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2 论据分析与内容探究 一、考点解说: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性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史实和数字,事例必须真实可靠, 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 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理论性论据是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 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 谚语等等。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 能曲解原意。 二、考查题型及思路点拨: 1.事实论据的概括。 思路点拨:根据记叙文概括的方法就可,常用“……人,在……情况下,做了… …事,结果……”。 2. 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思路点拨:首先明确中心论点选取相关素材;事实论据必须是符合论点的典型 人物的典型事迹,按“人+起因+事+结果”,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努力贴 近文章的观点,不能只是简单的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补充道理论据时,要 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 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或曲解原意。 3.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其次据论据类型 特点分析,据长短分析其详细还是简略,据材料国别或学科、古今判断其是否 典型丰富。 4.分析链接材料可以作为文章哪一部分(段)的论据及简述理由。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判断材料类型及表述的观点;然后与题目要求的段落观点 进行对照分析,初步确定材料可以作为那一段的论据;最后将材料带入段落验 证,并按照“材料应放在第×段,因为材料内容论证了……观点,与第×段的观 点……相符。”的答题模式规范答题。 5.议论内容的理解概括与原因探究。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要求,把握论点;其次回读找准答题区间,理清段落之间 关系;最后抓段落关键句和关键词(因为,所以,总而言之,一般说来等), 筛选所需主要内容,看分总结。 6.文意转述(大多为选择题)。 思路点拨:首先回读在原文中找到原句或相似句,然后对比分析两句之间是否 是否增减扩缩变换范围,是否鱼目混珠偷换概念,是否无中生有因果混乱,是 否语言过于绝对化。 三、典型例题及思路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 1-4 题。 带点笑容(罗兰) ① 一位台大工学院的教授曾经在闲谈中对我说,他每次上课(特别是给新生 上课),一定面带笑容。他不但面笑容,而且尽量用说笑话的方式来讲话,使得 满室笑声不绝。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理。 ②“剥下科学严肃、冷硬、令人生畏的外衣,显出它内在的、原有的、,真 正的趣味和美感!”这是这位名教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 ③他说,本来科学是非常美妙、非常有趣的一种东西,可惜当初真正“通”的 人太少,以致因为他们的不通,而不能把科学的真正面月很轻易地传授与人, 而使科学蒙受了冤屈,成了深奥难解、令人不敢接近的东西。 ④ 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我一向畏惧数理科学,相信这就是因为它们最 初和我见面时,没有“面带笑容”的缘故。由此想来,文学、艺术、音乐之使人乐 于接近,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 A 。 ⑤ 笑容还是增进感情的媒介。笑容好比机器上的润滑油,可以减轻摩擦, 使齿轮与齿轮之问的运转灵活,又犹如桌椅脚下的胶垫,可以缓和锐角,增加 彼此之间的和睦与协调。 B 。 ⑥ 当我和朋友在谈话之间,偶尔意见友生冲突时,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 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消灭争执而又不伤和气的办法。 ⑦ 而且我更相信,即使在你争却或抗议的时候,如果你仍能使自己面上点 笑容,这争辩抗议也会很容易地变成了提醒与解释。减少了对方的敌意和反感, 增加了胜利的机会。 ⑧ 笑容不但能表现在面貌上,而且能表现在 里。 ⑨ 也许我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做播音员做久了,对声音特别敏感。有好几 次,接听电话时,因为对方声音里缺少笑容,被我误认为他很忙,或一面打电 话,一面为办公桌上的公事在发烦,使我不敢和他多谈下去。而当我草草结束 谈话,请他快去忙公事的时候,他才惊奇地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你不是有 事要商量吗?” ⑩ 我这才知道,他并不忙,也没有为公事发烦,他只是以为我看不见他的 表情,因此省掉了笑容而已。 ⑪ 还有一次,一位很熟的朋友,因为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没有笑容,而使我 以为她在生气。等我向她问罪的时候,她才连忙解泽,并没有生气,也并没有 不欢迎我的电话。后来,她才恍然想起,说:“哦!对了我没有带上一点笑容。” ⑫ 笑容虽是脸上的事,但表情确乎会影响声音。当你带点笑容讲话时,你 的声音里必定有点喜气。当你皱起眉头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就自然而然地带上 了不耐烦。当你拿起电话听筒,脸上毫无表情地问上一句:“喂!你是哪位!”对 方听来,准觉得你是陌生和疏远的。而假如对方通上名来之后,你还不能用笑 容表示一点欢迎与惊喜之情的话,你的朋友就难免以为他的电话对你是一种无 礼的打扰,而急于想要把电话挂断了! ⑬ 生活虽然有它严肃的一面,但如果作懂得使这严肃的人生带上一点笑容, 那么,那严肃的一面也就会交成音乐与诗章了。那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 (选自《罗兰小语》,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只是为了消除他与学生之间的隔膜。 B.第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笑容”比作“润滑油”“胶垫”,论证形象生动。 C.“带点笑容”和“皱起眉头”表现在声音上是不同的。 D.严肃的人生因带上笑容而变成音乐和诗章,那一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题型 6)思路分析:回读后,分析比较。 2.下面这个论据,你认为是放在上文的 A 处还是 B 处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以前小学生的算术教科书上,把 2 画作一只游水的鸭子,把 6 画成一个汤 匙,把 7 画成一把伞柄……这正与国语的开始用诗歌体,慢慢才归纳到文法, 音乐开始用唱游,慢慢才演绎出乐理相似。 选 处,理由: (题型 4)思路分析:分析材料所证明的观点,分析 A、B 所处段落的分论 点,比较判断是否一致。 3.分析比较下列两个句子中 “笑容”的含义有何不同? “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我喜欢停止谈话,用 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 4.读文章,概括笑容在生活中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题型 5)思路分析:找准答题区间,逐段摘抄或概括,注意论点和分论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7 题。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 ① 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 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 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 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 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 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 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套形成大致相近 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 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 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 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教。 ③ 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 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 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 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 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 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 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 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 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 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 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 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买的另一半真相:思 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⑥ 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 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 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 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 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 ⑦ 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 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 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⑧ 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 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 (原文/韩少功,有改动) 5.结合原文,分析下面对“经典”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 B.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 迹。 C.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 关。 D.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 衰。 (题型 6)思路分析:回读后,分析比较。 6.什么是“经典化”?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 价标准。 B.“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 和共鸣。 C.“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 D.“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忘程度。 (题型 6)思路分析:回读后,分析比较。 7.对于“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往往不具备作为经典所必需的良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畅销读物虽然能够流行于世,但却过不了经典化的隐秘门槛。 C.畅销读物往往不符合人类长久以来秉持的较为广泛的价值共约。 D.畅销读物虽然能够被“建构”,但却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 (题型 6)思路分析:回读后,分析比较。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docx文档 专题02 论据分析与内容探究-初中生一周轻松学议论文阅读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21 页 0 下载 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拂晓的心2022-11-0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