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35 生物的进化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项目 主要观点 贡献 评价 不足 自然选择 ① 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 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 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 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 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 基本概念 a.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② 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③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 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② 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①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② 隔离 a.两种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④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① 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 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 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 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③ 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考向一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 1.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和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A 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B 错误;地理隔离会阻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个体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形成不同物种,C 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D 错误。 2.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答案】 A 【解析】 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种 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A 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 必要条件,C 错误;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D 错误。 考向二 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判断 3.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 2 是由物种 1 形成的,则物种 1 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 1 形成物种 2 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 1 与种群 2 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答案】 C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 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故选 C。 归纳整合 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种群 物种 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 范围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判断标准 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 多种群组成 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 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并且产 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 (1)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联系 (2)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 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4.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 a 过程 B.b 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 1 和品系 2 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 1 和物种 2 【答案】B 【解析】a 过程是地理隔离,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此四倍体的 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A 错误;b 过程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 正确; ①~⑥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有关,C 错误;只 有当品系 1 和品系 2 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 错误。 考向三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5.红蟋蟀、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形态相同,鸣声的强弱和频率不同,交配只在发生同一鸣声的种内进 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蟋蟀之间的鸣声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只能来自生物 B.红蟋蟀中出现了新基因,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C.红蟋蟀、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属于同一物种 D.若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之间形成杂交种,则一定是可育的后代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或生物,A 错误;红蟋蟀中出现了新基因,则种群 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 正确;红蟋蟀、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鸣声的强弱和频率 不同,交配只在发生同一鸣声的种内进行,说明它们之间不能交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 同的物种,C 错误;滨州蟋蟀和富尔顿蟋蟀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形成的杂交种是不育的,D 错误。 解题必备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项目 标志 变化后的生物与 原生物的关系 二者联系 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生物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 属于不同的物种 (1)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 后才能形成新物种; (2)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 物进化 6.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 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 1 与新物种 2 基因库不同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 X、Y 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 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C 【解析】 新物种 1 与新物种 2 可能是同一物种,也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图中显示了经过地理隔离而达 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 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 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 表示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 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考向四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7.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 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解析】 A 项,兰花花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对兰花花矩仅起到选择作用。B 项,新物种形 成的标志是与原来的物种形成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项,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 独进化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进化上的密切联系,蛾的口器与花矩的相互 适应正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项,蛾的口器与花矩进行着相互选择,花矩变长对蛾的口器具有选择作用, 使蛾种群中口器较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经过多代选择,蛾的口器会越变越长。因此,蛾的口器不 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8.蜜蜂采蜜时,口器伸入鼠尾草的花筒中,头部推动鼠尾草“丁”字形雄蕊,花粉落在头部(如下图所示)。 鼠尾草雄蕊先成熟,蜜蜂采蜜后飞出时,不会导致同一朵花的雌蕊受粉。等到雄蕊凋谢后雌蕊成熟, 其它蜜蜂再来采蜜时,雌蕊的柱头恰好能接触到蜜蜂头部,巧妙地接受了其它花的花粉而受精。下列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鼠尾草的“丁”字形雄蕊结构有利于虫媒传粉 B.蜜蜂采蜜时与鼠尾草的花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C.花蕊成熟时间不同有利于遗传(基因)多样性 D.鼠尾草与蜜蜂相互适应、共(协)同进化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可知,鼠尾草的“丁”字形雄蕊结构有利于蜜蜂为其传粉,属于虫媒传粉,A 正确;虫媒 花靠花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吸引昆虫,故蜜蜂采蜜时与鼠尾草的花之间存在物理或化学信息的传递,B 错误;花蕊成熟时间不同为不同的性状,有利于遗传多样性,C 正确;鼠尾草为蜜蜂提供了花蜜,而蜜 蜂又为鼠尾草进行了传粉,故它们之间相互适应、共(协)同进化,D 正确。 考向五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 600 只长翅果蝇和 400 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 占所有个体的 40%,那么隐性基因 v 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A.20% B.40% C.60% D.80%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vv 有 400 只,Vv 有 400 只,VV 有 200 只,依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式,v 的基因频率 为[(400×2+400×1)÷(1 000×2)]×100%=60%。 解题技巧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 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 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 1/

doc文档 考点35 生物的进化-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

教育频道 > 高中 > 生物 > 文档预览
2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青衣乌篷2022-05-1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