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电荷 一、单选题 1.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的电荷 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正电荷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2.下列对静电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 C.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由于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有时会看到火花四溅 D.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带正电,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3.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 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元电荷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小的电荷 C.第一个用试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库伦 D.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4.最早测定元电荷电荷量的物理学家是( ) A.奥斯特 B.安培 C.库仑 D.密立根 5.下列关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一对正、负电子相遇可以同时湮没,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 C.元电荷是一种带电物体 D.电是物体表现出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6.公元 1 世纪,东汉王充《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顿牟即琥珀,芥指芥菜 子,统喻干草、纸等微小屑末。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干草、 纸等轻小的物体。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 B.经过摩擦的琥珀有了磁性 C.琥珀与干草带异种电荷 D.琥珀与干草带同种电荷 7.在真空中,用绝缘细线将 M、N 两球悬挂于同一点,静止时如图所示。已知 M 球 带正电,则 N 球(  ) A.带负电 B.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C.不带电 D.带正电 8.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张开。对上述实验分 析正确的是(  ) A.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B.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是感应起电 C.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金属箔片与金属球带异种电荷 9.如图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 C 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 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 B 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 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 B 端和 A 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 A 端和 B 端移动 10.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 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 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手握绝缘柱,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 C 移近导体 A 时,可以观察到(  ) A.导体 A 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张开的,导体 B 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 B.导体 A 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导体 B 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张开的 C.导体 A、B 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闭合的 D.导体 A、B 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张开的 11.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如 图所示,下列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两球分开,棒再接触一下其中一球 D.棒带的电荷量如果不变,不能使两导体球带电 12.小华在学习元电荷(e=1.6×10-19C)知识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看 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据中的(  ) A.4.4×10-19C B.4.6×10-19C C.4.8×10-19C D.5.0×10-19C 13.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 A 跟同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 B 接触后,两球带等量的正 电荷,这是因为(  ) A.B 球的负电荷移到 A 球上 B.A 球的正电荷移到 B 球上 C.B 球的正电荷移到 A 球上 D.A 球的负电荷移到 B 球上 14.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环境下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丝绸带正电 B.在干燥的天气环境下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正电 C.摩擦起电现象说明,电荷可以通过摩擦产生的 D.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关于丝绸的带电状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带电 B.带正电荷 C.带负电荷 D.带电状况具有 C.伏特 D.牛顿 随机性 16.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  ) A.千克 B.库仑 17.有三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球,A 球带的电荷量为 q,B、C 不带电,现要使 B 球带电 3q 荷量为 8 ,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A.B 球先与 A 相碰,再与 C 相碰 B.A 球先后与 B、C 相碰,再用 C 球碰 B 球 C.A 球先后与 B、C 相碰,用手接触 C 球后再与 B 球相碰 D.C 球先后与 A、B 相碰,用手接触 C 球后再与 B 球相碰 18.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物体带电+1.6×10-1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 1 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1.6×10-19C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只会发生转移,故 A 错误; B.此过程中电荷仍然守恒,电荷没有消失,只是被潮湿的空气导走而已,仍然遵循电荷 守恒定律.故 B 错误; 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故 C 正确; D.该现象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是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故 D 错误。 故选 C。 2.B 【详解】 A.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 A 错误; B.汽油和塑料油桶会摩擦起电,因为塑料是绝缘材料,不能把电传走,所以塑料油桶内 易产生火花导致塑料油桶爆炸。故 B 正确;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 故 C 错误; D.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了丝绸上,从 而使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而丝绸带上了负电荷,故 D 错误。 故选 B。 3.D 【详解】 A.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质子或电子带电量的绝对值等于元电荷,但质子或电子不叫 元电荷,A 错误; 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他不是自然界中的实物粒子,B 错误; C.第一个用试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密立根,C 错误; D.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D 正确。 故选 D。 4.D 【详解】 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确证了元电荷的存在,精确地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密立根对带电 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 电子电荷。 故选 D。 5.D 【详解】 A.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转移,不是产生电荷,A 错误; B.在一定条件下,一对正、负电子相遇可以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这不违背电荷守恒 定律,B 错误; C.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C 错误; D.电是物体表现出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D 正确。 故选 D。 6.A 【详解】 AB.“顿牟掇芥”属于静电现象,是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 B 错误 A 正确; C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干草不一 定带电,CD 错误。 故选 A。 7.D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 M、N 的相互作用力为斥力,所以它们应该带同种电荷,则 N 球带正电,所 以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8.C 【详解】 AB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的带电方式 叫接触起电,且验电器整体即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都带负电,故 ABD 错误;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橡胶棒和验电器金属球 接触后,两个金属箔片均带负电相互排斥,故金属箔片张开,故 C 正确。 故选 C。 9.B 【详解】 金属导体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枕形金属 导体中的负电荷向 A 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10.D 【详解】 由静电感应,带正电的 C 让导体 A 左端感应带上负点,A 左端金属箔也带负电,则导体 A、B 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张开的。 故选 D。 11.A 【详解】 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互相接触,则甲的左端和乙的右端分别感 应出等量异种电荷;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则两球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选项 A 正确; B.先移走棒,则两球上的感应电荷会消失,则再把两球分开时,两球不带电,选项 B 错 误; C.先把两球分开,棒再接触一下其中一球,则只能使一球带电,选项 C 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 D 错误。 故选 A。 12.C 【详解】 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A.4.4×10-19 C 不是 1.60×10-19C 的整数倍,A 错误; B.4.6×10-19 C 不是 1.60×10-19C 的整数倍,B 错误; C.4.8×10-19 C 是 1.60×10-19C 的 3 倍,C 正确; D.5.0×10-19 C 不是 1.60×10-19C 的整数倍,D 错误。 故选 C。 13.A 【详解】 B 球原来不带电,与 A 球接触后,由于 A 球上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电子从 B 球转移到 A 球上,原来中性的 B 球就带正电,所以 B 带正电是由于 B 球上的负电荷移到 A 球上的缘故。 故选 A。 14.D 【分析】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 子的物体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判断各个选项即可。 【详解】 A.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选项 A 错误; B.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选项 B 错误; C.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不是通过摩擦产生的,选项 C 错误; D.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15.C 【详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摩擦的过程中,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玻璃棒失去电子而 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故选 C。 16.

docx文档 9.1电荷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物理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1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枫叶落♂风未停卍2022-05-0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