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老子》五章 课 型 教 新授课 授课教师 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 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习老子的思辨哲学思维,能够理解道家学说的一些重要 概念,如“道”“无为”等等 2. 对儒道两家学说的互补性有一个整体性认识,学会用比较 性思维看待问题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 学 重 点 1、了解老子和道家思想,对于所选篇章中体现的“有无”“无为”“柔弱”等概念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儒道两种思想的比较,探讨中华文化出世入世相结合的独特性质。 教 学 难 点 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 “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 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全书的第二章,主要介绍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这两种思想是中国古代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而孔子和老 子则分别是儒道的创始人,所选《论语》集中体现儒家“仁”“礼”等思想,《老子》则反映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等 哲学思想,这二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 学 情 分 析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情 景 导 入 语文教材,老子相关材料,《老子》科教片 教师活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积极入世的孔子,儒家就像是加法,主张人要加强自身修养,从 而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心。达则兼济天下。但是 如果人生只做加法,就容易过分膨胀,有些时候我们也应该学学做减法,今天我们就来 学中华文化中另一种更类似减法的思想,来一起看看老子之道 引用动画版《老子》科教片,创设情境,引出老子的“知人论世” 学生活动 教 学 流 程 一. 介绍老子及相关资料 此处可先让学生谈自己 1.生平:老子(约公元前 600—公元前 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即 积累的一些知识,然后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 教师以 ppt 图片辅助, 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老子》以 补充一些知识。平行班 “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 可适当添加趣味性。 (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 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 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 “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 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 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 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 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 81(72)年的胎,生 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 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相传是太上老君在世间的第 18 代转世化身。同骑大青牛。 3.仕途之路:老子有着满腹学问,至于活了多少岁也说不清,只知道 200 年后,被广 纳贤才的周文王请到朝中,委以西伯之职,主管国家存藏的竹简(相当于国家图书馆)。 武王继位后,老子负责记录朝廷朝政议论。成王执政的时候,曾派老子出使西极大 秦、竺乾等国,他到处讲学,颂扬周德。由于这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学识渊博,今人钦 敬,所以,各国的君主朝臣都尊称他为“古先生”。轮到昭王执政,老子事周已近百年。 此处可以让学生尝试找 料知将要干戈四起的老子,再也忍不下这尔于我诈的争斗,于是,他辞去朝官,骑了头 出认为重要的概念,然 青牛,西出函谷关,去昆仑山隐德修行。 老子经过函谷关时为守关官员所托,写下上下 后再加以探讨 两篇<道经><德经>5000 言。 4.《老子》又称为《道德经》,马王堆考古出土时分“道”“德”开头的两册书,故名之。 二. 通过课前预习,结合书下注释和 ppt,翻译第一段,找出不通顺的句子,自主 给出一些有关“道”的解 读性文字。 学习或提出疑问,老师加以解答。 三.重点探究第一段,解决导学案上问题探究。 1. (一) “道”的含义:教师讲解为主 在这五章中,最难理解的是第一章,但也是全文基础的一张,在这一章, 老子对他的思 想核心“道”做了阐释。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投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称说、命名的东西就不是永恒的,“道”是自 然规律,是永恒的,是不可言说、不可命名的。“道”这个称谓也只是个代号而已,是为 了向大家说起来方便。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产生天地万物,天地初生时称“无”,万物萌生时称 “有”。“有”和“无”都是道的存在形式,只是名称不同,所以说“同出而异名”。当然这个名 称也只是个代号而已。要探讨天地万物产生、存在等一切奥妙所在,只有通过“有”“无” “道”,即自然的规律、法则。 由此看来,第一章中讲的“道”,包含了以下几个意思:总结(PPT) (1)“道”是老子思想中最高的哲学范畴。 (2)“道”是自然规律,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源。 (3)“道”是不可言说的,不可命名的。 (4)“无”和“有”是“道”的存在形式,是用来指称“道”的。 (学生讨论、回答问 题) 对于晦涩的道理应有形象 性解读。而对于看起来深 奥的哲学思想也应联系实 际帮助学生理解。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那么老子在阐发他的政治思想、人生哲学时,无不以此为基础 。 后面四章都是老子处世治国的思想,对这几章的内容,同学们有一些疑问,现在,我们 在“道法自然”思想的基础上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举例说明: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布 置 老子五章 有 无 不可言说 道——万物本源 自然规律 整理导学案内容 查阅儒道互补资料 教 学 反 思 课 型 教 学 要 点 课 前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1、初步了解并评价老子的人生智慧——处柔、居下。 2、了解老子治国思想——无欲、绝学。 导学案,教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 景 导 入 教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也对课本所选的五章中的前两章进行了探究, 同学们对老子的思想仍谭有着诸多疑惑,这节课就从同学们比较集中的问题入手,继续 学习老子的思想 一.阅读章二,结合史实,谈谈你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几句说世上万物皆是在矛盾对立中相互依 存的。后面说“圣人”处世治国的做法:无为而治;功成弗居。中间用“是以”连接。我们概 括一下就是这样的一个因果关系: “因为事物是对立依存的,所以要无为而治”,你能将 这之间的因果关系表述清楚吗? 学 明确:因为事物是对立存在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刻意去追求一方面时, 另一方面就显现出来了。所以,不要乱做事、乱说教,要顺应事物的本性去对事物的生 长、发展发挥作用。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是顺其自然而 为。这就是老子处世治国的重要思想——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流 程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常常以失败告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此例。(有时间可 举出一些事例。) 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动的。美与丑、善 与恶、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称谓、概念与价值判断,都是在相对的关 系中产生的,同时这种相对关系也不断地变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明一切事物在相对的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互相依 赖,相互补充。在这里,“圣人”是老子心中理想人物的折射,他依照自然的规律而不强 做妄为。天地间,万物欣然而作,各呈己态,圣明的人仅仅从旁边辅助,任凭各自的生 命展开其生命的内涵。 同时,老子强调每个人都要发挥创造的动力,但是不能让自己的私欲无限发展。“生而不 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为”、“功成”,正是强调人要去工作,去创建,去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但是对于人类的努力所得来 的成果,却不必擅自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就是强调个人要消除占有的冲动, 因为人类社会的争端,就在于人人都想扩张自己的私欲。从这点看,老子的人生观,并 不消极。 二.阅读第七十八章 问题:“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与“柔能胜刚”有何关系? 明确: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君主只有谦卑处下(柔),让百姓满意,才能是国家安宁,长保君位。(致胜) 问题:探究第 1 题。 明确:这一点,就是老子著名的“守柔若强”的思想。他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地强调这些 思想,除了告诫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 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就是说不要过分暴露 自己的智慧、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者争夺那种强大,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要“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 掉 。 这是老子在总结世事经验上得出来的,能开启人生的指挥,所谓“哀兵必胜”、“君子报 仇十年不晚”“宁受胯下之辱”等等,就是在忍让和屈辱中求得生存的可能,积蓄力量,用 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种人生态度,承续了不动感情、坚韧冷静的理智状态和不失主体 活动的特征,目的是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维护生存的生 活辩证法。 引入老子“上善若水”篇。并引入对现实人生的指导。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布 置 六、板书: 有无相生 无为而治 道 以柔克刚 正言若反 背诵《老子》的相关篇章,在生活中寻找处事

doc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第二单元 第2课 《老子》五章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浅夏殇琉璃2021-10-23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