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 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 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 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 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 , 过于迎合今人。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通了 。 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 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 问。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 , 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辑校和注 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 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 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 在书法上,则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美感体验,或者 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 体悟,即唐人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 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 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过于玄虚。当 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 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呑枣”。 所以,虽然书学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 。 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国学也不是 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选自朱中原《国学与书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透 了。 C.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在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然后对书法和国学的区別和联系进行解说,引出了后文的论述。 B.作者在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 C.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 D.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模式,最后一段给出结论,再一次说明书学和国学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学和国学是息息相关的,国学是书法研究最终探究的美学的基础,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 B.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至高境界的“烂漫”用在书法上指笔法不好,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 C.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D.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朋友们: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 1814 年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 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 的妻子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2 年,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 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 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 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 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 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 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他们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 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使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死亡,她还是决心 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 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 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 ——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 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 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 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 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 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国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 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 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 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并且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人才了解。但是 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 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 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有删改) 1.下列对燕妮一生中承受的“苦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革命斗争受到政府的干涉,燕妮陪伴马克思在欧洲各国不断流亡。 B.在比利时,燕妮因为马克思妻子的身份,被警察局毫无理由地监禁起来。 C.从巴黎被驱逐到伦敦,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甚至导致了燕妮三个孩子的死亡。 D.对她进行最卑鄙下流的污蔑,所有报刊都不登载她的文章。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对燕妮·马克思这位杰出的女性崇高的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赞颂了她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一切 贡献。 B.马克思在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后,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 从此两人患难与共,共同抗争。 C.本文将议论、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且以议论为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本文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悼念和惋惜之情,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沉痛压抑。 3.在燕妮生前,她得到了怎样的“补偿”?请概括作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载荫为右班殿直,累迁供奉官、阁门祗候。雍熙初,提举西川兵马捕盗事 , 太宗赐鞍马、器械、银钱以遣之。四年,以积劳加崇仪副使。端拱二年,擢引进副使、知天雄 军,入同勾 当三班,出知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先是,巡边者多领兵骑以威戎人,所至颇烦苦之。载悉减去, 戎人感 悦。迁西上阁门使,改知成都府。载在天雄军,屡奏市籴朝臣段献可、冯侃等所市粗恶,军人皆曰“此物安 可充食”。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献可等皆坐削官,仍令填偿。及载受代,献可等所市皆 支毕,复有羡数。三司判勾冯拯以闻,太宗召度支使魏羽诘之。羽曰:“献可等所市不至粗恶,亦无欠数。 臣与侃亲旧,是以未敢白。”太宗曰:“此公事尔,何用畏避?”因诏宰相谓曰:“ 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 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然已委西川,俟还日别当诘 责。”于是献可等悉复官。载行至梓州,时李顺已构乱,有日者潜告载曰:“益州必陷,公往当受祸,少留 数日可免。”载怒曰:“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顺兵攻城益急,不能拒守, 乃与樊知古率僚属斩关出,以余众由梓州趋剑门,随招安使王继恩统兵讨顺,平之,复入成都。月余,忧 患成病,卒,年四十。载前在蜀,颇能为民除害,故蜀民悦之。再至成都,即值兵乱,及随继恩平贼,亦 有所全济。故其死也,成都人多叹惜之。 (节选自《宋史·郭载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 及此/ B.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 及此/ C.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 及此/ D.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 及此/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恩荫,指封建社会朝廷根据官员的政治地位授予其子孙亲戚官职的一种制度。 B.军,原为军队编制单位,宋代时演变为行政区域名,与府、州、监同隶属于路。 C.戎,古代中原地区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与

doc文档 第五单元测试卷(二)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青春无悔2022-03-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