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一、目标 1. 语言运用与建构:分角色诵读剧本,体会戏剧语言个性化特点,并从戏剧语言中揣 摩人物形象。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剧本情节的研读和表演的再创作,提升逻辑思维品质,培 育创造思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戏剧中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矛盾冲突凸显主题的创 作手法,了解戏剧“发现”和“突转”的结构布局技巧,从而培养基础的剧本欣赏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戏剧在革命时期的形式和内容,把握革命时期的文化产物及 其思想倾向。 (一)导入 鲁迅说:“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进步。”,文人手中之 笔正是唤醒国魂、壮健国魂的利器。在民族陷入危难的时刻,我国的文人纷纷执起手中之 笔,践行着“天下危亡,匹夫有责”的信念,鲁迅用小说《狂人日记》唤醒国民,郭沫若用 诗歌《女神》激励国民,陈独秀等人创办杂志《新青年》引导国民。为了拯救中国,拯救 国民,小说、杂文、散文、诗歌、译著各种文学形式蓬勃发展,其中话剧也在时代的催促 下迅猛发展,发挥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话剧《雷雨》,倾听 戏剧作家为生命、时代发出了怎样的呐喊。 (二)话剧的文化常识 1. 什么是话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中国早期话剧产生于 1907 年,当时称"新剧"或"文明 戏",但新剧于辛亥革命之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 起,以 1920 年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 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当时称"爱美剧"、"白话剧"或"真新剧",1928 年由戏剧家洪 深提议定名"话剧"。 话剧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 光、评论缺一不可。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 乐、歌唱等。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 般都是话剧。但在整个 20 世纪 20 年代,"戏剧"这个称谓基本等同于后来的"话剧"。 2. 现代话剧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新剧时期(1907—1918) 代表剧团:春柳社(《黑奴吁天录》) 艺术社团:春柳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话剧的诞生 由中国在东京留学生组成 1906:社团成立 李叔同(1889—1942)中国话剧奠基人 第二阶段 爱美剧时期(1919—1929) 代表剧团:民众戏剧社、戏剧协社、南国社。主张戏剧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抱负。认为戏 剧是推动社会使前进的轮子,要把社会问题反映的舞台上。 代表人物: 胡适作品《终身大事》,原作是挪威易卜生,充满了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女主人公作为 新时代女性的觉醒形象,振奋人心。此外还有 《人民公敌》《群鬼》等社会问题剧。田汉 《名优之死》。 第三阶段 左翼戏剧时期(1930—1937) 1930 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 代表人物:田汉 洪深 夏衍《上海屋檐下》 曹禺 《雷雨》《原野》《日出》等,一生共有 八部戏剧。) 代表剧团:上海艺术剧社 中国旅行剧团(一直进行全国巡演,直到抗战胜利) 代表剧目《玩偶之家》《钦差大臣》果戈里 《复活》托尔斯泰 《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 比亚 《茶花女》小仲马 第四阶段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 当时的演剧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活报剧成了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演出形式:街头剧和活报剧的出现。 代表剧目:《放下你的鞭子》一对从东北沦陷后淘到关内的父女二人,卖艺途中女儿太饿 了晕倒了,父亲一着急用鞭子打女儿,这时候几个学生站出来说:放下你的鞭子。为什么 要打她?因为太饿了。日本占领了东北,民不聊生。于是学生们号召抗日。这种表演形式 让人不知道是戏剧还是人的真实反映,提高了观众的参与程度,是一种实验。 《全民总动员》一起来抗战,曹禺参与了创作和演出。 建国后 第一阶段 基础建设时期(1949—1956)配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49 年成立“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1953 年改称“中国戏剧家协会” 2002 年合并成了 中国国家话剧院 另一个系统的创作单位:文工团 1952 年文化部改组文工团,建立很多专业话剧院团。战争时期部队里的救亡演剧队后来 成了文工团。《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都是空政话剧团的演员、编导。后来成立空 政话剧中心,诞生了尚敬等著名导演。文工团是中国独特的风景,对中国文艺事业做出了 很大的贡献。 第二阶段 起步发展阶段(1956—1966) 1956 年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年举办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 代表作:《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田汉)《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海南 京路上的故事,一个军队班组的故事,受到各种诱惑及敌特的故事。在南京军区的前线话 剧团创作演出的。后来拍成了电影。 第三阶段 文革时期(1966—1976) 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江青主抓京剧改良运动(江青去延安之前也是演员,叫蓝萍)。 1967 年五月份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倡学习样板戏。 五个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海港》《杜鹃山》 两个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改革开放后 第一阶段 1978—1982 年 短暂小高潮 宗福心《于无声处》,上海业余话剧团体。讲述文革中两家人关系:欧阳平是梅林的儿子 参加了四五运(1976 年清明节,很多年轻人纪念 1.8 日去世的周总理。但是文革余孽对 青年进行了通缉)反映了文革末期老百姓的反思。 苏叔阳《丹心谱》 程士荣《西安事变》 丁一三《陈毅出山》 沙叶新《陈毅市长》 陈毅三上海当市长 陈白尘《大风歌》 曹禺《王昭君》 之前的十年太过压抑,话剧演出变得丰富 。快因为时代的发展,热潮消退,人民对舞台艺 术的形式关注越来越少,因为社会生活变了。 第二阶段 1983—1989 在希望和危机中挣扎的阶段 电视的普及,三厅一社等娱乐方式的更替,在 80 年代开始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 1. 《绝对信号》北京人艺 1982 编剧高行健(200 年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90 年代初 法 籍 )导演林兆华 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开山之作 “《绝对信号》,有点像怪味豆 但是还是很好吃的 可以尝一尝”。讲述的是铁路上的故事 《红灯记》中拿灯打信号 讲述一个 80s 的待业青年黑子被车匪拉拢了 去扒火车皮 搭车时 有两个人一个是老车长 一个是小号 与黑子是发小 两个喜欢同一个女孩。但是女孩喜欢黑 子。中途有个叫蜜蜂的女孩搭车,正好就是他们喜欢的那个女孩。于是几个人进行回忆。 讲述了 80s 待业青年出路的问题。最后还是正义胜利了。黑子最后把大家救了,自己受了 伤。得到了当时很多年轻人的认可。表演艺术形式更丰富,交流方式更加直接,抛掉了三 一律的教条。 3、《天下第一楼》《小井胡同》展现社会变迁 改编成了电视剧 最经典的一部是《茶馆》 年代三幕戏 讲述跨度四十年的故事 北京人艺后来很多作品的都 向茶馆学习其结构致敬。 90 年代以来的话剧发展和先锋戏剧 1990 年开始到现在的中国话剧 先锋戏剧 《恋爱的犀牛》《琥珀》《活着》 重要特征是对权威主流话语的疏离,对传统意识形态指令和人们遵从习惯的旁逸,在内容 上表现对道德禁忌的消解,对可疑概念的颠覆和对人的处境与人性可能的关怀与焦虑。来 反思八十年代的这些思潮 开始关注人的处境。人性可能的关怀与焦虑。个体的健康才能体 现社会的健康。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九十年代文化的特征。 先锋戏剧三个代表 林兆华:北京人艺 导演“两条腿走路” 孟京辉:“国话”导演 先锋戏剧代言人 牟森:体制外的导演 国际戏剧节常客 中国台湾 表演工作坊——1984 年 赖声川 台湾剧场艺术发展的核心团体 经常以集体即兴的创作方 式,完成一些对社会的关怀。《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 (三)人物介绍 曹禺(1910 年 9 月 24 日—1996 年 12 月 13 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 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 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 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曹禺笔名的来 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 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 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 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1996 年 12 月 13 日, 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 86 岁。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 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 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务。 (四)创作背景 《雷雨》以 1924 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这时正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阶级斗争处于十 分尖锐的状态。一方面,中国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蓬 勃的工农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中国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人民大众进行着残 酷的压榨和剥削。面对这样的现实,作者在自己的创作里,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同时, 也反映着人民大众的懦弱及对现状的无可奈何。经过五年的构思,于 1933 年完成了其处 女作《雷雨》,曹禺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 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 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 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动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 的家庭和社会”。 (五)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 自行默读《雷雨》节选,梳理节选部分出现的人物以及人物关系。 明确: 周冲 (小儿子) 侍 萍 ( 弃 妻) 周朴园 母子 兄弟 鲁大海 (二儿子) (六)语言赏析,主题探究 2.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它把剧本人物、结构、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紧张而合理的 戏剧冲突,不仅能战士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突出人物个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能凸 显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形式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包括人物意志冲突和性格冲突)、人 物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内在思想活动、思想斗争)、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环境 或外部环境)。 问 1:同学们再次阅读节选,总结一下在节选部分最主要的冲突有哪些? 明确:侍萍————周朴园 鲁大海————周朴园 问 1.1:侍萍和周朴园之间存在的冲突是什么? 明确:情感冲突:

doc文档 第5课《雷雨》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花费时间2023-02-1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