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 根据(徐州、泰州、宿迁、扬州、南通(通州、海安)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淮安中学)期末试卷汇编 徐州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鉴湖 秦观 画舫珠帘出缭墙①,天风吹到芰荷②乡。 水光入座盃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窥渌酒③,蜻蜓偷眼避红妆。 蒲萄④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注]① 缭墙:围墙。 ②芰荷:菱叶与荷叶。 ③翡翠:翠鸟。渌酒,美酒。 ④蒲萄:指葡 萄酒。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乘坐着装饰精美的游舫,来到鉴湖,凉风习习,湖面随处可见菱叶与荷叶。 B. 湖面水光返照,坐席上的杯盘闪耀着光芒;花香袭来,笑谈声中仿佛充满了香气。 C. 尾联通过写酒薄力弱、身着单衣难以抵御鉴湖的寒气,寄托了作者的孤寂凄清之情。 D. 本诗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一幅明丽而有生机的画面,用笔新奇,富有想象力 16.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15. C 16. ①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翡翠鸟窥视美酒,蜻蜓偷看歌 女的景象。②选用翡翠、渌酒、蜻蜓、红妆等意象,画面色彩明丽,富有生机。③借景抒情, 表达了宴饮游赏时的快乐、陶醉之情。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 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C 项,“寄托了作者的孤寂凄凉之情”错,前面几联描写了豪华的 船舫,满眼的荷花,潋滟的湖光,弥漫的香气,还有被吸引的翠鸟和蜻蜓,因而从整首诗看 来,最后一联五月鉴湖的凉爽,带来的不是悲凉。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能力。赏析诗句表达效果,要明确诗句内容,指出诗句运用 的手法技巧,并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 么嗯表达效果,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颈联“翡翠侧身窥渌酒, 蜻蜓偷眼避红妆”,结合注释,翡翠,鸟名。渌酒,清酒。红妆,指歌女。这二句写得极形象 生动,是历代传诵的名句。运用拟人手法,把翡翠鸟和蜻蜓人格化,意思是说翡翠鸟也被美 酒所陶醉,侧身窥视着绿色的清酒;蜻蜓也被美女所吸引,偷偷看着歌女美丽的红妆。就连 翡翠鸟和蜻蜓都被宴饮的美酒和美女所陶醉和吸引,更何况是人呢,通过对翡翠鸟窥视美酒, 蜻蜓偷看美丽的歌女的情景的描写,表达宴饮游赏时的快乐、陶醉之情,是借景抒情。本连 所选取的意象“翡翠”“渌酒”“蜻蜓”“红妆”组成的翡翠鸟也被美酒所陶醉,侧身窥视着绿色的清酒; 蜻蜓也被美女所吸引,偷偷看着歌女美丽的红妆的画面,色彩非常美丽,富有生机。具体作 答时,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 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 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 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 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泰州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事咏菊 冯时行【注】 寒花冷艳为谁发,霜露泠冷只汝侵。 弱质向人如有托,清香绝世本无心。 会逢仙老收灵药,不用骚人费苦吟。 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 【注】冯时行,南宋诗人,为政有突出成就。因主张抗金触忤秦桧,受排挤冷落僻地十余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刻画了寒菊冷艳高洁孤独赢弱 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不甘被遗弃的积极心态。 的 B. 这首咏物诗,构思上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诗中典故的运用也恰到好处。 C. 诗歌描写了寒菊所处的恶劣环境,这是对诗人当时身处严酷的政治环境的艺术刻画。 D. 诗中出现了仙老、灵药等宣传封建迷信色彩 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 的 15.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D 15. 表现了诗人耐心坚守,不与世苟同,不向严酷的环境屈服的高洁情怀; 传达了诗人相信未来会遇见知音能为国效力的坚定信念;隐隐流露出诗人遭排挤被闲置的孤 寂落寞之情愫和期待起用奋发有为之志向。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 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D 项,“仙老、灵药”是比喻,削弱了作品的积极意义”错,“灵药”表面上是指菊花,实际上比喻 人才,也是诗人自喻;“仙老”表面上是指采摘“灵药”的仙人,实际比喻赏识人才的“伯乐”“知音”。 作者借此表达了遇见知音,能为国效力的渴望。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 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 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 情。 尾联的意思是:终究会有像陶渊明那样爱菊的人出现,所以菊花苦苦地守在萧条的东篱上, 等待知音。坚持等待“知音”体现的是诗人不与世苟同、不向严酷的环境屈服的高洁情怀,期待 起用、奋发有为的志向;“岂”字以反问的形式传达了诗人相信未来会遇见知音、能为国效力的 坚定信念;“东篱萧索”则隐隐流露出诗人遭排挤被闲置的孤寂落寞之情。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南通市通州、海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5. 下列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古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见真情,令人回味不已。 B. 明明所思之人在远道,却还要采芙蓉送给对方,这是一种无奈中的寄托。 C. 远道、长路,空间上的距离遥远更是增添了男女双方离居后的忧伤之深。 D. 诗歌以乐景开篇,以忧伤终老收尾,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离乡不归的怨恨。 16.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男是女,有不同认识。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 D 16. 示例一: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女子(思妇)。女子“涉江采芙蓉”,“涉江 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所展示如画之境,美好欢乐的情景。“还顾”句可以理解为女子对远 在外地的丈夫的想象。想象丈夫在远方也与我一样,想念着我,这样就更增添了诗歌的忧伤 之情。忧伤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且丈夫也一样。这实际上是诗歌的跳跃性,视角发生了变 化。“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真实别致地突出了采莲女子 对丈夫的思念。 示例二: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游子)。诗歌表达了一位男子的情思。“涉江采芙蓉,兰 泽多芳草”,男子回忆他们曾经的相遇,在南方夏末芙蓉怒放的江边。之后,男子奔向海角天 边,每每看到清丽的芙蓉或嗅到兰花的暗香,便不由想起旧时的缱绻。触及旧景,回忆往事, 但是尔今天各一方只愿意厮守着孤独忧伤终老。 示例三:是“游子和思妇”说。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首 两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是思妇独白;末两句“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游子独白。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 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情 感,思考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诗歌以乐景开篇,以忧伤终老收尾,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离乡不归的怨恨”中“表现了思 妇对丈夫离乡不归的怨恨”分析错误,全诗抒写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以乐景开篇,以忧 伤终老收尾,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评价其思想内容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时, 要理解掌握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就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 容、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本题可以先明确抒情主人公是女子(思妇)。“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 容。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 发出阵阵幽香。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 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诗人以乐景表 哀情,倍增其哀。接着两句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 道”的丈夫:“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上面两句写思妇还在思 夫的时候,诗歌就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在写法上,采用 了“悬想”方式。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 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抒发了

doc文档 江苏省部分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牵走2022-11-0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