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二 )(有答案解 析) 【考点回顾】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考题型】 1、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2、词语在句中意思的考查。 【答题技巧】: A 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 效果。 B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C 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例题精析】 例 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 20 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 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 超 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 , 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 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 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 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 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 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________ ② 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________ (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__ 顺风耳:________ (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A. 原始社会 ) B. 农耕社会 C. 科学社会 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 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 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 作用是( ) A. 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 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 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答案】 (1)超越;托付;成果 (2)发现;发明 (3)望远镜;电话 (4)B (5)B (6)C 【解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 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 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 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只要写出其一即可。 (3)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5)、(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 比较判断正误。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 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平时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 典理解词义。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5)、(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例 2、课外语段阅读。 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 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 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 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 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 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 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 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 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容易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 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 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 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 。 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 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1)照样子,写词语。 忽高忽低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打打呵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用“之所以……是因为……”写句子。 (3)短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睡眠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弄假成真; 说说笑话;唱唱小曲;听听音乐 (2)夏天的夜晚,蝙蝠之所以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的飞翔, 是因为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 (3)蝙蝠;海参;蜗牛;蝙蝠要冬眠;海参要夏眠;蜗牛动不动就关起门大睡 【解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①忽高忽低:ABAC 式的词语,打打 呵欠:AABC 式的词语,所以学生必须积累词语。 ② 之所以……是因为……表示因果关系 ③ 从文章的整体上把握文章,只要找到前一问题,我们就可以在相应的段落找到答案。 【点评】在这三个题目中第三个问题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必须从文章的主旨上了解 文章的大意。 【专项练习】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球追踪让你有特异功能   ①也许你已经看到身边的科技迷有了神奇的“特异功能”:动动眼珠,屏幕就会翻页 ; 眨一下眼,手机就能拍照;开车时犯困眼皮耷拉,马上就会响起语音提示……这可不 是因为他们的眼睛被改造了,而是因为他们使用的设备搭载了一项名为“眼球追踪”的技 术。   ②眼球追踪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眼部会有细微的 变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 征,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达到用眼睛控 制设备的目的。   ③现阶段所采用的主要设备包括红外设备和图像采集设备。在精度方面,红外线 投射方式有比较大的优势,大概能在 30 英寸的屏幕上精确到 1 厘米以内,辅以眨眼识 别、注视识别等技术,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鼠标、触摸板,进行一些有限的操 作。此外,其他图像采集设备,如电脑或手机上的摄像头,在软件的支持下也可以实 现眼球跟踪,但是在准确性、速度和稳定性上各有差异。   ④在日常生活中,眼球追踪技术最热门的载体是手机。比如,三星上一代旗舰机 GalaxyS3 就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眼睛状态来控制锁屏时间,只要检测到用户正盯着手 机屏幕,即使用户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屏幕也不会关闭。而 GalaxyS4 的发布,则将 这一功能进一步延伸:可通过眼球来控制页面上下滚动。   ⑤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旧的设备也能实现眼球追踪呢?一家瑞典公司 Tobii 今年计划 推出一款产品,让旧电脑也能接入这项新技术。这款设备名叫 Rex,是一个电脑外设 设备,只要把它放置在屏幕顶部,再通过 USB 接口接入,用户就能利用视线来控制电 脑完成部分操作,比如操控 IE 页面滚动、使用 Windows8 地图应用等。   ⑥除了电脑和手机,汽车也很有 可能是你最早接触到眼球追踪技术的地方。通用 和丰田都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不小的投入。它能实时模拟驾驶员的视野,提醒驾驶员视 线盲区可能存在的危险;当驾驶员眼皮下垂(犯困)或眨眼次数减少(走神)等,它 还会发出声音提醒。澳大利亚一家名叫 SeeingMachines 的公司,最近也开发了类似 产品,只要司机闭眼超过 1.6 秒,警钟就会响起,座位还会震动。   ⑦眼球追踪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比如,让机器对人类眼睛动作的真 实意图进行有效识别,以判断它是无意识运动还是有意识变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这项技术在短期内难以成为人类和机器互动的主要方式,但是它对于鼠标、键 盘以及触摸等比较成熟的人机交互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在医疗健康、在线教育、 心理研究乃至刑事侦查领域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眼球追踪技术,作者是围绕哪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的(4 分)       2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画线句子加点词语“可能”是如何体现说明语言特点的?(2 分)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 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 100 亿的人口。然 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 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 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 15 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 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 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 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 2000 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 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

docx文档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教育频道 > 小学 > 语文 > 文档预览
24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斟酌对话2022-11-0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