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重庆市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 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来自奇怪正方体的声音 [美国]纳尔逊·邦德 公元 25 世纪的人正在呼救…… 全部的人都兴奋得激动起来,在通往公共广场的宽阔大道上,挤满成千上万的居民; 而在首都其他地方,还有上百万的人,无法亲眼目睹这个实况,正焦急地在他们的感应器 旁等待消息。这奇怪的正方体盒子已经打开,这块巨大的大理石石块,透明、光洁、闪耀, 比最高的斯库息尔人还要高上几百尺,它的每一边都超过一百间房子的宽度。几个小时前, 这个方块盒子被打开了——一块光滑的石块向后斜着,露出一个深黑的坑洞。 已经有一班勇敢的探险家进到这正方体盒子中探查真相。他们将要出来。没有人知道 这神秘奇怪的方盒来自何方,也没有人能够想像这方盒到底存在多久。据斯库息尔博物馆 档案的最初记载,他们预测此物在创世纪时就可能已经存在,因为在历史上,没有一种种 族有能力建造这么大的建筑物。靠着感应器,这些斯库息尔人紧张地拨号到公共广场去, 以便接收探险队员所传送来的“心灵影像”。突然,感应器的接收画面上出现绿色的微光, 看到的人都尖叫出来:探险队回来了。 杜尔——所有斯库息尔科学家的领导人,站上了圆形讲台。他宽阔、聪明的前额,因 过度思考出现了皱纹。他的队员也一个个意志消沉地走上讲台边。杜尔站在影像机前,影 像机上一幕幕的影像便开始复印到每一个站在机器前看着它的人的脑子里。而且随着他和 机器的心灵感应愈强,影像愈清楚。现在每个斯库息尔人都看见自己跟在一束火把后头, 走下一条长长大理石通道,穿过一道地窖的门。几世纪之久的蜘蛛网和灰尘在地上轻轻扬 起。空气中传来阵阵霉味和腐尸的气息。火把光亮处,他们发现这通道延伸到一座巨大无 比的竞技场。这个巨大空间,使得斯库息尔广场看起来也微不足道。透过心灵感应,每一 个人都和杜尔一样正看到自己踩着热切的步伐向前。然后他们停住,围着一个他们一生中 所见到的最奇怪景象,举着火把,仔细瞧着。他们看到一排排嵌在墙里的抽屉,这些抽屉 都是铜制的,而且上面都雕刻着抽象的花纹。整个奇怪方盒就装满这些抽屉,找不到其他 东西。这些影像慢慢消失,杜尔的思想取代了这些景象跟观看者直接沟通。他告诉他们: 无可否认,这奇怪的正方盒中,必定藏有许多的秘密,我们尚未解出。这些抽屉代表什么 意义呢?我们也无法确知。遗憾的是,要开这些结构错综复杂的抽屉,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我们花费几年工夫,并且利用最现代化的设备,也只可能打开其中的一个。假设有生 物曾经建造这些奇怪正方体,那他们的身体一定大得让我们无法想象。在这奇怪正方体中, 只有一件东西跟我们现在的机械相类似而我们会操作的。杜尔转身对他的两名助手点点头, 然后在一块巨石上蹒跚前进,这块石板是椭圆形的,后面系上一条巨大有弹性的绳索。杜 尔继续说:“这条系在石板上的电缆非常的长,而且通到这方盒中心的每个角落。很明显, 这个石板必定藏着某些秘密,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必须 要等到我们的工程师把它肢解后,才能设法找出答案。” 杜尔站上这块石板上……当杜尔站在这个按钮上时,从奇怪方盒深黑处,传来电动控 制记录器的声音。人——一种人类的声音在说话——“第 50 世纪的人类啊!我们第 25 世 纪的人类需要你们,看在老天的份上,请快救我们。 “当我说话的时候,我们的星球正冲向一团氯气云团中,在这氯气中,我们可保几百年 不会消失。我们正遭受世界末日的审判,在这特殊设计的地窖中睡着,我们被迫睡在这里, 直到第 50 世纪的来临。到那时危险才会过去。“我们地窖的大门已经打开,如果此时有任 何人存活,而且空气够新鲜的话,请此人拉下抽屉上的手把,然后我们就会苏醒。 “假如没有人听到这个请求,或是此时根本没有人类生存,那么,永别了,亲爱的世界, 我们这些睡在地下的生命,将永远睡在地下。” 杜尔继续迷惑地表示:“斯库息尔的人民啊!我们这群科学家对于这些事的迷惑并不下 于你们啊!但你们必须相信我们科学委员会的委员将尽一切努力来解决这些困惑的事情, 让大家得知真相。”感应器上蓝色的影像已经消失。斯库息尔人带着迷惑、惊奇回到他们的 工作岗位上,他们感到困窘,因为任何答案都尚未找出。在街角或在大厅上,在家里或在 办公室,他们都避免去谈这件事。从奇怪正方体中发出的声音,并没有被任何生命听到, 因为在地球上,第 50 世纪的统治者是一群蚂蚁——而蚂蚁是没有听觉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即交代核心事件,并且以宏大场景的渲染、科幻元素的使用、生动细节的展 示,设置悬念,给读者营造出重大秘密即将揭开的阅读期待。 B.小说渲染正方体盒子的巨大,抽屉结构“错综复杂”,上面有“抽象的花纹”,既称赞人类 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也暗含对文明失落的遗憾。 C.小说写斯库息尔人中以杜尔为领导的科学家们无法揭开奇怪正方体的秘密,蕴含着人 类局限性的讽刺,无论人类如何发展,都始终有未解之谜。 D.小说结尾交代斯库息尔人原来是一群没有听觉的蚂蚁,他们不能听到人类呼救的声音, 以让人绝望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深切的担忧。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斯库息尔人靠着感应器就可以接收传送来的“心灵影像”,就能看到自己探索地窖的画面, 既表达他们有发达的文明,也暗合蚂蚁种群特征。 B.杜尔作为斯库息尔科学家的领导人,对正方体知道的情况却并不比人们多,杜尔无知 却又煞有介事的形象有几分滑稽,增添了文本的趣味性。 C.从人类呼救的话语看,人类所遭受的世界末日的审判是出于一场意外,而非始于人类 制造“平庸的恶”,这样设计情节,削弱了小说批判性。 D.结尾写斯库息尔人无法揭示真相后困惑、惊奇、窘迫以及避而不谈的种种表现,反映 了斯库息尔人的自负,因为他们自认为可以知道答案的。 8.作者借这一科幻故事想告诫当代人类哪些思想呢?请简要概括。(4 分) 9.微博作者橙子辅导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 素。若据此评论这篇科幻小说,请列出评论要点。(6 分) 重庆市南开中学 2022 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向日葵 冯亦代 看到外国报刊登载了久已不见的梵高名画《向日葵》,以三千九百万美元的高价,在 伦敦拍卖成交,特别是又一次看到原画的照片,心中怏怏若有所失者久之;因为这是一幅 我所钟爱的画。当然我永远不会有可以收藏这幅画的家财,但这也禁不住我对它的喜欢。 如今归为私人所有,总有种今后不复再能为人们欣赏的遗憾。我虽无缘亲见此画,但 我觉得名画有若美人,美人而有所属,不免是件憾事。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幅同名而布 局略异的复制品。是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买的。有天在陕西南路街头散步,在一家白俄经营 小书店的橱窗里看到陈列着一幅梵高名画集的复制品。 梵高是 19 世纪以来对现代绘画形成颇有影响的大师,我不懂画,但我喜欢他的强烈 色调,明亮的画幅上带着些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向日葵》是他的系列名画,一共画了 七幅,四幅收藏在博物馆里,一幅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横滨,这次拍卖的则是留 在私人手中的最后两幅之一;当下我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买下了这幅梵高的精致复制品。 我特别喜欢他的那幅向日葵,朵朵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 瓶里,配着黄色的背景,给人的是种凄凉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 荡的光景,令人为之心沉。我原是爱看向日葵的,每天清晨看它们缓缓转向阳光,洒着露 珠,是那样的楚楚可怜亦复可爱。如今得了这幅画便把它装上镜框,挂在寓所餐室里。向 日葵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漆成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 的原野中,特别怡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 尝到了寂寞。 以后我读了欧文·斯通的《生活的渴望》,是关于梵高短暂一生的传记。他只活了三十 七岁;半生在探索色彩的颠狂中生活,最后自杀了。他不善谋生,但在艺术上却走出了自 己的道路,虽然到死后很久,才为人们所承认。我读了这本书,为他执著的生涯所感动, 因此更宝贵他那画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 的道理。 解放了,我到北京工作,这幅画却没有带来;总觉得这幅画面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 合拍似的。因为解放了,周围已没有落寞之感,一切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是曾几 何时,我又怀恋起这幅画来了。似乎人就像是这束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 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夕阳。我想起了深绿色的那面墙,它一时掩没了这一片耀眼的金黄; 我曾努力驱散那随着我身影的孤寂,在作无望的挣扎。以后星移斗转,慢慢这一片金黄, 在我的记忆里也不自觉地淡漠起来,逐渐疏远得几乎被遗忘了。 十年动乱中,我被谪放到南荒的劳改农场,每天做着我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 自己也害怕。有天我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是几朵嫩黄的 向日葵,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色里。我突然想起了上海寓所那面墨绿色墙上挂着的梵高 《向日葵》。我忆起那时家庭的欢欣,三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接着她也发觉自己 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 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我的心不住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以后每天拾粪, 即便要多走不少路,也宁愿到这处来兜个圈。我只是想看一眼那几朵慢慢变成灰黄色的向 日葵,重温一些旧时的欢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了进去。我记得那一 天我走过这家农家时,篱笆里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里夹着尖叫;我也想 到了我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孩子的喧哗中,该多幸福!但如果她看 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她又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 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向日葵》,他在画这画时,心头也许远比我尝到人世更大的孤 凄,要不他为什么画出行将衰败的花朵呢?但他也梦想欢欣,要不他又为什么要用这耀眼 的黄色作底呢?梵高的《向日葵》已经卖入富人家,可那幅复制品,却永远陪伴着我的记 忆;难免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人的一生尽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 难能泯灭。 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道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 (摘自微信公众号重庆一诊《试题精选》)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看到《向日葵》高价拍卖的消息写起,点明了写作的缘由,并由此形成了倒叙式 的叙事结构。 B. 作者不懂画,邂逅《向日葵》复

doc文档 重庆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47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权控江山2022-11-2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