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认识原子核 课时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某原子核的符号是 84 36 Kr ,那么它的(  ) A.核外有 36 个电子,核内有 84 个质子 B.核外有 36 个电子,核内有 48 个中子 C.核外有 48 个电子,核内有 48 个中子 D.核外有 48 个电子,核内有 36 个质子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玻尔提出所有实物粒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波 B.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从此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居里夫人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 3.下列物理现象中,哪个能够说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 A.光电效应 B.原子光谱 C.α 粒子散射 D.天然放射性 4.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  粒子散射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 A.α 粒子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D.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6.物理学家们探究自然奥秘,他们或长于思辨总结,或长于数学演绎,或长于实验论 证。在发展物理学过程中也推动了哲学、数学等其他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贡 献很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真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用直接观察实验的方法发现了 v 与 x 不成正比, v 与 t 成正比,即 x 与 t2 成正比的规律 B.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三条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该理论在任 何情况下都可适用于所有天体和宏观物体 C.法拉第发现电流磁效应;奥斯特发现磁生电现象 D.卢瑟福指导他的助手进行了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放射性现象 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之后卢瑟福及其学生进一步发现了质子和中子,弄清楚 了原子核的结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指出电子来自原子核内部 B.普朗克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C.β 衰变中产生的 β 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 的运动速度增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 α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以再分 D.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特征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38 92 U 经过一次 α 衰变后变为 4 14 17 234 90 Th 1 B.核反应方程 2 He+ 7 N→ 8 O+ 1 H 为轻核聚变 C.由核反应方程式 137 55 Cs→ 137 56 Ra+X 可以判断 X 为电子 D.16g 铋 210 经过 15 天时间,还剩 2g 未衰变,则铋 210 的半衰期为 5 天 10.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定量规律、电流的磁效应、原子核 天然放射性现象由不同的物理学家探究发现,他们依次是(  ) A.开普勒、库仑、洛伦兹、贝克勒尔 B.牛顿、库仑、奥斯特、卢瑟福 C.卡文迪许、库仑、奥斯特、卢瑟福 D.牛顿、库仑、奥斯特、贝克勒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将每一份最小能量称为“光子” B.汤姆孙证明阴极射线是电子,让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波尔的原子模型可以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原子核中的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无库仑力,但有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诊断中,要用 X 光扫描肺部,是因为在电磁波中 X 光的穿透能力最强 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 C.泊松亮斑是光通过圆孔发生衍射时形成的 D.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 E.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D.伦琴发现了 X 射线 A 14.某种元素的原子核符号为 Z X ,则( ) A.原子核的质子数为 Z,中子数为 A-Z B.原子核的质子数为 z,核子数为 A C.原子核的质子数为 A,中子数为 Z 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 A,中子数为 A-Z 二、解答题 15.将一个原子核表示为 核景 238 92 U A Z X ,试说明原子核中的核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求出原子 中的核子、质子,中子数和电荷数。 16.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 88,原子核质量数是 226.试问: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所带电荷量为多少? (3)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 (4)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 226 88 Ra 和 228 88 Ra 场中,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 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可以求解,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36,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即为 36,质量数为 84,中子数为 48,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2.C 【详解】 A.德布罗意提出所有实物粒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波,选项 A 错误; B.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从此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选项 B 错误;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 C 正确;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选项 D 错误。 故选 C。 3.D 【详解】 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内部可以放射出新的物质,说明原子核不是不可再分的 整体,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故选 D。 4.A 【详解】 A.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地放射出  射线或  射线,从而发生  衰变 或  衰变,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A 正确; 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原子核的变化,B 错误; C.  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核内部的变化,C 错误; D.原子发光是原子跃迁形成的,没有涉及原子核的变化,D 错误。 故选 A。 5.A 【详解】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α 粒子散射实验。 故选 A。 6.D 【详解】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中发现:如果 v 与 x 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 结论。他猜想 v 与 t 成正比,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发达,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无法 直接检验其是否正确。于是他想到了用便于测量的位移 x 与 t 的关系来进行检验:如果 v = 1 kt 成立,则 x 与 t 的关系应是 x = 2 kt2,则不是直接实验观察,A 错误; B.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三条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该理论不是所 有天体和宏观物体都适用,B 错误;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 错误; D.卢瑟福指导他的助手进行了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放射性现象揭 示了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之后卢瑟福及其学生进一步发现了质子和中子,弄清楚了原子 核的结构,D 正确。 故选 D。 7.D 【详解】 A.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该电子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形成的, A 错误;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实验现象提出了光子说,B 错误; C.β 衰变中产生的 β 射线是从原子核内部放出的电子,C 错误; D.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轨道,氢原子 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加,因此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D 正确。 故选 D。 8.C 【详解】 A.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A 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 α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B 不符合题意;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可以再分,故 C 符合题 意; D.波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B 【详解】 A.  粒子的质量数是 4,电荷数是 2,所以 238 92 U 经过一次  衰变后 234 90 Th ,A 正确,不合题 意; B.核反应方程 4 2 He  147 N � 178 O  21 H 为人工核反应方程,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B 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核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 55  56  1 137  137  0 可知 X 为电子,C 正确,不合题意; D.经过一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16g 铋 210 还剩 2g 时,根据 n �1 � m  m0 � � �2 � 代入解得 n3 即经过三个半衰期,所以铋的半衰期 T 15 天天 5 3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10.D 【详解】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伦发现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定量规律,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 磁效应,贝克勒尔发现了原子核天然放射性现象,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11.D 【详解】 A.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 E  nh ,将每一份最小能量 h 称为“能量子”,故 A 错误; B.汤姆孙证明阴极射线是电子,让人们认识到原子本身具有内部结构,故 B 错误; C.波尔的原子模型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 C 错误; D.原子核中的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无库仑力,但有核力,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故 D 正确; 故选 D。 12.BDE 【详解】 A.用 X 光扫描肺部,是因为它是各种电磁波中穿透能力较强的,而 γ 射线才是电磁波中 穿透能力最强,故 A 错误; B.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让它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 减弱反射光而使景像清晰,故 B 正确; C.泊松亮斑是光通过不透光的圆盘发生衍射时形成的,故 C 错误; D.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 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光导纤维传播信号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故 D 正确; E.1886 年,赫兹制作了一套仪器,用它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并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 波的存在,故 E 正确。 故选 BDE。 13.BD 【详解】 A.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故 A 项不正确; B.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

doc文档 5.1认识原子核 课时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物理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麻烦先生别幼稚2022-06-1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