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1 论点概括与提出方式 一、考点解说: 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这类文章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树 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特点是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 、 有严密的逻辑性。 用四个字可以概括这种文体:以理服人。 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是论证的对象。 论题并不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是规定和限制文章的论述范围和论述 的重点,以及决定着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贯穿全文内容、组织结构的线 索,统摄全文。是全文论述的中心,不仅议论文的议论部分要围绕它,就是非 议论性的内容也要服从它,论题一般都出现在标题或序言中。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 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 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最主要的思想观点。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 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二、考查题型及思路点拨: 1.概括中心论点。 思路点拨:首先据论点定义找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 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其次根据论点经常出现的位置找论点,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 时应首先考虑题目(题目是一个完整句子的往往直接揭示论点即论点型;如果 是一个或两个词的或设问句的都是论题,在文中找对论题表明观点看法的是论 点;寓意型题目的论点需要还原其本意);二看开头是否开篇点题,还是由故 事等引出论点;如果是层层递进的机构,就看结尾;四看中间,有没有作者主 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如果都没有,自己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论点。 注意提示语,如由此可见、足以说明、总而言之、不难看出、因此等。最 后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2.分析论点提出方式。 思路点拨:论点的提出大致有三种方式①摆事实讲道理或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 后,归结论点; ②标题处或开头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 在的现象或故事或名言警句等,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三、典型例题及思路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 1-4 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 ①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 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 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 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 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 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 现。 ④ 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 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 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 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 识。 ⑤ 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 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 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 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 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 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 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 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 。 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 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 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 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 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 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 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 的本质的过程。 ⑧ 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 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 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 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 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 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题型 1)思路点拨:分析题目,分析文章结构,找论点,分析论据验证。 2.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分总关系。 C.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 掘”,它们并不矛盾。 D.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4. 本文提出论点的方式是哪一种?请指出并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 (题型 2)思路点拨:分析文章结构,看论点出现位置,进行判断。 (二)、阅读议论文,回答 5-7 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① 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 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 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 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 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 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 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 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 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 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 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 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 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 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 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 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 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 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 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 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 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 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 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 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 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 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5.读选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题型 1)思路点拨:分析文章结构,结合题目,找关键词。 6.说说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7.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说一说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8- 11 题。 心定而后方能静(丁雅诵) ①“手机一会儿推送一条消息,总是忍不住去点开,怎么让人专心工作!” “想安静地看一会儿书,总是被人微信骚扰,真是烦人!”“真的好想静静!”与身 边的年轻人接触,常常听到有人这样抱怨。 ② 的确,如今的世界确实有些喧嚣嘈杂。各种信息一股脑儿地向你眼前涌 来,各种言论争先恐后地想要占领你的脑袋。在干扰与诱惑面前,用一段相对 完整的时间专注地去做一件事似乎都变得难上加难。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年轻人,难免被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所“绑架”:新闻资讯要看、热门头条要刷、 八卦娱乐要追、朋友状态要赞……形象地说,就是手机一开一关,一天就过去 了。 ③ 静不下心、集中不了注意力,怪谁?是该怪这世界变化太快、科技发展 太迅速,还是怪周围的人太吵闹、环境太嘈杂?外界的影响诚然不能否认,但 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僧人看见“风吹幡动”,于 是开始争论到底是什么在动,一个僧人说是“风动”,一个僧人说是“幡动”。六祖 禅师慧能听后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如此解释虽有些唯心,但也 大抵揭示出躁动的本源。在纷纷扰扰之中,真想“静静”,关键在于增强自身的定 力。 ④ 什么是定力?郑板桥的《竹石》有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持心正、定力足,就能不随物流 不为境转,即使耳边乱纷纷,也自能岿然不动。围棋传奇李昌镐被人称为“石佛”, 就是因为他在与人对弈之时,总能从容镇静,临危不乱,有着超乎常人的定力 。 所以,虽然李昌镐的棋风并不剽悍,也不出奇,但往往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⑤ 要想有定力,胸中必要有志向。《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如果心中缺少大志向,那剩下 的就只能是小

docx文档 专题01 论点概括与提出方式-初中生一周轻松学议论文阅读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7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努力扯著嘴角╮微笑___2021-10-31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