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下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文语境中,文明一方面可指文化,另一方面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文化 则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也就是说,文明是指 人类的社会实践成果。人的社会实践本身的丰富性,使得从多重视角区分文明成为可能。例如,从时间而言, 文明可以区分为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从载体形式而言,可以区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从生 产方式而言,可以区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这些划分当然可能有所交叉,体现的正是人类历史的 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辩证统一。其中的显著特,点则是文明的实践性与人类历史的实践性相一致。这是马 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文明话语阐述上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各种文明之间能够发生交流与互鉴的现实前 提。 在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中,作为社会实践成果,“文明的一切进步”(即社会生产力的任何增长),“例如 科学、发明、劳动的分工和结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场的开辟、机器等”,都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 后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相应地,唯物史观的文明话语,是通过分析人的社会实践如何演化,探讨如何摆脱 剥削压迫、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文明状态。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和人类交往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突破阶级、 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人本身的自由发展。 与文明概念密切相关的是社会、国家和阶级的概念。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恩格斯 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是为了缓和社会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社会作为人的集合体,其本身划分为阶级(即人对人的剥削),也就是生产的积累和发展使得社会分配出现 了差别,这不仅是文明产生的基本前提,而且也是国家出现的基本前提。文明作为人类不同社会群体的实践 产物,突出特,点是在人的生产和交往的复杂互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各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不断“再生产”的 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也是各种文明核心价值的凝聚和增值。 在人类历史上,文明发展中心的变迁转移、文明实体的盛衰兴亡时有发生。纵向来看,文明发展的阶段 性建立在生产和交往的历史阶段性之上,与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化具有基本的一致性。横向来看,16 世纪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掀起的世界文明交往大潮,充斥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国家对封建农业文明国家的剥削掠夺,以 及工业文明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 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是社会生活状态的日益复杂。对于现代文明而言,最重要的现实基础是工业生产 力和国际交换形成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导致的世界市场的存在,意味着商品生产的普遍化,劳动 力也成为商品。但是,人之为人,不应被异化、商品化。人类文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保有反思和自新的勇气 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在此过程中,中国人运用唯物史观不断深化对人类文明的具体认识。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 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自然体现,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实践模式。这是中华 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摘编自董欣洁《唯物史观的文明话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明的实践性与人类历史的实践性是一致的,这一特点让不同文明之间发生了交流和互鉴的活动。 B.根据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只要突破阶级、地域等限制,就可以真正地实现人本身的自由发展。 C.国家与文明这两个概念关系非常密切,国家出现和文明产生的基本前提都是生产的积累和发展。 D.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状态,人类不应该被异化,人类文明要保有反思和自新的勇气与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文明进行分类,能系统地呈现文明的具体类别,有助于阐释文明的内涵。 B.文章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从社会和国家两个角度论证了缓和社会冲突的具体方法。 C.文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论证了人类历史上文明发展中心和文明实体都是不断变化的。 D.文章介绍了唯物史观的文明话语,既有相关理论阐述,又有发展实践分析,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们按照不同标准划分而成的文明类别之间有交叉,能体现人类历史的纵横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B.文明是人类实践的成果,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核心价值的凝聚和增值。 C.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与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化基本一致,是因为文明中心变迁和文明实体兴衰不时发生。 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人结合自身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实践模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年来,以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且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大势。 我国政府制定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2 年要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 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要实现《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的发展目标,必须要过好“三关”;第一关是信息技术在 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普及应用,第二关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云端一体化应用,第三关是信息技 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智能化应用。这三关也构成了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应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它们彼此 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从全国范围看,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健全云端一体化环境。 目前,国内教有云规模化应用示范地区已经从起步阶段向深化应用阶段发展,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不同 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各地区共同的短板是云应用工具和软件。当前,名地要按照《教有部关于数字教育 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教有云终端一体化应用谋好篇、布好局,方向和路径选 择十分重要,选择得对、进择得好,事半功倍。 (摘编自王珠珠《教育信息化 2.0 核心要义与实施建议》) 材料二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核心要义是创新引领,开启我国智能教育新时代。 教育信息化分为技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技术化是让显示达到极致,以 AR 技术为标志;智 能化是让算法达到极致,以情感计算为标志;智慧化是让理解达到极致,以人机交互为标志。我国教育信息 化道路,自 1978 年广播电视大学探索开始,经过 40 年的建设,基本完成了技术化,目前已进入教育信息化 的中级阶段——智能教育阶段。 智能教育 AIEF(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据教育大数据,精准计算学生的 知识基础、学科倾向、思维类型、情感偏好、能力潜质 AI,结合习得规律和教育规律 E,合理配置教育教学 内容 Fusion,科学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智能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近期目标是减负担、激活力、强能力,就是减轻教师简单重复 性劳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生存能力。远期目标是科学实施因材施教, 真正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开辟依据教育大数据 TruthID 选拔学生升学的新途径。 (摘编自周建设《语言智能,在未来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 材料三 在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大讯飞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 滋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 生革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 能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和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英语 口试测评,也可以纠正、改进学生的英语发音;而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协助教师为学生在线答疑解惑。人工 智能将教学变为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辅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 化的学习内容、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被列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明确 了推进智能教育应用的部署。“我们正在组织研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以构建智能时代下的教育新生 态为目标,全面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支撑 引领教育现代化。”雷朝滋透露。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会是一种辅助性手段,它 会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个“助手”。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也是此次会议热议话题之一。雷朝滋表示,智能时代“教育 治理体系将面临社会伦理、数据安全的新挑战”。智能教育时代,还应该特别加强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而不 能随随便便追踪个体行为数据。 (摘编自刘园园《人工智能正在掀起“教育革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核心要义是创新引领,提出到 2022 年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将开 启我国智能教育的新时代。 B.当前我国教育处于教育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中的第二阶段,重点是建立健全云端一体化环境,而面临的 短板是云应用工具和软件。 C.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让算法达到极致、以情感计算为标志的智能化教育阶段,可对学生的学科倾向、 思维类型等方面精准计算。 D.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是智能教育,智能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依靠教育规律,科学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 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尽管云规模化应用还没有开始深化应用阶段,但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已经显现出很大 的价值。 B.人工智能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学习欲望和辅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从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 方法。 C.图像和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智能技术已在教育领域应用,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和师生 关系等。 D.“人工智能+教育”使教育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将促使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本质、目的发 生变化。 6.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我国如何有效地开展智能教育?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洪灾过后 夏鲁平 今年夏天,家乡发了一场大水。我负责王家村的包保工作,调

doc文档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3 页 0 下载 4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你变的好陌生2022-01-1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