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和航天典型题 一、单选题 1 1.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减小为原来的 2 ,不考虑 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4∶1 C.周期之比为 1∶4 ) B.角速度之比为 2∶1 D.轨道半径之比为 1∶4 2.如图所示,一颗卫星在近地轨道 1 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 1 的半径可近似等于地球半径,卫星运动到轨道 1 上 A 点时进行变轨,进入椭圆轨道 2,远地点 B 离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 2 倍。已知地球的密度为 ρ,引力常量为 G,则卫星从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用的时间 为 6 A. G  2 B. G  3 C. G  3.对于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F=G D. 2 3 G m1m2 r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中 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 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当有第三个物体放在 m1、m2 之间时,m1 和 m2 间的万有引力将增大 D.m1 和 m2 所受的引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天问一号“预计于 2021 年 5 月中旬着陆火星,着陆前在离火星表面一定高度处的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并做 相关探测,若“天问一号“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天问一号”与火星中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为 S,则圆轨道的半径为(  ) A. ST  B.  ST C. 2ST  1 ST D. 2  5.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 1 上绕地球运动,近地点 Q 到地心 O 的距离为 a,远地点 P 到地心 O 的距离为 b,在 P 点变轨后进入轨道 2 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则 gR 2 A.卫星在轨道 1 上运动经过 Q 点时,速率为 a gR 2 B.卫星在轨道 1 上运动经过 P 点时,速率大于 b gR 2 C.卫星在轨道 2 上运动经过 P 点时,速率大于 b gR 2 D.卫星在轨道 2 上运动经过 P 点时,加速度大小为 b 2 6.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附近极短时间内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半径为该点的曲率半径。 2r1r2 已知椭圆长轴端点处的曲率半径公式为 ρ= r1  r2 ,其中 r1 和 r2 分别是长轴的两个端点到焦点 F 的距离(如图甲)。 如图乙,卫星在椭圆轨道Ⅰ上运行,运行到远地点 A 时,速率为 v1,之后变轨进入轨道Ⅱ做速率为 v2 的匀速圆周 v2 运动。若椭圆轨道近地点位于地球表面附近,远地点到地心的距离是 R',地球半径为 R,则 v1 等于(  ) A. R  R' 2R B. R  R' R C. R  R' 2R ' D. 2 R  R' 2 R' 7.1844 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根据天狼星的移动路径形成的波浪图形,推断天狼星是双星系统中的一颗星。已 知天狼星及其伴星都在各自轨道上互相绕转,绕转的周期约为 50 年,两星体之间的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 20 倍,引 力常量为 G。则(  ) A.可估算出双星系统的平均密度 C.可估算出双星系统的总质量 B.可估算出双星系统中任一星体的质量 D.双星系统中质量大的星体离绕行中心远 8.一颗在地球赤道上空绕地球运转的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 h,已知地球半径为 R,自转周期为 T,地面处的重 力加速度为 g,则地球密度可以近似表达为(引力常量 G 已知)(  ) 3g A. 4 R 3g 4  ( R  h) B. 3 C. GT 2 3 ( R  h)3 D. GT 2 R 3 二、多选题 9.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直径远小 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 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 O 点做周期为 T 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 L,质量之比为 m1:m2= 3:1.则可知( ) A.m1:m2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 3:1 B.m1:m2 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1:3 C.m1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L 3 4 2 L3 D.双星系统的总质量为 GT 2 10.如图所示,a 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 为地球同步卫星。下 列关于 a、b、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角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ωb > ωc = ωa B.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aa > ab > ac C.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vb > vc > va D.周期关系为 Ta = Tc > Tb 11.我国于 2020 年 7 月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 1 号”,“天问 1 号”经过 7 个月左右的飞行将到达火星,着陆火星 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假设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和地球表面以相同的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其在地球上落回抛出点 的时间是火星上的 a 倍,已知地球半径与火星半径之比为 b。不计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及其表面气体的阻力。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的平方与火星绕太阳运动周期的平方之比为 b3 B.地球表面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1 C.地球与火星的质量之比为 b2:a D.地球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之比为 b: a 12.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csc581”运行的行星“Gl-581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 度在 0℃到 40℃之间,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6 倍,直径是地球直径的 1.5 倍,公转周期为 13 个地球日。“Glicsc581” 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0.31 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 A.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 2 倍 2 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 2 倍 3 13 C.该行星与“Glicsc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 365 倍 D.恒星“Glicsc581”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 169 倍 13.人造地球卫星 a 的圆形轨道离地面高度为 h,地球同步卫星 b,离地面高度为 H, h  H 。两卫星共面且转动方 向相同,某时刻卫星 a 恰好出现在赤道上某建筑物 c 的正上方,设地球赤道半径为 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Rh A.a、b 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R  H ( R  H )3 B.a、c 角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 R  h)3 R3 C.b、c 向心加速度大小的比值为 ( R  H )3 D.a 下一次通过 c 的正上方所需时间 t 2 gR 3 ( R  h )3  ( R  H )3 14.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 500”的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 1 1 球半径的 2 ,火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9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g,地球的半径为 R,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 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 h。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引力常量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g A.火星的平均密度为 3 GR 4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g 9 2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 9 9 D.王跃以与在地球上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h 4 三、解答题 15.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颗恒星,甲、丙围绕乙在半径为 R 的圆轨道 上运行,若三颗星质量均为 M,万有引力常量为 G,求: (1)甲星所受合外力; (2)甲星的线速度; (3)甲星和丙星的周期。 16.假如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某行星,在该行星“北极”距地面 h 处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引力视为恒力,阻力 可忽略),经过时间 t 落到地面。已知该行星半径为 R,自转周期为 T,引力常量为 G,求: (1)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ρ; (2)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v; (3)如果该行星有一颗同步卫星,其距行星表面的高度 H 为多少? 17.一宇航员在半径为 R、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不可伸长的长度为 l 的轻绳一端系 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 O 点,当小球绕 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速度为 v0,绳的弹力为 零。不计小球的尺寸,已知引力常量为 G,求: (1)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18.如图所示,一颗卫星在近地轨道 1 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 1 的半径可近似等于地球半径,卫星运动到 轨道 1 上 A 点时进行变轨,进入椭圆轨道 2,其远地点 B 离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 2 倍,已知地球的密度为 ρ, 引力常量为 G,求: (1)卫星在轨道 1 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卫星在轨道 2 上从 A 点运动到 B 点所用的时间.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1 D.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减为原来的 2 ,根据 G v2 Mm = m r2 r 可得 r= GM v2 可知变轨后轨道半径变为原来的 4 倍,D 正确; A.根据 G Mm = man r2 得 an = GM r2 1 则变轨后的向心加速度变为原来的 16 ,A 错误; B.根据 ω= v r 1 可知变轨后角速度变为原来的 ,B 错误; 8 C.根据 T= 可知,变轨后周期变为原来的 8 倍,C 错误。 故选 D。 2.A 【解析】 2  【详解】 设卫星在轨道 1 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1,则 2 �2 � Mm G 2  mR � � R �T1 �  M 4  R3 3 可得 T1  3 G 设卫星在轨道 2 上运动的周期为 T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T22 (2 R)3  T12 R3 求得 T2  2 2T 卫星从 A 到 B 运动的时间 1 6 t  T2  ; 2 G 故选 A。 3.A 【解析】 【详解】 A.公式中 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故 A 正确; B.当物体间距离趋于零时,物体就不能看成质点,因此万有引力表达式不再适用,物体 间的万有引力不会变得无穷大,故 B 错误;

doc文档 第七章 万有引力和航天 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物理 > 文档预览
2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哆啦不做梦2022-07-2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