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对点专练 5·最新试题 5 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 分) 父亲的河流 潘新日 河边的民谣都是野生的,和桃花红、梨花白一起,用花朵上的时光喊疼故乡。村子里, 年轻人都成了河里的水,随着风四处漂流,都跟着河水走远了。一下子,村庄空了,老人 就成了剩下的根,在土做的乡下,顶着最后的果实,用一枚粮食味的野草帖慰藉亲人和自 己的晚年。 我的父亲就是那暴露在地上的沧桑的根,满脸皱纹,历经风霜。他一辈子把自己的营 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们身上,我们丰满起来,他却慢慢干枯成一棵树,干巴巴的,在 家里支着。 我一次次想把父亲像移栽树一样移栽到我们的城市,可他偏偏如门前的那条河流,沿 着自己的河道流淌,头也不回。这老头固执得要命。我明白,他这一生注定要变成河底的 沙砾,变成沙滩。 孤寂的乡下,城市的繁华都死在回家的路上,活着的,是父亲一样的河流和庄稼。它 们繁盛,它们衰落,一年年演示着一个村庄的兴起和衰落。 农忙的时候,父亲佝偻着身子,在田间劳作。他割麦、插秧、收稻、种菜,用一生的 劲儿把自己长到庄稼地里,越老,越是保持着劳动的姿势。稻子、麦子都直起了腰身,他 的腰却弯了下去。 变形的骨头是他对弯曲河流的模仿。这辈子,他的青春、豪迈和坚挺早交给了河岸, 交给了土地,交给了我们。弯着的腰,是对大地和河流最大的敬畏。 本来,我们也应该和父亲一样,一辈子圈养在田地里,但我们早已厌倦了面朝黄土背 朝天的乡下模式,拼命地从父亲身边挣脱和逃离,把父亲的庄稼和河流远远地抛在身后。 我们愿望的归结点是城市,只有城市里的灯光和车流才能点燃我们的内心。我们留给父亲 的,只有村庄和河流,还有一望无际的庄稼和叹息。 闲不住的父亲,就是灌进水田里的河水,只要有一点空隙就把自己耗进去。不管何时 何地,他的每一天、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都连着河流,他和河水一起奔涌,把思念当 作沙沉淀在水底,安静地等待打捞。 门前的柳树长大了,长高了,父亲却矮了下来。他在用身体建立起内心的精神高地。 遥远的故乡,父亲在田野里站成一棵树。他的一生很简单,树是他的时钟,河水是他 的季节,指引着他的劳作和一日三餐。与土地打交道,河流永远都是庄稼生生世世相伴的 情侣,父亲是乡村最老的庄稼。 离乡的人,总喜欢用河流去丈量一个人的心。河流是一个人精神的闪电,刹那间的光 亮可以燃烧每一个人的情怀,照亮每一个人的内心。邻居、父亲、坟地,活着的、死去的, 只不过是黄河这条线上的一个小小的标点,小得就像一个沙粒。 河水静静地流淌,就像外出的人急着归家,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各种清亮的声音交 织在一起,黄河就变得浑浊。在这些迁徙的水珠里,有父亲的眼神,有母亲的泪水,有无 数游子纷乱的脚步。当岸边的灯光亮起,好多人的眼眶都是湿的。一盏灯就是一颗心。河 流之外,辉煌的万家灯火,都是一个一个用家叠出来的故园。母亲说,走得再远,黄河都 会跟在我们的身后,河水牵着大地的衣襟,是最顽皮的小孩。 我不止一次地拜父亲为河上的王,一年四季在心里默默地朝拜他,敬仰他,把他放在 心灵的最高处。然而,父亲更是庄稼的王,他有十万麦子,千万桃花,黄河是他的轿子。 他一天一天,不停地用土壤濯洗自己的灵魂。 他不停地劳作,河流成了他的精神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得就像河水, 安静而柔软着。 可我不愿意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庄稼的王。我的精神世界里有很多山头,每一个山头 都绚烂无比,这些充满诱惑的精神栖息地,时常弥漫着花香和朝气。而远方的父亲,他坚 守的领地一直不变,整个生命呈现的,只有河流和庄稼。 我很明白,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要经历很多。像父亲这样的农民,黄土快埋到脖子 了,还依然把家乡当作自己的领地,那么虔诚地与土地为伍,他只把自己看作一株庄稼, 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开花、结果。即便这样,父亲的内心仍是丰富的,充满希冀的,但他 老了,已经不善表达了。这辈子,他的语言都交给了手掌,手掌成了他和植物们交流的桥 梁。 河,是人和庄稼匍匐在水里的血。父亲把它当作亲戚,时常和它坐在一起。水鸟飞过 来,支着长腿,把乡下用旧的日子一个个择出来,在水里洗净,也把父亲掉在河里的眼神 捞上来,在风里晾干。 父亲,作为明白岸边的第一高峰,为我们定位出故乡的坐标,距离再远,我们都不会 迷失自己。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通过对乡村现状的描绘,既突出了乡村空巢老人生活的孤独与伤感,同时也 为下文描写父亲做了铺垫。 B.父亲的一生既是忙碌的,又是简单的,他不停地劳作,生命中呈现的只有河流与庄稼 对此,“我”既有褒奖,也有批评。 C.父亲的生活与河水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河水在父亲心中的分量很重,它照亮了父亲 的内心,也寄寓着父亲的精神世界。 D.文章写岸边灯光亮起时好多人的眼眶都是湿的和河流之外万家灯火的场景,意在借灯 火的意象表明人们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丰满起来”与“他却慢慢干枯成一棵树”形成对比,体现了父亲对孩子们的爱和伟大 的自我辆牲精神。 B.文章写父亲不肯跟“我”到城市生活时,用词形象生动,“移栽”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 表现了父亲的固执。 C.文中写“稻子、麦子都直起了腰身”“门前的柳树长大了,长高了”,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 写反衬父亲的勤劳与付出。 D.文章语言既灵动飘逸,意蕴悠长,又富有哲理性,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 法,强化了情感表达。 8.文中写“我们愿望的归结点是城市”的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 文章最后一段有怎样的妙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 洪忠佩 蚺城山与儒学山牵手,向着锦屏山蜿蜒,环抱着的星江生发出无尽的气象。粼粼波光之 中,古老的渡口埠头还在,朱熹命名的廉泉清澈如初,然而星江河畔却早已是景观桥拱立飞 架。古朴的婺源延展开来,呈现出一江两岸的城区格局。 婺源县城又称蚺城。蚺城,得名于五阜起伏的蚺城山。那“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 歌、壁月、保安、锦屏”八大城门,俨如历史的时间戳。城内,粉墙黛瓦的民居,氤氲着水墨 的气息。鳞瓦间,屋檐下,飘逸的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市井味道。 山环水绕,婺源显得质朴而灵秀。顺着保安门的石阶而下,是小北门埠头。洗衣妇女在 水面撩起的涟漪,水边玩耍孩童的嬉闹声,像是按下了时光机的回放键,让我与婺源的过往 在水面上一圈圈地浮出。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秋日,我背着帆布书包从大鄣山沿轮溪而下,转校到了县 城读中学。彼时,婺源只有星江大街两侧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进出县城,只有西门是钢 筋水泥大桥,其他的都是木桥与浮桥。 毕业后,几经辗转,我留在了县城工作。当时,我的工作单位就在星江河畔,与廉泉只 隔一条马路。和廉泉做邻居多年,有时远方的朋友来了,我便提壶去廉泉取水泡茶,与来客 共同分享一份古城的甘甜、惬意。 真正让我沉下心来解读婺源,是十几年前调到县文化馆工作之后。十字街 19 号的二层 砖木小楼,是与县图书馆合用的办公楼。在那里,我逐渐读到了李白、苏轼、黄庭坚、宗泽 、 岳飞等历史人物与婺源的交集,读到了朱熹等先贤在婺源留下的文脉,以及这片土地上千年 传承的耕读之风。 我试着从婺源出发,沿着时间的河流去追寻他们。可有时候,他们留给我的,却只有一 个个远去的背影。 未曾改变容颜的是蚺城山,至于山上的“溪山第一楼”、山下的“紫阳书院”,我只有去西湖 荡的担水巷中听老人讲古了。“咕咚”一声,水桶落在古井里,倾斜、汲水、提起,老人一气 呵成,而他讲述起“溪山第一楼”的来龙去脉,却是模糊的。 婺源的肌理实在是神秘,我想要亲近她,常常需要通过一条河流、一棵古树、一块城砖、 一条深巷,抑或是一口古井。婺源的街巷之中,遗存有许多古井,唯独虹井是在朱熹故居的 小院里。“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想来,朱熹父亲朱松在为虹井题写 井铭时,已经有了超出井水之味的体味。 夜里,南门街一片静寂,我与妻子住的阁楼与虹井近在咫尺。 对一座古城作深度的注视,是需要耐性与时间的。走进婺源青石板的街巷,那鳞次栉比 的古旧与深幽里,处处彰显着张力——先儒街、儒学前、大庙街、武营巷、衙前巷、龙船巷 、 四柱牌楼下、八角亭下……婺源有六十多条叶脉状的街巷,那是一个怎样的历史纵深呢? 时常,我独坐街巷中,望着屋檐之间挤出的一线天光,听到的是弹棉花的声音、踩缝纫 机的声音、敲铁皮的声音、剖竹起篾的声音,倏忽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 每一次,我都恍若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从清代旧志的手绘图上看,婺源的城郭受三面环水的影响,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我 常以为,婺源县城小有小的好处,比如上下班可以选择步行。甚至,早晚可以从新城区走到 老城巷口,站着等一箅气糕或一笼韭菜豆腐包子蒸熟出锅,或者直接坐下,等摊主炒一盘螺 蛳嗍嗍。如果愿意,还可以走去廊桥上听徽剧票友吹拉弹唱,抑或去星江河畔看老者垂钓。 一晃,又是几年了。代替十字街 19 号的,是钟鼓楼,是武营广场,往前是“文公阙里”牌 楼下的街市。新城区呢,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文公路、书乡路、天佑路、文博路、才仕路纵 横交错,新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茶叶职业学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中心 、 徽剧传习所,还有体育中心与高铁站,无不显示着一座县城的发展与更新。 所有这些,一条河流都在见证着。 事实上,星江是江西五大河流饶河的源头之一。每天我在星江河畔徜徉,就是漫步在饶 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范围之内。生活在婺源的居民是幸福的,在城区的星江河面上,就 可以看到白鹭飞舞、鸳鸯嬉戏,不用走出五公里,还能捕捉到靛冠噪鹛、中华秋沙鸭的身影。 婺源,是我栖息的地方,也常常走进我的创作之中。这座位于赣浙皖边界的古城的气质, 星江河流的浸润,以及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不断地影响着滋养着我。贴近婺源,贴近星江, 就贴近了我的精神原乡。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有了天光云影,有了波光潋滟,有了鸟语花香,一座古城的气象, 在星江河畔荡漾开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12 月 21 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二段写城名由来,说婺源城八大城门“俨如历史的时间戳”,形象地写出婺源城 年代久远的特点。 B.文章写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与婺源有交集,写朱熹等先贤给婺源留下文脉,可知其 人文底蕴深厚。 C.文章说婺源城“历史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又说“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透出作者对“新气 象”的自豪。 D.作者写自己时常“独坐街巷中”,“从新城区到老城港口”吃

doc文档 专题08 对点专项训练5-备战2022年高考散文阅读能力培养(新高考)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34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狼狈不堪2021-10-26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