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变革(第 26 题) 第一部分(模拟演练) 1.(2020·湖北武汉高中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26)图 7 是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 图7 这一设置(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体现崇文抑武的方针 C.实现了权力制衡 D.有利预防内部的动乱 2.(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五次教学质量检测·26)元代对行省进行监督的行御史台与行省的最高长官都 是从一品,地位权力上平行,且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命权由其直接上级部门御史台掌握,而不是行省。 这一制度安排意在(  ) A.最大化削弱行省权力 B.确保对地方监督的独立性 C.变蒙古制为汉地传统 D.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3.(2020·河北高三新时代 NT 抗疫联考Ⅰ·26)据史料记载,隋唐以后科举由朝廷直接掌握,授予举子功名官 职。由于在功名仕宦方面荟萃于京师庙堂而与家族门第相对分离,官僚政治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 进。读书人及其家族能否保持显贵人家身份地位,一概以科举为转移。这可以佐证,隋唐以后(  ) A.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平等性日益突出 C.血缘贵族特权已被取缔 D.士人的政治沉浮比较普遍 4.(2020·江西赣州唐江中学高三模拟·25)唐天宝五年,李隆基派官吏巡按天下风俗,巡按御史开始出现在 历史舞台,明朝巡按制度成为朝廷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继续延续巡按御史制度,巡按御史 每年八月出巡,官制七品,“代天子巡视”监察各省州县的各级官吏,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特权 。 根据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明清巡按御史充当天子耳目的角色 B.体现了明朝监察官“位高权重”特征 C.巡按御史的本质目的是“察吏安民”D.巡按御史可弹劾中央重臣和地方长官 5.(2020·广东韶关一模·26)唐朝中后期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力运作更加一体化,皇帝逐渐走向处理国家政 务的前台,宰相逐渐纳入到政务裁决和执行部门的体系之中,宰相与君主的联系更多地作为“参总庶 务”的政务官而不是“坐而论道”的咨询者。这变化表明(  ) A.中枢决策机制日益完善 B.相权被进一步分割 C.官僚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D.宰相职权受到限制 6.(2020·山西吕梁一模·3)建炎二年戊申科考,考生胡铨指责高宗的策问“听于天而不听于民”,文辞激越, 剀切直陈,又说“臣而不言,是负陛下;使臣言不从,是陛下负臣”,最后也不用“昧死”等词,便以“臣 谨对”结束了对策。这种把矛头直指当朝皇帝的,在殿试卷并不多见。而高宗不仅不恼怒,反视为奇文 , 欲擢胡为状元。由此可见(  ) A.科举制并非都培养奴才 B.宋代统治者具有民主风范 C.当时的监察制度非常完善 D.士大夫具有独立的人格 7.(2020·安徽黄山一模·27)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克宽在其《环谷集·郑长者传》中这样记载:“乡邑讼 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  ) A.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权的弱化 B.长者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 C.基层自我管理是国家治理的补充 D.理学成为司法判决的依据 8.(2020·山西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26)962 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 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官(主考官)为 “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 。 此诏令旨在(  )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防止选官结党营私 C.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D.推进科举公平公正 9.(2020·广西桂林一模·25)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 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 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 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10.(2020·广东惠州三模·26)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 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 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11.(2020·四川绵阳二模·25)唐高祖时,尚书省在中央体制中居核心地位。玄宗开元年间,中书门下成为超 越三省的机构。唐中后期,三省固有的职权逐渐弱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三省六部制被中书门下取代 B.唐中后期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C.官僚制度运行是动态的过程 D.唐中后期三省地位逐渐弱化 12.(2020·陕西宝鸡一模·26)“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 大的影响。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 A.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 C.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 13.(2019·湖北荆州一模·26)公元 828 年,士子刘蕢在制举对策中说:“今威柄凌夷,藩臣跋扈……称兵者以 逐恶为义,则政刑不由乎天子,攻伐必自于诸侯,此海内之所以将乱也。”这反映了该时期的科举考试 (  ) A.士族占据优势 B.关注现实问题 C.引起武将抱怨 D.削弱藩镇势力 14.(2019·湖北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教学质量联合测评·26)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 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 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D.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15.(2019·四川南充一模·26)《隋书·倭国传》中记载:“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于倭国,度百济(今朝鲜半岛南 端),行至竹岛……又东至秦土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今台湾),疑不能明也。又经十余国,达 于海岸,皆附庸于倭。”可见隋朝时(  ) A.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官方联系 B.中日官方交流加强 C.日本对外扩张势头已经显现 D.指南针已广泛使用 16.(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三 3 月月考·26)宋代私人编撰农书开始兴盛,并广为流传,既有综合性的《陈旉 农书》,也有大量专业性农书如《蚕书》、《荔枝谱》、《橘录》、《笋谱》、《菌谱》、《菊谱》 《洛阳牡丹记》。这反映了宋代(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 C.对农业科技的系统总结 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 17.(2020·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 1 月教学质量测评·26)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 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清康熙《耕织图》 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 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 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 D.江南耕作技术最发达 18.(2020·江西景德镇二模·26)12 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 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 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  ) 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 19.(2020·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26)《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 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 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 20.(2019·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26)历史学者谢元鲁指出:唐代的经济制度重平等轻效率,宋代则不然,在 经济领域对效率的注重逐渐取代了对平等的注重。宋代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 A.坊市界限的打破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土地产权的转换 21.(2020·广西河池一模·26)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 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 。 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  ) 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 22.(2019·河北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26)唐朝均田制规定:“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亲 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奴婢不 授田。朝廷这种做法(  ) A.充分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实行的是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C.主要是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实际上是按身份地位占有耕地 23.(2020·河南平顶山许昌济源一模·26)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 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 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C.南北文化格局发生重要变动 D.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24.(2020·河北高三新时代 NT 抗疫联考Ⅱ·26)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人匠籍便终身 不得改业;唐代,“纳资代役”(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逐渐普遍化,“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 民匠从事劳役制作)得到推广。这一变化(  ) A.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规模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私营手工业的地位 D.反映出重农政策的松动 25.(2020·江西赣州唐江中学高三模拟·26)北宋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京城:“其阔略大量,天 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乐海。别有幽坊小 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材料反映出(  ) A.城市街道拥堵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 B.宋代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繁荣 C.宋朝实际仍然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D.宋朝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6.(2020·安徽黄山一模·26)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 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  ) 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开始

doc文档 专题03 唐宋元变革(第26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按高考题号逐题必杀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2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月是故乡明2023-01-2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