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 3 分散系的比较 胶体的性质、应用与制备 核心要点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从宏观角度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发现它们在微观上的本质区别。 2.认识胶体的性质,并从微观角度解释。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事实。 3. 了解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能力构建 一、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分散质粒子 直径大小 <1 nm 分散质粒 子结构 分子、离子 特点 均一、透明 稳定性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1~100 nm >100 nm >100 nm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 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 或大分子 体小颗粒 体小液滴 多数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久 不均一、不透明,久 较稳定 置沉淀 置分层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食盐水、蔗糖 Fe(OH)3 胶体、淀 溶液 粉溶液 泥水、石灰乳 牛奶 实例 二、分散系的判定 1.胶体的判定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 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 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解答有关胶体的试题既要熟悉常见的胶体,如 Fe(OH)3 胶体、土壤胶体、豆浆、蛋白质溶液(实际是胶体)等,也要掌握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分析具体问题, 如丁达尔效应、胶体的聚沉方法等。 2.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1)区分胶体和溶液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 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 1 nm 的分散系为溶液。 ② 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胶体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极其微弱,因而 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2)下列两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① 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 是否能通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 1.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溶液、胶体、浊液是三种不同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三、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内容 主要应用举例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 丁达尔效应 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 鉴别胶体与溶液 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 性 介稳性 质 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 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电泳 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 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 聚沉 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 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提 纯 渗析 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离子、 小分子较小可通过半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生产涂料、颜料、墨水、洗 涤剂等 静电除尘、电泳电镀等 明矾净水、制豆腐、制肥皂 等 用于胶体的提纯、血液透析 四、Fe(OH)3 胶体的制备 在小烧杯中,加入 25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 5~6 滴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 △ 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 Fe(OH)3 胶体。化学方程式: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深化理解 1.胶体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易错点 (1)胶体的本质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并不是颗粒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物质 就是胶体,如果是单一物质就不是胶体。 (2)胶体本身并不带电,而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 (3)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半透膜分离胶体和溶液。 (4)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通电后胶体粒子定向移动,所以并非所有胶体(如 淀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 2.Fe(OH)3 胶体的性质检验 (1)在盛有 FeCl3 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分散系类别是悬浊液,将其进行过 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留有红褐色固体,液体由浑浊变澄清;将 Fe(OH)3 胶体进行过滤时,可观 察到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胶体可通过滤纸,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 (2)把盛有 CuSO4 溶液和 Fe(OH)3 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当光束通过 CuSO4 溶液时,无光路现象出现。当光束通过 Fe(OH)3 胶体 时,可以看到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3)把制得的 Fe(OH)3 胶体注入“U”形管中(U 形管上方加少量导电液使电极与胶体分开),插入两个碳棒, 接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碳棒附近颜色变深,说明 Fe(OH)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这就是胶体的电泳现象。 (4)把少量 Fe(OH)3 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现象: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后 沉淀溶解,最终得到棕黄色溶液,其原因是 Fe(OH)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当加入稀 HCl 时,Cl−中和正电 荷 , 使 Fe(OH)3 胶 体 粒 子 聚 集 得 到 Fe(OH)3 沉 淀 ; 当 继 续 滴 入 稀 HCl 时 , 发 生 反 应 : Fe(OH)3+3HCl===FeCl3+3H2O,得到 FeCl3 溶液。 典型例题 例 1 2021·浙江高一月考)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 B.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外观均匀、透明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09 ~ 107 m 之间 【答案】D 【解析】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0 9 ~ 10 7 m 之间,这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所以答案 选 D。 例 2 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C.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臭氧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 【答案】D 【解析】臭氧用于水的消毒净化是因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与胶体的性质无关,另外三个选项均与胶体的 性质有关。答案选 D。 例 3 (2021·广东广州市·高一期中)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分成两等份,把其中一份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 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分散系 I;把另一份溶液滴加到凉水中,得到分散系 II。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两份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均为氯化铁 B.两份分散系均能全部通过半透膜 C.分散系 II 比分散系 I 稳定 D.两份分散系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A.分散系Ⅰ为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Ⅱ为氯化铁溶液,故两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不同,故 A 错误;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故 B 错误; C.溶液的稳定性好于胶体,故分散系 II 比分散系 I 稳定,故 C 正确; D.只有胶体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只有分散系 I 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学会了吗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 NaCl C.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 10−9~10−7 m 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答案】B 【解析】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种性质,A 项错 误;半透膜能允许直径在 1 nm 以下的小分子或离子透过,1 nm 以上的胶体粒子不透过,因此可以用半透 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 NaCl,B 项正确;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但整个胶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C 项错误; 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直径在 1~100 nm 之间的纳米材料不一定是分散系,若是纯净物,则不属于 胶体,D 项错误。 2.(2021·浙江高一月考)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 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 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 【答案】C 【解析】A.蛋白质、白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是因为其直径大于透析膜孔径,毒性物质粒子的直径小于透 析膜孔径,和溶解性无关,故 A 判断错误;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但毒性物质不一定以离子形式存在,也可以是直径较小的小分子,故 B 判断 错误; 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不能透过透析膜,毒性物质的粒子能,则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大于毒性物质 的粒子,故 C 判断正确; D.透析膜孔直径小于滤纸,毒性物质能通过透析膜,也就能通过滤纸。滤纸的孔径最小为 1~3 微米,蛋 白质、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但可以通过滤纸,故 D 判断错误; 本题答案 C。 3.(2021·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四中高一开学考试)分别将 6 滴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下列试剂中: ①5mL20℃蒸馏水中 ②5mL 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 ③5mL20℃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少量 0.1mol·L-1 的 NaOH 溶液 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③ B.分散系稳定性:①>②>③ C.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区别开来 D.向三种分散系中均加入 HNO3 酸化的 AgNO3 溶液后,只有①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A.加到①中形成溶液,加到②中形成胶体,加到③中形成沉淀,因此是三种分散质粒子直径: ①<②<③,故 A 正确; B.①是溶液,稳定,②是胶体,较稳定,③是沉淀,不稳定,因此分散系稳定性:①>②>③,故 B 正 确; C.加到①中形成溶液,加到②中形成胶体,加到③中形成沉淀,因此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 系区别开来,故 C 正确; D.三种分散系中都含有氯离子,因此向三种分散系中均加入 HNO3 酸化的 AgNO3 溶液后,都会产生白色 沉淀,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doc文档 1.3 分散系的比较 胶体的性质、应用与制备(精讲)-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人教版2019)

教育频道 > 高中 > 化学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被你嫌弃的姑娘2023-01-1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