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 一、选择题(共 16 题) 1.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是除正、负电荷外的第三种电荷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就是电子 D.自然界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法拉第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B.伽利略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C.楞次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D.库仑最早测出了元电荷 e 的数值 3.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本身 B.元电荷实质上是指质子本身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e=1.60×10-19C D.元电荷 e 的数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测得的 4.在利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的实验中,如果丝绸和玻璃棒原来均不带电,则通过摩擦后(  ) A.丝绸的带电量等于玻璃棒的带电量 B.丝绸的带电量大于玻璃棒的带电量 C.丝绸的带电量小于玻璃棒的带电量 D.无法确定 5.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测出这一物理量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库仑 C.密立根 D.爱因斯坦 6.将不带电的导体 A 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 B 接触后,在导体 A 中的质子数(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7.小明同学做作业时,不小心把一滴墨水滴在了一道物理题上,使一个数字变成了 9.  ×10-19C,小明同 学感觉这道题是没法做了,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可能是下列数字中的(  ) A.9.2×10-19C B.9.4×10-19C C.9.6×10-19C D.9.8×10-19C 8.下列关于起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 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D.物体带电量不可能是 4.0 �10 17 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对正、负电子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这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10.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 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 金属球 A 靠近导体的 M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只有 M 端验电箔张开,且 M 端带正电 B.只有 N 端验电箔张开,且 N 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1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或质子的物体产生了电子或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少于电子数而显示带负电 12.有 A、B、C 三个塑料小球,A 和 B,B 和 C,C 和 A 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 A 带正电,则( ) A.B、C 球均带负电 B.B 球带负电,C 球带正电 C.B、C 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 球都不带电 13.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e=1.60×10-19 C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D.电荷量 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14.已知 π+、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 u 或夸克 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 u d 或反夸克 )组成的,质 子、中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 e 为元电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π+由 u 和 组成 u B.π﹣由 d 和 组成 C.质子由 2 个 d 和 1 个 u 组成 D.中子由 2 个 d 和 1 个 u 组成 15.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和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 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Δx Δx B.根据速度定义式 v  Δt ,当△t 非常非常小时, v  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 用了极限的思想 C.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 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D.牛顿在伽利略等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E.元电荷与点电荷均是理想化模型 16.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 知甲物体带正电荷 1.6×10-15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 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 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 8×10-16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 2.4×10-15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 8×10-16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 8×10-16C 二、填空题 17.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e=____________C,由____________测得。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e 的___ _________。 18.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表述:电荷既不会____________,也不会____________,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___ _________,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____________;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2)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19.(1)两个正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 ) (2)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 (3)玻璃棒和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带正电。( ) (4)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产生静电感应现象,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 一端带同种电荷。( ) (5)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 ) (6)元电荷就是最小的电荷。( ) 20.元电荷 e= ____________ C, 1.25×1019 个电子所带电量是 _______ C 三、综合题 21.将一整条塑胶带撕成几十条小塑胶丝,用黑胶布把上端裹紧,然后用手提塑胶丝,如图(a)所示。 取一条干净的干布料,自上而下地摩擦塑胶丝,如图(b)所示观察被摩擦后的塑胶丝,发现几十条小塑 胶丝分散开来,如图(c)所示这是什么因造成的?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带电体的什么性质? 22.算一算,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之和是1C ? 23.有 A、B、C 三个用绝缘柱支持的相同导体球,A 带正电,B 和 C 不带电,讨论用什么办法能使: (1)B、C 都带正电;(2)B、C 都带负电;(3)B、C 带等量异种电荷.参考答案: 1.D 【详解】 ABC.元电荷是基本的电量单位,即不是质子,也不是电子,也不是除正、负电荷外的第三种电荷,ABC 错误。 D.自然界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D 正确。 故选 D。 2.B 【详解】 A.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选项 A 错误; B.伽利略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选项 B 正确; C.法拉第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选项 C 错误; D.密立根最早测出了元电荷 e 的数值,选项 D 错误; 故选 B. 3.C 【详解】 AB. 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数值为 e=1.60×10−19C,故 A 错误,B 错误; C.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e=1.60×10−19 C,故 C 正确; D. 电荷量 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故 D 错误. 4.A 【详解】 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摩擦后,电子容易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所以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 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得丝绸的带电量等于玻璃棒的带电量.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5.C 【详解】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这一电量的整数倍,这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油滴实 验得到的结论,具体来说,密立根通过大量油滴在电场中做匀速运动,从而 mg=Eq,事先测出 m、E,这 样就可求出 q,他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发现这些带电油滴的带电量不同,但是都是某一个数值的整数倍,这 个数值就是 1.60×10-19C。 故选 C。 6.C 【详解】 带电体电荷的转移是指自由移动的电子的转移,质子在原子核内并不能发生转移,所以 C 正确. 7.C 【详解】 A.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 9.2 �10-19  5.75 1.6 �1019 故 A 错误; B.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 9.4 �10-19  5.875 1.6 �1019 故 B 错误; C.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 9.6 �10-19 6 1.6 �1019 故 C 正确; D.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 9.8 �10-19  6.125 1.6 �1019 故 D 错误。 故选 C。 8.D 【详解】 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选项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选项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 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选项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4.0 �1017 =250 17 D.因为 1.6 �1019 ,则物体带电量可能是 4.0 �10 C ,选项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9.D 【详解】 A、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故 A 错误. B、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元电荷的整数倍,电量是不连续的;B 错误. C、摩擦起电是自由电荷转移后,导致物体有多余电荷,从而使物体带上电;C 错误. D、正、负电子对可以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电荷守恒定律仍成立;D 正确. 故选 D. 10.C 【详解】 金属导体处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 电荷,所

doc文档 9.1 电荷 章节练习-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物理 > 文档预览
10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作业君奈我何2022-08-0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