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归纳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2. 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与阶级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2.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3.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迈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 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5.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生产关 系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封建社会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的主要方式。 2.社会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四、资本主义社会.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1) 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 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 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息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经济危机的原因: ①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 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 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之一) (1)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 产生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 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意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 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 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工人运动兴起(阶级条件) (1)三大工人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 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 理论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条件: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条件: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3.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 (1)唯物史观(发现社会历史规律) :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 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人们对 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 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 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 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4.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 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立奠定了 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5.创立标志: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6.《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1) 《共产党宣言》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2)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 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3) 《共产党宣言》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 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4)《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 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时间: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2)措施: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 员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年薪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3) 意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工人的巴黎及其公 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2.十月革命 (1)时间:1917 年 11 月 7 日。 (2)生产关系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 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意义 ①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 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严重曲折: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 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知识拓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 半封建 相对于 完全殖民地 完全的封建社会 看角度 从政治地位看 从社会经济结构看 形式上 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 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 实质上 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 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 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文化等因素在来断民展壮大 半殖民地 中外矛盾 推翻帝国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 半封建 阶级矛盾 推翻封建主义 争取人民解放 2.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一是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争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 (2)二是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者为后者创 设前提开辟道路) 3.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 :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 国情决定的。 (1) 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2)封建主义不允许。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没有力量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二、胜利的征程一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 (1)开始的标志:1919 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 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 争就有了主心骨。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 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制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5) 中国革命两步走 ① 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 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知识拓展: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义革命 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目标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共和国 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 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 土地没解决 群众,解决土地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怕 革命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 被车,革命任务没完成 命的必要准备 革命深度

docx文档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综合知识归纳与总结(统编版)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25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鸢卿漓殇2021-12-0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