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河中石兽/纪昀 【知识提纯】 作者微博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 (今河北 省献县)人。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 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 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字词清单】 (1)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    杮(fèi )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ú) (2)词义 一寺临河干(靠近) 山门圮于河(倒塌)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道理) 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如是再啮(这样)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但知其一(只)  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3)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 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 (4)古今异义 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一为与“湿”相对,二为做)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 盖石性坚重(古义:发语词;今义: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5)一词多义 之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十余里这件事)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 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如如是再啮(副词,像) 如其言(介词,按照) 【整体感知】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案】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请概括各层大意。 【答案】可分三层: 第一层(1 段):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未果。 第二层(2 段):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3 段):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课文导图】 合作探究 每课一得 【问题呈现】 1.故事中几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答案】(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他只考 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 挖下去找。他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 侵蚀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 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把握了三者的性 质及相互关系。所以他的方法是对的。 2.通过寻石兽的故事,比较三类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答案】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并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事物做出准确判断。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 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doc文档 第24课 河中石兽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讲解本(部编版)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4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第24课  河中石兽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讲解本(部编版) 第 1 页 第24课  河中石兽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讲解本(部编版) 第 2 页 第24课  河中石兽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讲解本(部编版) 第 3 页 第24课  河中石兽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讲解本(部编版) 第 4 页
本文档由 乏味尴尬2021-11-2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