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主体:同姓亲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 诸侯享有相当大独立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2. 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 ③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全国军务) 郡县制: 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 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君主专制加强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相权;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职权与唐朝的尚书省和宋朝的中书门下相同)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清朝:设置军机处: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康熙设南书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 面。 (2)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最初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5.选官制 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隋炀帝时期形成。作用是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6. 中央集权加强 7.专制集权发展趋势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明清之际,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多山、多港、多岛 2.雅典民主政治 (1)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公民条件:祖籍本邦;拥有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成年男子。 (2)梭伦改革: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可入 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3)克里斯提尼改革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4)伯利克里改革(古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为公民担任公职和参政发工资,发观剧津贴 (5)参政方式:投票、辩论、举手表决 (6)实质: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少数人的民主)。 (7)意义: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 代表制等,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8)民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罗马法 (1)罗马成文法开端:《十二铜表法 》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公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 (3)完备:查士丁尼法典。 4.罗马法作用 (1)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2)缓和社会矛盾,对维系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3)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奠定基础,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 比较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法国总统共和 德国君主立宪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 选举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总统 首相 政府产生方式 首相组阁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国王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国王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 内阁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内阁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内阁对议会负责 向国王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 独立战争 大革命 三次王朝战争 确立标志 1689 权利法案 1787 宪法 1875 宪法 1871 宪法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军民反抗的史实 鸦片战争 根 本 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英国工业革命,为 为扩大在华利益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 列强为瓜分中国 扩大市场,倾销商 展,制定大陆政策 品掠夺原料 直 接 原因 战 争 中国禁烟运动 1840-1842 清政府拒绝修约 1856-1860 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1895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 时间 双 方 条约 条 约 双方 《南京条约 》 中国 VS 英国 《天津、北京条约》 中国 VS 英、法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天 津条约》 :赔款 《马关条约》 中国 VS 日本 《辛丑条约》 中国 VS 八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 白银 4.5 亿两; 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 设立“使馆界”; 赔款 2100 万银元 ;( 400,200 ) ; 开 口 :日本;赔款 2 亿两白银; 拆炮台,准许驻兵 开放广州、厦门、 沿海江十口;外国公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禁止成立或参加反帝性 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 质的各种组织; 福州、宁波、上海 使进 驻北京;允许 到 日本在华投资设厂。 条约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位居六部之上。 五处为通商口岸; 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内容 协定关税。 《北京条约》 增开天 津;割地:九 龙司; 赔款:各 800 万两;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影响 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双半程度加深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中国 军民 反抗 失 败 根源 林则徐虎门销烟、关 天培抗英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黄海海战与邓世昌殉国 威海卫战役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封建社会腐朽落后 二、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后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改称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纲领文件。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3.《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4.历史意义: 1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2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 会改革方案,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5. 局限性:农民阶级局限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 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三、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同盟会: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 2.武昌首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 年,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定国号为中华民。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 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四、五四运动 1.概述: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6 月 5 日以后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主力是工人。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了初步胜利。 2.影响: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1.《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宣告了工人阶级的使命(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每个人自由发展) 2.标志:1848《共产党宣言》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 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二、巴黎公社 1.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宝贵经验教训。 2.教训:未接管法兰西银行、未同外省革命者联系、未发动民众。 3.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三、俄国十月革命 1. 过程: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2.历史意义: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俄国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社会主义理论变 成现实,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921 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 2.1922 年中共二大,修改奋斗目标(民主革命纲领) 3.1923 年中共三大,讨论国共合作。 4. 1924 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 形成。 5.1926 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打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6.工农武装割据:1927 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开辟了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7.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1934.10 从江西瑞金出发,于 1936.10 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3)转折点—— 遵义会议:纠正 “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8.西安事变 (1)背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 (2)时间: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措施:中国共产党确立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4)意义:为抗日民

doc文档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26 页 0 下载 1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碎步飞天2022-06-0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