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腊八粥 一、作者资料 《腊八粥》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 员。沈从文创作丰富,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主要作品:小说《边城》《长河》《石子船》等;散文集《湘 行散记》等。 二、字词理解 匙:chí(汤匙)shi(钥匙) 咽:yān (咽喉)yàn (咽下)yè(呜咽) 劲:jìn(费劲)jìng(劲敌) 搅和:混合;掺杂。 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 不消说:不必说。 资格: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 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奈何:意思跟“怎么办”相似,用于反问或否定式,表示没有办法。 三、课文解析 《腊八粥》 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课文主要写了等粥 和喝粥。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 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 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喝粥时的满足。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 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 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运用排比的修辞,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侧面描写, 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 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 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1)“合拢”形象的写出了熬腊八粥时将材料放在一起煮的特点。 (2)“糊糊涂涂”本义指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文中形容腊八粥里放的东西种 类多,难以分清楚。 (3)“叹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煮粥时 发出的声音,表现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 3、“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 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叹气”“嘟囔”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腊八粥在锅中熬煮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出来。这句 话写出了八儿的可爱和嘴馋。 4、“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 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 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1)这一段是八儿的心理活动描写。其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2)八儿美妙猜想中的腊八粥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 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 起锅巴。 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和他的天真与嘴馋,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 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5、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这样安排,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 次分明,突出了八儿的嘴馋和可爱,也反映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同步练习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蜡八粥 细腻 栗子 塞灌 B.搅和 浓绸 褐色 染缸 C.脏水 筷子  糊涂 搅和 D.解释 腊肉 搅伴 深褐 2.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pào jiǎo huo rán fà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áo zhōu nónɡ chóu (________) (________) xì nì wàn bù dé yǐ (____________) jié rán bù tónɡ (________) (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写读音为“xiāo”的生字。 爸爸通(______)达旦为我制作了一个蜻蜓风筝。这个风筝飞得可真高,它(_____ _)洒地在空中飘来荡去,像要冲入云(______)。突然,线断了,风筝离我而去,渐 渐(______)失得无影无踪。 4.读拼音,写字词。 早餐,我喜欢 hē zhōu(_____),特别是用糯米、红豆、板栗、黑米等 áo(_____) 的,很 nóng chóu(_____),需用 tāng chí(_____)边搅和边喝,热乎乎的。 5.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可千万别跑调呀。 匙____(___)____(___) 熬____(___)____(___) 塞____(___)____(___)____(___) 圈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查字典,完成练习。 “腻”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 食品中油脂过多;②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④润泽细致; ⑤黏;⑥污垢。 下面句中的“腻”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上面的解释,用序号填空。 1.你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几句话,我都听腻了。(______) 2.要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炸鸡等。(______) 3.要想让皮肤细腻不粗糙,就要用好一些的护肤品。(______) 7.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腊八粥》,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8.本文的作者是沈从文。(________) 9.“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个句子是设问句,意思是“没有什么法来反抗”。 (________) 10.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________) 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 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 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 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 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 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11.用一句话概括第 1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选取了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 13.在第 1 自然段中,作者先后调动了大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官。 14.第 2 自然段中,加点词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对腊八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碗牛肉面 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父亲是盲人:一张 布满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 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 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扶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 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着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要一碗牛肉面,另 一碗要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就恍然大悟。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 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 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老人却并不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 片牛肉就连忙地把牛肉往儿子的碗里夹。 “快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然无神,但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 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 亲夹的肉片,然后再 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的碗中。 地接受了父 ,那父亲碗中的牛肉片似乎永 远也夹不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 那只是几片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嚼起来。儿子微微 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 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送 到那对父子的桌子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 我们没要牛肉。”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 的。”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 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达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 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着他们出门。 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 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 来,只有无声的气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今天可好。 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16.把下列词语准确地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A.悄无声息  B.周而复始  C.默不作声 17.文首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文末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18.联系上下文,推测一下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我”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 问”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看看哪一种说法不恰当。(  ) A.句中用“似乎”一词表明,并非大家真的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

doc文档 小学语文试题 六年级下册 第2课腊八粥(部编版,有答案)

教育频道 > 小学 > 语文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我愿意解脱2023-01-2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