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评析 生 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 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 M6P 标志。 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 M6P 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 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 M6P 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 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6P 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S 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 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 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 M6P 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答案】D 【评析】该题渗透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考生合理运用生物学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 地整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生物学的相关能力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 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该题以溶酶体酶的形 成过程为情境,考查溶酶体酶无法正常形成对溶酶体功能的影响,蕴含结构与功能观,体 现了对生命观念的考查。 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 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 M6P 标志,体现了 S 酶的专一性,A 正确;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B 正确;由题 干信息可知,在 S 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而 S 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 受阻,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 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M6P 受体基因 缺陷的细胞中,带有 M6P 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 错误。 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 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 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 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比正常细胞少 【答案】B 【评析】该题以癌细胞的“瓦堡效应”为情境,既从基础性维度考查细胞呼吸不同类型的特 点,又需考生结合题目情境综合性分析癌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情况。该题从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4 个维度进行设计,维度间既相互关联,又有交叉和递进。该题 既贯穿基础性和综合性,又关注应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 由于葡萄糖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的能量,故“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吸收大量 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 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 ATP,B 错误;由 题干信息和分析可知,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C 正确;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 NADH,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 能产生 NADH,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比正常细胞少,D 正 确。 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 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答案】C 【评析】该题以高中基础实验的材料选择为情境,贴近考生学习实践活动,引导考生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该题以实验材料黑藻为主 线,综合考查了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条件的探究、植物细胞有 丝分裂的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高中生物常规实验。该题渗透生物学科素养 的考查,引导考生合理运用生物学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整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 生物学的相关能力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A 正确;黑藻 成熟叶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 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体积变小,绿色会加深,而随着不断失 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 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 机溶剂,提取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D 正确。 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 DNA 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 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 DNA 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 cffDNA。 近几年,结合 DNA 测序技术,cfDNA 和 cffDNA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可通过检测 cfDNA 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 B.提取 cfDNA 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 C.孕妇血液中的 cffDNA 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D.孕妇血液中的 cffDNA 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答案】B 【评析】该题以利用检测血液中的 cfDNA 和 cffDNA 进行癌症早期筛查和遗传病产前诊断 为情境,使考生了解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的 关注和对生命的爱护。该题考查癌症的产生原因、人类遗传病和产前诊断的相关内容,考 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准确判断各选项。该题旨在引导 考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热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癌症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可以通过检测 cfDNA 中相关基因 来进行癌症的筛查,A 正确;提取 cfDNA 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该基因并不能正 常表达,不可用于治疗遗传病,B 错误;孕妇血液中的 cffDNA,可能来自胚胎细胞或母体 胎盘细胞脱落后破碎形成,C 正确;提取孕妇血液中的 cffDNA,因其含有胎儿的遗传物质, 故可通过 DNA 测序技术检测其是否含有某种致病基因,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 正 确。 5.CDK1 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 DNA 复制开始后,CDK1 发 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 DNA 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 CDK1 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的 M 蛋白通过 影响细胞中 CDK1 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 BYDV 的细胞中 CDK1 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 DNA 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 CDK1 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 CDK1 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 BYDV 的细胞中,M 蛋白通过促进 CDK1 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 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 BYDV 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答案】C 【评析】该题通过题图信息介绍了 CDK1 与细胞周期的关系以及感染 BYDV 的细胞发生病 变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从试题文字描述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细胞周 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释 CDK1 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并解释大麦黄矮病毒对 农作物的影响及原理。该题将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关键 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内容的重心,体现了“立足考查知识与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导向作用, 引导高中生物教学”。 由题干可知,正常细胞中 DNA 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 CDK1 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 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 正确;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 CDK1 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 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 正确;由题干可知,感 染 BYDV 的细胞中,M 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 CDK1 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 错误;由题干可知,M 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 BYDV 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 间期,D 正确。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 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 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 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 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 Aaa 的子细胞 【答案】C 【评析】该题以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桥”为情境,考查染色体的变异。该题与课程标 准和高中教学实际密切结合,立意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答案又回归教材,有利于引导考 生合理运用生物学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整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生物学的相关能 力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故可以在有丝分 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 正确;出现“染色体桥”后,在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 断裂,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B 正确;“染色体桥”现象使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转接,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片 段,C 错误;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 Aa,出现“染色体桥”后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 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 a 转接到了另一条姐妹染色体上,则会产生基因型为 Aaa 的子细胞, D 正确。 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 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 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 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 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 K+内流过程不消耗 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答案】A 【评析】该题以听毛细胞纤毛膜上特殊的兴奋产生方式为情境,考查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 力等关键能力。考生在原有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依据题干信息中听毛细胞 纤毛膜上特殊的兴奋产生方式,得出纤毛膜膜内外的 K+浓度特点这一新的结论。该题与课 程标准和高中教学实际密切结合,立意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答案又回归教材,体现了“立 足考查知识与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导向作用,引导高中生物教学”。 由题干信息可知,受一定刺激时 K+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静 息状态时,纤毛

doc文档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名师评析(山东卷)

教育频道 > 高中 > 生物 > 文档预览
2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风色2022-07-0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