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5:描写手法赏析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方法:是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 临其境的感觉 。 【考题形式】 1. 某句话/某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 某句话有什么作用? 3. 下列对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技巧讲解】 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A 、正面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 (对话)描写 [来源:学|科|网 Z|X|X|K] 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环境描写、次要角色的描写 作用: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1. 外貌(肖像): 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 与内心,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内心变化、个性特点。 2. 语言: 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分析揣摩人 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 动作: 动作同样能反映个性。多在动作描写上注意,琢磨其特别的地方,即不同 职业和性格的人物。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4. 心理: 对思想活动的描写。直接反映内心世界,鲜活、生动的人物个性往往是靠 许多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人物特点。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5. 神态: 通过对人物的面部神情表现,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对某件事物的反应。要求 抓住人物面部最具表现力的神情,比如说眼睛、脸色、嘴巴等,来表现人物。 6. 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 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 民风等;还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活、社会风俗、思想观念以 及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来源:Z_xx_k.Com] 答题思路: A.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赏析格式: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内容+中心 (作用、情感)。   答题格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 想品质。 B.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赏析格式:描写内容+景物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等)。   答题格式:通过描写景物……特点,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或人物… …性格。 【例题解析】 阳光下的守望 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正值高考,母亲就站在六月炙热 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汗水 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发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 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 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了浅浅的笑,小声道:“站在这里能清 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 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 就像一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见呼唤多声后仍 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 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 么样。” 我常常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 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思考: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 ______、_________和动作描写。第⑦自然段主要使用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 __描写。 解析: 描写人物从神态、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表现人物,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 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汘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这两句话是对母亲神态和外貌的描写。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 么样。这是对母亲动作和语言的描写。 答案:神态 外貌 动作 语言 【知识巩固】 一、 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 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 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地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 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茏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①我兴冲冲地 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 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 腾腾的大馒头。回家路上,看看于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 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 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 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 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糊糊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 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我不知道自己 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 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姓娘!你家的平姓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 我家的三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②娘从 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 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姓学习好,还 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 馒头嘛!”③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加点字“故伎重演”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短文,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句①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当时“我”可能在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母亲__ ___________。 (3)句③是对妹妹和“我”的___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心理活动。 3.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为母亲的宽容而感动 B.“我”为自己的自私而懊悔白责 C.从那天起,“我”懂得了应该真正地为他人着想。 D.因为生活的贫困,使“我”不得不长大。 二、 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长衫老者 冯骥才 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 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 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 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 死的墙踹倒! 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 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 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 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车轱辘碰伤孩子的事也 不时发生。没人打扫 它,打扫了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 “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了。 就这样,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长衫,红颜白须,目光 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 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 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 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盒。他取笔展 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饭盒里捏出几颗饭 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咦,谁料到这张纸一贴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 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宇,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 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经风吹雨打, 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宇写在上边,牢牢钉在 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 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 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的, 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 受起幽居的静谧(mì)和安宁来了。 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 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去做的长衫老者了……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天经地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doc文档 【期中阅读宝典】专题05:描写手法赏析 期中语文阅读冲刺黄金九讲 五年级上册 (部编版,有答案)

教育频道 > 小学 > 语文 > 文档预览
35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绝对自由2023-01-3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