 地区日照时数不及 B 地区,而积温却高于 B 地区,试分析其原 因。 (2)B 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 (3)请为 B 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河流形状判断,A 地区位于四川 盆地,多阴雨天气,所以日照时数小。阴雨天多,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所以积温高。B 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 所以日照时数大。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高原地形散热快,所 以积温较低。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B 地区是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该 地全年降水量大,溶蚀作用强。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 度低,石漠化严重。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 繁发生。所以生态环境脆弱。第(3)题,针对 B 地区的环境特征,实现可持续 发展,必须开展山体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 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 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 ,加强 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机制。 [答案] (1)A 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小;云层厚, 大气保温作用强,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积温高。B 地区位于云贵高原, 海拔较高,日照时数大;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积温较低。 (2)B 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全年降水量大,溶蚀作用强;土 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度低,石漠化严重;降水量大,植 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 (3)① 开展山体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 率,控制水土流失。 ②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 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③ 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机制。

doc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 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同步练习-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地理.doc

教育频道 > 文库题库 > 其它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枫叶的伤感2022-05-3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