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上学期八年级 9 月质量检测(语文) 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凌空 悄(qiǎo)然 篡(cuàn)改 B.建树 呓(yì)语 C.由衷 翘(qiào)首 镌(zhuàn)刻 D.颁发 溃(kuì)退 遁(dùn)形 娴(xián)熟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摧枯拉朽 振聋发聩 弹精竭虑 锐不可当 ) 80 年前的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 胞惨遭。 A.蛮横惨绝人寰杀害 B.野蛮惨无人道杀害 C.野蛮惨绝人寰杀戮 D.蛮横惨无人道杀戮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分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B.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最年轻的跳水集训队中新秀时,惊讶不已。 C.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D.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以证明和平是何等珍贵。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 、 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已渡过三十万人。 B.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 1864 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C.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 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D.《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 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吃心理与吃文化 ① 人有一张嘴,作用有二:一是说话,二是吃东西。不言不语,没关系;但不吃不喝,却 是要危及性命的。因此,嘴巴的功能,主要是吃。人人皆会吃,但吃得斯斯文文与吃得恶形恶 状,是很不一样的。前者表现出一种吃文化,是来自修养;后者表现出一种吃心理,是发自本 能。 ② 中国是个饮食大国,由这种吃文化与吃心理混合在一起的吃精神,便表现在五千年来我 们中国人之能吃、会吃、善吃、敢吃,以及殚精竭虑,变出千奇百怪的吃法上面。 ③ 举个例子: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请客,有一道菜,叫茄鲞。那位在村里常年吃茄子的 老妇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告诉她, 千真万确是茄子。她再尝了尝,果然有一点茄子香。然后她请教做法,凤姐说:“这也不难,你 把才下来的茄子,扒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 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了,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 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地说:“我的 佛祖! 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仅仅一个茄子,能费这么大的精力与功夫,不得 不叹服中国人讲究口福。 ④ 于是,每当我读到《红楼梦》里的吃喝,以及过去和现在一些老饕们写的令人垂涎欲滴 的文章:如何制作满汉全席,如何来吃十全大补,如何品味羊羔美酒,如何品尝八大菜系…… 常常不怀好意地猜测,这些美食家究竟是吃撑了才想起来这些的呢,还是饿怕了之后才产生创 作欲望的呢?以我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属于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我们尊敬的曹雪 芹先生,就是一例。他住在北京西山,“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饔飧有时不继”,怎 么能不在《石头记》里大写特写荷叶羹、螃蟹宴、烤鸽子蛋来精神会餐呢? ⑤ 好像老外在吃上不如中国人那样饿狼似的迫不及待,而且也不像我们一定要上十道八道 菜,非要把客人撑死、噎死不可。我经常看到一些去过国外的人,介绍外国人如何招待咱们同 胞的文章,一道汤、两道菜,刀叉盘碟,换得倒勤,但实质内容,却不见丰盛,然后上甜食, 就“拜拜”了。于是,我们在笑话外国人小气的同时,也感慨中国人的靡费。 ⑥ 如果说,外国人的宴会是吃精神的话,那么咱们中国人的宴会,则是百分之百的吃物质 了。从天上吃到地下,从江河吃到海洋,水陆俱陈,纷至沓来,大有不吃到山穷水尽,誓不住 嘴的意思。 ⑦ 中国人的吃心理,若是只表现在一个“贪”字上,犹可以理解乃物质极度匮乏、精神极度 低下的后果。如果从人们关于吃的刁钻古怪、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所表现出令世人惊异的 施虐性来看,便是除了“贪”之外,要再加上残忍的“残”了。 ⑧ 一条鲜活的太湖鲤鱼,宰而不使其死,开肠破肚刮鳞,手持其头,始终不松手,氽入沸 腾的油中,待熟,便加料烹调,端上桌来。此时,那鱼尚未死,眼能转动,口能翕动。据说, 洋人,尤其是洋太太,多不敢下筷,但在座的中国人则喜形于色,摩拳擦掌,杀向这条鱼去。 我并非“鱼道主义者”,我也知道我吃的每条鱼,都必然有这样一个被宰杀的过程。但一定要如 此弄到桌面上来表演,其中是否有施虐的吃心理在作祟? ⑨《红楼梦》里,少有这种血淋淋的吃喝场面,曹雪芹把吃当成一种文化对待,而无时下 中国人那种既贪且残的吃心理,这实在很值得敬佩。 ⑩ 吃心理和吃文化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乃本能,本能来自先天,是基因决定了的;后者 系修养,修养则是后天的熏陶,是逐渐形成的。 5.下列对“吃心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形恶状地吃表现出的是一种先天的发自本能的吃心理。 B.中国人在吃上所表现出来的陋习,归根到底还是落后的“吃心理”造成的。 C.刁钻古怪、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地吃可能是由于施虐的吃心理在作祟。 D.时下中国人既贪且残的吃心理让人感慨国人的靡费和残忍。 6.下列对“吃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斯文文地吃是值得赞赏的有修养的吃文化。 B.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吃当成一种文化对待值得敬佩。 C.吃文化是经过后天的熏陶逐渐形成的一种修养。 D.《红楼梦》中对“茄鲞”这道菜所花的精力和功夫,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十分讲究。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的吃精神表现在千奇百怪的吃法上面。 B.曹雪芹是被饿怕了才会产生创作《红楼梦》的欲望。 C.一般来说,外国人的宴会虽没有丰盛的实质内容,但更讲究宴会过程中的精神享受。 D.很多时候,中国人的宴会大有吃到山穷水尽的意思,是绝对的吃物质。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急湍甚箭 甚:快 C.互相轩邈 轩:高 D.望峰息心 息:平息 9.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从侧面和正面两个角度描写了江水的清 澈。 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角度 描写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看似热闹非常,实则以闹写静,衬托山林的幽静。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鄙弃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感。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从日光的明暗角度补写林中景致,照应前文的 “寒树”。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离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地点及诗人的心情。“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与颈联承接“望”字,紧扣“薄暮”描写野望之景。颔联写动态、远景,侧重细致描绘;颈 联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颈联描绘牧人猎马暮归图。诗人见牧人皆有所归,而“我”却独无,恬淡自然的暮归景象反而 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冷清的色彩。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 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12.将文中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根据课文所学内容,接上下句(14 分) (1)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5)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6)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 (7)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文段,谈谈斯诺为何认为红军长征是英勇而胜利的?(4 分)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 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 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 大战役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 的作用。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强调这个原因是完全对的。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造成英勇长征 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报秋 宗璞 ① 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 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 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 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② 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

doc文档 湖北省六中位育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27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梦里一周2022-01-1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