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上册第 1-3 章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 米(μ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3 1km=10 m 1m=10dm=100cm 3 6 9 1m=10 mm=10 μm=10 nm 单位换算规则: 3 -3 大换小乘以进率,小换大乘以进率的倒数。10 的倒数是 10 ,注意乘以进率 后单位就变了。 4.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 度 线。 (2)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 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读数 1.42cm 其中 1.4cm 为准确值,0.02cm 是估读值,分度值在 4 这个 数字,1 在 cm 位,4 在 mm 位,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或 0.1cm)。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它们的关系是: 1h=60min=3600s 6.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 停表读数方法:小表盘向小取整,指针未过半格时大表盘读 1-30s,过半格时 大表盘读 30-60s。 7.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 消除。错误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8.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1)选用精密的仪器;( 2)改进测量方法;( 3) 多 次测量求平均值。 9.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0. 如何描述物体状态 (1)选取一个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变化即为运动,不变即为静 止。 描述语言: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静止的) 11.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12. 13. 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4. 单位:m/s(米每秒) 1m/s=3.6km/h km/h(千米每小时) 从 m/s 变 km/h 乘以 3.6 从 km/h 变 m/s 乘 以 1 1km/h= 3.6 m/s 1 3.6 速度的物理意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5m/s 表示物体在 1s 内通过的路程为 5m 100km/h 物体 1h 内通过的路程为 100km s 15. 公式: v  v 是速度的符号 s 是路程的符号 t 是时间的符号 t 16.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7.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 总路程 总时间 即 v  s s  s2  1 t t1  t 2 18.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重点实验 1) 1、实验原理: v  s t 2、实验中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 (特别注意:路程读数时要估读) 3、斜面坡度:越缓(小)越好,作用(好处):便于计时 。 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做变速直线运动。 5、后半程路程和时间是计算得到的,原因是在中点速度不为零,无法模拟 测量。 6、小车各段的速度:v 后 >v 全>v 前 19. 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 s/m 甲 乙 会找点,算速度。 交点代表相遇 v甲 >v乙 与 s 轴夹角越小 速度越大 t/s v/m·s-1 甲 v甲>v乙 乙 t/s s-t 图像 v-t 图像 20. 速度的计算:(重点) 1.会看列车时刻表, 路程 s=两个地地点的里程数相 减; 当天时间 t=到达时间-开车时间; 如: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时间 t=11h46min-9h34min=2h12min= 11 h 5 隔天时间 t=24h-开车时间+到达时间。 2. 过桥或隧道类 ① 车完全通过:s=s 桥+s 车②人完全通过:s=s 桥③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s=s 桥-s 车 3. 标志牌:甲图表示车速 v=60km/h 乙图表示 限速 80km/h 丙图表示距离目的地还有 12km 4. 追击问题(过马路、狼追羊等): 目的地 12km 同时出发时间相同,不同时间路程相同。 s2 5.刹车制动:车速 v1,反应时间 t1,制动距离 s2,制动时间 t2,制动速度 v2= , t2 s v  t 反应路程 s1=v1t1,安全距离 s=s1+s2,总时间 t=t1+t2,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音叉乒乓球实验证明:发 生的音叉在振动,实验方法:转换法) 2. 声音靠介质传播。常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通常声音是靠 空气传来的。真空罩实验推理得:真空不能传声(采用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3. 在 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v 固>v 液>v 气 4.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遇长短、粗细、松紧、宽 窄必选(填)音调。(音调、频率关键词:高、低) (2)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遇用力、轻轻、引吭高 歌、轻声细语选(填)响度。(响度、振幅关键词:大、小) (3)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 定。遇 辨别、分辨、区分选(填)音 色。 5. 从波形图看特性:音调看多少,越 多音调越高;响度看高度,越高响 度越大;音色看形状,形状不一样,音色也不一样。 6.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重点实验 2) 刻度尺伸出桌面实验:刻度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 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7. 水瓶琴:敲打时,发声体是瓶体和水,看水柱,水柱越低,音调越高;吹奏时,发 声体是空气柱,看空气柱,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8. 声: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波、次声波; 声音: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 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 9. 声可以传递信息:倒车雷达、声呐、B 超、金属探伤等。 声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震碎体内结石。 10. 噪声: (1)物理上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定义,凡是妨 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单位:分贝 ,符号:dB 表示声音的强弱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 不能超过 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 11. 减弱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如:禁止鸣笛、禁放烟花爆竹、减小音量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关闭门窗、植树绿化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如:捂耳朵、戴耳帽 12. 利用回声测距离:(重点) (1)测速仪: ① 测速仪距车 s 时,发声到车时间 t1= 往返时间 ,发声到车路程 s1=v1t1,车行 2 s2 t2 驶路程 s2=s-s1,车用时 t2=t1,车速 v2= ② 测速仪两次发声:已知第 1 次 t1 时间收到回声,第 2 次 t2 时间收到回声,两次发 声时间间隔 t3。声速 v 1 =340m/s。 1 v t 2 1 1 则第 1 次测速仪和车之间距离 s1= 第 2 次测速仪和车之间距离 s2= 1 v t 2 1 2 车行驶的路程 s=s1-s2 车用时间 t=t3- t1 t2 + 2 2 (2)鸣笛后听到回声: ① 车静止鸣笛,t= 往返时间 ,s=vt 2 ② 车行驶鸣笛时距障碍物 s,听到回声时间 t,声速 v1,声音传播路程 s1=v1t,听 到回声距障碍物 s2=2s-s1,车速 v2= s2 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是通过液体热胀冷缩体积的变化,改变液柱的长度来显示 温度的大小的,利用了转换法) 2. 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在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3.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量程是 35℃~42℃,分度值是 0.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 温度计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 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注意(俯 大仰小) 5. 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6.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7. 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实验(重点实验 3): (1)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 (2)晶体用小颗粒和水浴法目的:使晶体受热均匀。 (3)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 (4)实验器材安装顺序:自 下 而 上。 (5)晶体熔化时的规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 持续 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 持续 放热。 11. 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 AB 段处于固态, 在 BC 段是熔化 过程, 持续 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 段处于 液态 。晶体在熔点温度可以是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三种状 态。 12.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13.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4.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沸点 )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doc文档 第1-3章知识点汇总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教育频道 > 初中 > 物理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1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我太怪你不爱2022-04-1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