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重难点 6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课标内容: 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考查方向: 必备知识: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形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能力:1.观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现象,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理念。探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 2.辨识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分析不同类型企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综合认识如何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学科素养:1.增强对人民的重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认同,增强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的 政治认同。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准确运用新 发展理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认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认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 网”;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增强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 积极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 核心价值观: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理解国家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让人民获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要求 (1)发展目的: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动力: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 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趋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 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4.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 解决问题 举措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发展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 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 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 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 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绿色发展 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 开放发展 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 共享发展 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 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 进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 原因 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 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 大的物质基础 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内容 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 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 制 要求 建设创新引领、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 协同发展的 产业 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 体系 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建设彰显优势、 ①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协调联动的城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 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 业农村现代化。 区域发展体系 ②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 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 相对平衡 必须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 建设更高水平开 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 放型经济新体制 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 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四、把握建设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的目标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 产业体系 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 化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 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全面开放体系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 益方向转变 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1.原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有助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2.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 理念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总基调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主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本动力 改革创新 根本目的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济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格局 七、比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类别 范围 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 所得 按劳动要素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 收入 对应形式 公有制 劳动收入 非公有制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员凭借管理 按要素分配 活动参与分配的方式 具体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 分析 用、技术转让 按资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红, 各种经济成 非劳 分 动收入 私营企业主税后利润 财产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 收入 和转让金 注意:① 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劳动所得 ②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技术、资本要素所得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 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 地要素参与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能称为按劳分配,而称为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 在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劳动性收入包含按劳分配或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在非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劳动 收入包含按劳动或管理要素分配所得。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所以,个体劳动收入不包含按劳分配 成分,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来自于自身的管理和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得。 八、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 收入途径 内容 劳动性收入 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 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 转移性收入 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 救灾款等 九、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措施 内容 三者关系 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一个制度 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两个基本同步 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基本同步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 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 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三次分配 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 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规范秩序 消除贫困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 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注意: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企业上缴和国家收取税费、企业进行各项经营支出等 ),再分配主 要是国家(收取个人所得税、进行财政支出等)。 十、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doc文档 回归教材重难点06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政治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统编版)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4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南风过境2022-12-08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