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期末训练专项题 (课外阅读) 4 (一)驻守荒原 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 4150 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 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 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 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般的寒风, 气温很快降到零下 20 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 把它慢慢暖开。 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 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 这样安全。 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 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 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 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 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 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连七个 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 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 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 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 那面小鼓就停了。 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 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 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 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 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 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 半夜冻得 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 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 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 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 穆地目送着他们。 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 扣火焰-般。 1.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2.文章第 5 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 赏析。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4.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二)雪地上盛开的鲜花   于山没想到,他和徒弟金娃会在这里见面。要知道主家同时还 请了另一家唢呐班子,自己说什么也不会接这趟生意。   见了师傅,金娃也很惊奇。问过师傅的身体,家里情况,便没 话说了。两个人猜出了主家今天的用意,心里都像灌了铅一样的沉 重。   师徒二人是远近闻名的金唢呐,原来都在县剧团供职。那时候, 师徒可谓春风得意,省里市里有重大活动,如果少了于山和金娃的 唢呐演奏,简直就像塌了半边天,留下不少的遗憾。可剧团说不行 就不行了,于山和金娃便从山巅上一下子跌进了深谷。他们都知道, 不是哪个人的过错,也不是他们的技艺不行了,吹不好了。   于山和金娃各自拉起原来剧团的人马,成立了草台班子,挣几 个吃饭钱勉强度日。由于各忙各的生意,师徒二人便少了来往。谁 知今天却在湖桥镇上见了面。   上午九点,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走出大门,对于山和金娃说: “今天这阵势你们已经看到了,两家班子同时搭台演出,目的只有一 个,唱对台戏。”汉子说着拿出一卷钞票,足有五千元,啪啪地在左 手心甩打几下,说,“谁赢了呢,这钱就是他的了。”   于山看看金娃,金娃也看看师傅。他们从对方眼中都读出了对 方的意思:谁都想得到这笔钱。这与对金钱的占有无关,也与师徒 的情意无关。年到月尽,都想给穷了一年的伙计们多发几个,能让 他们过个有滋有味的年。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金娃对师傅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那意思很明显:师傅,原谅弟 子吧。   于山也对徒弟点点头,意味却有点苦涩,说不清是什么意思。 他们的对台戏从上午十点开始,一直持续了七个小时,中午吃饭时, 金娃端着一盘炒肉丝来到师傅的桌上,和于山挨坐在一起,很是关 心地看了看师傅的脸色,小心地问:“师傅,你老没事吧?”   “没事,”于山说,“只是感到有点累。人老了,不比当年气脉足 了。”   金娃脸上讪讪地,有两滴清泪落了下来。“师傅!我……”   “金娃,什么都不要说了,师傅知道你的难处,放心大胆地吹吧, 师傅也会尽力的。”   金娃哽咽着,把那盘肉丝往于山面前推推,“师傅,您多吃点, 身上才有劲。”于山把手搭在金娃的肩膀上,“师傅吃饱了。”   饭罢,于山和金娃各自走向自己的位置,遥遥相对,展开了技 艺的争夺。金娃的一曲“百鸟朝凤”,高亢明亮,欢快而流畅,恰如行 云流水,把于山这里的观众拉走了不少。于山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 然后把唢呐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弧,凑到唇边,仰对着空中, 一曲裂帛的静音闪过,留下一大块的空白。之后,他的唢呐又在空 中画了一个圆弧,吹起了“十面埋伏”。曲音委婉低沉,犹如隐伏了千 军万马,把观众逼得透不过气来,却又让人越听越想听,不忍离去。 这时候,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大如棉朵的絮状雪花铺天盖 地落下来,不一时便在地上铺了绒绒厚厚的一层。人们似无觉察, 仍然沉浸在于山的唢呐声中。   其实,这时候,于山已经进入了他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也融入 了楚汉相争的那段悲壮的历史,无知无觉,专注而忘我。他根本不 知道,金娃那里的观众几乎被他那支唢呐拉走完了。   于山的唢呐声是在突然之间停下来的。他突然听出对面传来一 阵近乎绝望的悲音,抬头望去,金娃已经把唢呐从嘴里移向鼻子。   鼻吹!于山待要制止,已经来不及了,金娃的`第一个音节就是 这个时候流向了人群。   这是一种极伤身体的吹法,他在教金娃的时候曾经告诉过他, 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用,因为时间稍长,很可能因气竭而倒,轻者 躺上十天半月,重者导致肺脏受损,艺术生命也就随之终结。   于山决定停下来,不吹了,他不能眼看着他的徒弟给毁了。他 把唢呐轻轻地放到桌子上。这是认输的表示。   金娃也曾朝他这里看过几眼,他以为金娃会停下。但金娃没有 停,他站在桌子上继续唔唔啦啦地吹下去。于山走向金娃的场地, 在桌子前站下,仰脸看着金娃,他的眼神里含满了乞求和抱怨。金 娃,孩子,你就停下来吧,师傅不和你争了……   直到一曲吹奏完毕,金娃才含着泪跳下桌子,摇摇晃晃地抱住 了于山,叫了一声师傅,“我老婆还在医院躺着,她需要钱哪……”话 没说完,一大口鲜血喷涌而出,飞溅在他面前的雪地上,像盛开了 几朵血红的鲜花……   于山雇车把金娃送走以后,他把跟随他三十年的唢呐放在一块 石头上,大脚踩了上去。他踩得很慢很慢,仿佛怕惊吓了它似的。 但他还是把它踩扁了,然后扭头走了。茫茫雪地上,留下他一溜歪 歪斜斜的脚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有关大雪的描写既营造出一种苍凉悲怆的氛围,又烘托了 人物形象,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公。 B.小说以“雪地上盛开的鲜花”为题,一方面赞美了金娃为了穷伙计 们的生计,为了给妻子治病,竭尽全力,勇于付出的品质;另一方 面歌颂了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依然保存着的 那份包括师徒之情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和美好的人性。 C.于山对金娃在中午吃饭时向自己表达出的关心以及金娃目前的难 处,虽能体会和理解,但最后还是表现出了冷漠。 D.于山选择吹奏“十面埋伏”,一方面是为了向众人展示高超的技艺, 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曲表达师徒相争的悲壮。 E.金娃在师傅谦让认输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停止“鼻吹”,是想让于山明 白徒弟确实是因万不得已才与师傅相争的。 2.小说第三自然段的插叙有哪些作用? 3.于山最后踩扁了跟随自己三十年的唢呐,小说结尾为什么这样写? 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金娃,也有人认为于山和金娃都是 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又见南山 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 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 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 主席)。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 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 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 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 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 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 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 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 说,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 后来,就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 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 海。 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 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 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 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 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 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情人呀、儿子呀、房 子呀、车子呀、哥儿们呀、见闻呀、黄段子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 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 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 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 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 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 方。 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 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 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 的山--南山。 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 山。 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 处投递的死信? 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 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

docx文档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期末训练专项题(课外阅读)4(含答案)

教育频道 > 小学 > 语文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抢眼人物。2022-10-0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