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1)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作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如金刚石、石墨和 C60;O2 和 O3 (2)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 (3)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交叉分类法 碳酸钠为钠盐,也为碳酸盐 2.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定义 实例 属类 酸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氧化物 氧化物 CaO、Fe2O3 等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CO2、SO3 等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1.分散系 (1)基本概念 (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2.胶体 (1)分类 胶体 液溶胶 气溶胶 固溶胶 分散剂 液体 气体 固体 实例 Fe(OH)3 胶体 云、雾 有色玻璃 (2)Fe(OH)3 胶体的制备 在小烧杯中,加入 4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 Fe(OH)3 胶体。 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丁达尔效应 ①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 胶粒的直径为 1~100 nm, 路” 能使光波发生散射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 1__nm,光的散射极其微弱 ② 应用:该效应常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二、物质的转化 1.实现物质转化的基本依据: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会发生改变。 2.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实例探究 ――→――→――→ ――→――→――→ 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化学方程式 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 +H2O C+O2=====CO2 CO2+H2O===H2CO3 H2CO3+ Ca(OH)2===CaCO3↓+2H2O (2)探究归纳: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 3.确定制取物质的方法 (1)确定依据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2)实例——碱的制备 (3)工业生产方法的选择 ① 最适当方法的选择 ② 实例——工业上制取 NaOH a.不采用 Na2O 与 H2O 反应的原因:Na2O 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 b.主要采用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c.过去曾采用方法:盐(如 Na2CO3)与碱[如 Ca(OH)2]反应。 三、电解质 1.实验探究 在烧杯中分别加下列物质,按下图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烧杯中 , 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装置 存在状态 纯净物 溶于水 NaCl 不导电 导电 KNO3 不导电 导电 蒸馏水 不导电 — 熔融状态 导电 导电 — 2.电解质 (1)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作电解质。在上述 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作非电解质。 (2) 常 见 的 电 解 质 : ① 酸 : HCl 、 H2SO4 、 HNO3 、 H2CO3 等 ② 碱 : KOH、NaOH、NH3·H2O、Mg(OH)2 等③盐:KCl、Na2SO4、Mg(NO3)2 等④活泼 金属氧化物:Na2O、CaO 等⑤水。 (3)常见的非电解质:①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P2O5 等②非酸性气 态氢化物:NH3③ 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 等。 (4)强、弱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全部电离,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等; 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如弱酸、弱碱、水等。 四、电离 1.电解质能够导电的原因 (1)物质导电的前提——物质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2)物质导电的原因——自由移动粒子的定向移动 NaCl 固体 NaCl 溶液 水合钠离子、水 Na+和 Cl- 合氯离子 能否自由移动 否 能 能 能否导电 否 能 能 当在 NaCl 溶液(或熔融 NaCl)中插入电极并接通电源时水合钠离子(或 Na+) 含有微粒 Na+和 Cl- 熔融 NaCl 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移动,水合氯离子(或 Cl-)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移 动,因此 NaCl 溶液(或熔融 NaCl)能够导电。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3.电离方程式 (1)练习——写出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HCl、H2SO4 ②NaOH、Ba(OH)2 ③Na2CO3、NH4Cl 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Na2SO4 和 BaCl2 的电离方程 式 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的离子 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 实验结论 (2)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产生白色沉淀 Na2SO4===2Na++SO,BaCl2===Ba2++2Cl- Na+、SO,Ba2+、Cl- Na+、Cl-没有变化,SO、Ba2+减少 反应实质:Ba2++SO===BaSO4↓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以 Na2SO4 溶液和 BaCl2 溶液的反应为例) ① 写: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 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写成 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Na++SO+Ba2++2Cl-===BaSO4↓+2Na++2Cl-; ③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 SO+Ba2+===BaSO4↓; ④ 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应用 ① 体验——写出表中几种不同的酸与不同的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OH-+H+===H2O KOH+HCl===KCl+H2O OH-+H+===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OH-+H+===H2O 2KOH+H2SO4===K2SO4+2H2O OH-+H+===H2O ② 归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 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六、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 (1)实质: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2)条件:①生成沉淀,如生成 BaSO4、AgCl、CaCO3、Fe(OH)3、Cu(OH)2 等沉淀。②生成气体,如生成 CO2、SO2 等气体。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 成 H2O 等。 2.置换反应型离子反应 一般来说,较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Zn+2H+===Zn2++H2↑。 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图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含义 双线桥法 表示的是反应前后同一元 单线桥法 表示的是反应物中同种元 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 素或不同种元素之间的电 时电子转移的情况 子转移的情况 示例 四、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 概念: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即得到电子(或电子对 偏向)的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 概念: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即失去电子(或电子对 偏离)的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钠 :1.钠的原子结构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 1 个电子。因 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表现出强还原性。 钠的性质 2. (1)钠与氧气的反应 条件 常温 加热 实验操作 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 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 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 变暗 成淡黄色固体 4Na+O2===2Na2O 2Na+O2=====Na2O2 ① 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小,熔点低 ② 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钠浮在水面上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原因解释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点低,反应放热 反应产生气体推动小 最后完全消失 与水反应发出“嘶嘶”的响声 球运动 钠与水反应剧烈 溶液的颜色变红 实验结论 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 和 H2,化学方程式:2Na +2H2O===2NaOH+H2↑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氧化钠(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 (2)化学性质: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① 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② 溶于盐酸:Na2O+2HCl===2NaCl+H2O; ③ 与 CO2 反应:Na2O+CO2===Na2CO3。 2.过氧化钠(1)物理性质: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Na2O2 与水反应生成 O2 和碱性物质,同时放热。 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氧化剂是 Na2O2,还 原剂是 Na2O2。 ② 与 CO2 反应 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中氧化剂是 Na2O2,还 原剂是 Na2O2。 (3)重要用途:供氧剂和漂白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俗名、用途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可参照教材) 1 ②Na2CO3、NaHCO3 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H+===CO2↑+ H2O、HCO+H+===CO2↑+H2O。 焰色试验 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 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 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 [注意]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操作步骤 3.应用(1)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钠元素的焰色呈黄色,钾元素的焰色 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2)制作节日烟花。 氯: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2.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能溶于水。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与钠反应 2Na+Cl2=====2NaCl 与铁反应 2Fe+3Cl2=====2FeCl3 与铜反应 Cu+C

doc文档 高一化学新人教版前两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育频道 > 高中 > 化学 > 文档预览
12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분홍(粉红色)2021-11-0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