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沐彬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题(2021.1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72 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 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 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2019 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 4 000 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 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 这一遗存可实证(  ) A.原始农业的发 B.贫富分化的出现 C.社会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形成 3.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 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  ) 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 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 4.1963 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 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30 页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5.“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 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   B.农耕文明的扩展 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 6.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 表明他(  )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7 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 表现在(  ) 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8.“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 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  ) A.秦亡教训   B.汉承秦制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9.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 之言”。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家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0.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太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1.我国古人类的遗址,无论是北方的黄河流域,还是南方的长江流域;无论是东北的辽河流 域,还是华南的珠江流域,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典型代表。这些遍布中国南北的古人类遗址, 充分表明我国古人类发展的趋势特征是 A.在大河流域 B.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 C.位于东北和江南地区的较少 D.发展的方向是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 12.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宗主赵盾在晚年将宗主之位让给异母弟赵括,后来爆发了赵氏宗主之 争的“下官之难”(赵氏孤儿事件),赵盾之孙赵武重新夺回了宗主之位。这反映出当时 A.大宗小宗常被人为改变 B.社会剧烈变化礼崩乐坏 C.赵武是宗法制的捍卫者 D.血缘关系退出政治舞台 13.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 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这说明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宗法制强调贵族间的血缘性 1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 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15.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 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战国严格的礼乐制度 B.说明我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C.可作为佐证贵族生活的史料 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16.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倾向于以“礼仁”为核心建立一个同西周王朝类似的等级秩序井 然的国家,而荀子则倾向于以“礼法”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封建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新型国 家。这说明先秦儒学 A.强调回复周礼 B.成为主流思想 C.蕴含统一思想 D.主张中央集权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 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引用的古典名句最有可能出自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1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 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C.颁行《秦律》 B.开创皇帝制度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9.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通常会采取减免贫苦农民的田租,将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犁牛贷 种食借给贫民等多种救济措施。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 B.避免因流民问题引发农民起义 C.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D.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20.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 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 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 C.统治者实施德主刑辅政策 D.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 21.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 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知 A.王国已经完全确立主导地位 B.汉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C.郡国并行制将长期影响后世 D.汉初王国威胁中央统治 22.汉初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分裂势力逐渐抬头,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已成为集权统治的一大隐 患。在关系到统一帝国专制集权的相关制度土,王国掌握着极重的权力。为此,汉代统治者 A.实行内外朝制,维护中央权威 B.推行郡国制,稳定地方秩序 C.调整治国方略,抑制门阀贵族 D.颁布推恩令,强化等级秩序 23.侍中原本主要是服侍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逐渐发展为顾问议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 特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物,卫青、霍去病任侍中时因功升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右。侍中的 权责变化反映了( ) A.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人员 B.丞相阻碍汉武帝积极进取 C.汉武帝利用侍中加强皇权 D.就任侍中的官员功勋卓著 24.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 “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 ……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扩大了统治集团的阶级基础 C.有助于选拔各类治国人才 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权的控制 二、材料解析题(28 分) 25.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 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 作用? (6 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 分) 26.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 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 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 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 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 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 形成有何积极影响?(10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 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6 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元谋人和北京人都距今久远,缺乏史书记载,考古发掘是现在了解他们 生产、生活的唯一途径,故 D 项正确。 2.【答案】A【解析】龙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大型粮仓的发现可以说明当时农业的进步, 故 A 项正确。 3.【答案】D【解析】商代以神权巩固王权,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说明商代生活 带有宗教神秘色彩,故 D 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可知历 法没有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 A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表明观测 天象是为了解天意,故 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占卜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故 C 项 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并结 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要对周天子尽义务, 要朝贡听命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 项符合题意;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与“…… 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无直接关系,A 项错误;宗法制是按着父亲 的血缘关系分配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制度

docx文档 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似普通老友2022-04-0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