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届高考语文终极猜题卷 语文 全国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 述。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学界 越来越进入到“史实还原”的阶段——在意识到要注重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现场之后,“中国 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 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 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 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这一新论 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 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 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譬如,不同于西方文学对虚构性的强调,在中国文学中,非虚构文学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无论是诗人生平与作品关系研究,还是诗与历史事件、诗与日常经验研究的大量新 事实,都已充分证明这一点。在以诗文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学写作乃是写亲身闻 见、亲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情景及由此而来的真情实感,不同于现代以来以“积极虚构”为主 流的文学现念。非虚构与虚构同时存在,延伸文学边界,扩展文学功能,使得文学不仅是 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与奇妙幻想,而且跟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草一木总关 情。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 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从大 的方面来说,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 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文论也有“功夫在诗外”的一整套 论述,即一个相反相成的悖论:有时候,只有从文学外部、文学周边来看文学,才是真正 “文学性”。从文艺创作主体来说是自觉的文化意识,从大众来说则是百姓日用而不觉,中 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 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 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 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文论研究的发展与传统文学中大量新事实被发现关系密切,而这又缘于在中国文化 根性的寻找中展开的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 B.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 史阶段研究中带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 C.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中国文艺自身的新事实新意义, 和在对当代文艺解释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D.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关于中国网络小说与传统文化伦理、价值观的表述,表现了中 国文论的核心价值在当代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必要性,并指明了中国文论研究的基本方向。 B.文章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在文学边界的扩大和文学功能的再发现。 C.文章第三段详细地论述了中国文论研究中面临的机遇和遇到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D.全文站在时代的高度,不仅阐释了中国文论研究的成果,也分析了其时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研究发现,中国文学重视非虚构而排斥虚构,特别是在那些古典诗歌中,诗人写的是亲 身闻见、亲身经历的情景及情感。 B.中国文论关于非虚构和虚构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文学跟普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非 少数人秀异的语文游戏和奇妙幻想。 C.更新文艺研究眼光发现文学艺术新事实,进入对中国文艺重新认识的时代,与中国文化 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密切相关。 D.对于当下文学活动中仍然发挥作用的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文学艺术的 创作者都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北欧国家。早期界定校园欺凌时,很 多国家将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与校园欺凌(school bullying)等同,而“暴力” 与“欺凌”在程度和手段方面又有显著区别。美国反校园欺凌政府官方网站将“校园欺凌”定义 为:“发生在学龄儿童身上的,具有真实的或可感知的权力失衡状态下的有害且具有威胁性 的行为。”该行为具有重复性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潜在的重复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 学研究所张翼认为:“狭义上的校园欺凌就是指校园暴力,特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地 域,由校内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对于 欺凌行为的界定,法律界和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还没有就“校园欺凌”这 一概念进行法律上的定性,也没有明确的官方解释。“校园欺凌”在传统理解上被定义为发 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以强力压迫和侮辱的行为,然而,在当前环境下,“校园”与“欺凌”的范围 和形式产生了复杂变化,欺凌行为以往多发生在中小学内,现在也蔓延至高校。同时,欺 凌行为已逐渐从现实世界扩展到虚拟社会,网络欺凌这一新形式在近年来愈发常见。 (摘编自李伟清等《我国校园欺凌调查与中美治理对策研究》) 材料二: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校园欺凌不仅常发生在教室、宿舍、厕 所等校园之内的场所,也出现于课外活动、放学途中等校外场合。近几年,我国学者从主 观(学生个人)和客观(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两大方面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 进行了大量探究。在客观因素方面,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欺凌行为的学生,其家庭常 常缺乏情感温暖,父母之间的关系欠佳,经常吵架甚至发生家庭暴力;我国的一些中小学 缺乏对学生进行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平时也缺乏对学生的监管;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 转型期,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乱象,学生可能会受到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主观因素 方面,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的认知或 行为倾向,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 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 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 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其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 在过去十多年中,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最为突出的变 化之一,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政府建立了大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基于两省五县 137 所学 校 17 000 多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 probit 模型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中 的校园欺凌问题的分析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欺凌水平高达 31.5%,高于国内城市地 区的中小学校,也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显著提高了学生遭遇欺凌 的可能性;言语威胁、肢体冲突以及人际排斥等校园欺凌现象在住校生中都更为常见。在 引入家校距离作为工具变量以纠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研究结论依然一致。据此,当前 校园欺凌治理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努力改善寄宿学校的住宿和医疗卫生条 件,确保每一所寄宿制学校都有正式、足额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寄宿 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也迫在眉睫。 对于校园欺凌,研究探讨远未结束。我们还应该继续探索个体特征与环境因素对校园 欺凌行为的交互影响,从个体微观层面、同伴关系及校园环境的中观层面,再到社会经济 文化等宏观层面,考察不同水平因素对欺凌行为的影响。首先,应继续总结欺凌者与受欺 凌者身上那些容易使其卷入校园欺凌行为的明显特征,比如基于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特殊 国情,可以针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与校园欺凌的关系进行研究。另外,欺凌——受欺凌 者因为占比较少,也不稳定,目前国内对该类型学生的研究较少,但是由于此类个体的适 应状况最差,需要研究者有更多的关注。其次,应该充分重视校园欺凌中同伴的作用,一 方面,同伴的默许和纵容会恶化校园欺凌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来自同伴的支持和温暖 可以减缓校园欺凌的不良后果。再次,父母及教师等在处理校园欺凌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缺乏专门针对父母及教师识别和处置校园欺凌能力的研究,教育实践中相应的培训 也较少。在面对校园欺凌时,他们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断标准,也没有有效的干预手段 这些都极大限制了他们积极作用的发挥。最后,随着互联网和手机通信的普及,网络世界 逐渐成为另一个欺凌频繁发生的场域。相对于现实世界,网络的社会监管机制薄弱,个体 也能更轻易地隐藏自己的身份。匿名感在有限的社会监控下很容易激发个体的敌意、性互 动或恶意散播他人私密信息。因此需加大对网络欺凌这一议题的投入,也有必要对网络欺 凌与传统欺凌的整合研究给予相当的重视。 (摘编自王玥、胡学亮、陆伟等人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国反校园欺凌政府官方网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翼都把校园欺凌定义为 校园暴力,强调伤害程度。 B.所谓校园欺凌,也就是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攻击,让受 害者感受到痛苦的行为。 C.校园欺陵不仅在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而且现在也蔓延至高校,甚至已逐渐扩展到 虚拟社会,形成网络欺凌。 D.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欺凌水平高于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校,是因为农村学校没有足额 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员。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水平居高不下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建立寄宿制学校校 园安全问责制度放在首位。 B.如果要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我们需要培训父母和教师,力争父母 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积极。 C.从家庭背景看,家庭常常缺乏情感温暖,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甚至发生家庭暴力,其孩子 具有欺凌行为的可能性加大。 D.由于网络的社会监管机制相对薄弱,个体能更轻易地隐藏自己的身份,网络欺凌越来越 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的新常态。

doc文档 2022届高考语文终极猜题卷(全国卷)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8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旧人不覆2022-06-0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