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 A 2010 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 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别忘了将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答卷上。 3.试题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答卷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固满的答卷。 一、积从与运用(共 2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去年以来,我市振兴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人们 chángyáng( jíqǔ( )于浩淼书海中 ) 营养,陶冶性情,努力为自己的多彩人生涂亮底色。 2.选出并修改病句。(2 分) A.春夏之交的江北水城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B.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3.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著名文学家。 B.我国古典名著中很多文学形象除名字外还有别称,如:贾宝玉——怡红公子;宋 江——及时雨;诸葛亮——卧龙;孙悟空―——弼马温。 C.“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而唐代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影响 也很深远。有“学书当学颜”之说。 D.春节、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4.按要求填空(14 分) 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密密的斜织着。(朱自清《春》) ② 撤屏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林嗣环《口技》 ③ 夫站,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传• 曹判论 战》 ) 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陆游《 卜算子 咏梅》 ) 关关堆鸣,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经• 周南》 ) ⑥ 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⑦ _______________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⑧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⑨ 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⑩ 锗葛亮在《 出师表》 中告诫后主刘禅要“深追先帝遗诏”,“遗诏”中有两句话表明了先主 刘备对“善”“恶”的态度,之后逐渐成为警世格言,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 一 10 题 (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解释下加点的词.(2 分) ① 沙鸥翔集 ② 不以物喜 6.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2 分) (二)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 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8.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宋人或得宝 或遇其叱咄 B.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C.故敢献之 温故而知新 D.玉人以为宝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9.翻泽下面的句子。(2 分)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0.谈谈你时“宝”的认识。(2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20 题。 (一) 永不疲劳的奥秘 ① 每个人都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 永不心疲劳? ②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 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 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 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 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 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③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的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 70 次计算,一 天便达 100 万次,其博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 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作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 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为 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 心脏只工作 9 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 15 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 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④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脸,如关国贝德汉钢铁 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 秦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 生铁 8 小时,到下班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搬动的生铁为 12.5 吨.后来,佛德瑞克. 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一小时中只干活 26 分钟,然后休息 34 分钟.结果他在 8 小时中搬 运了生铁 47 吨,而且毫无疲劳感.试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前休息,就能始终保持 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⑤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 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睛,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 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 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 … 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 福特 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 ”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 休息的辩证真谛。 11.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也可以用“我们能永不疲劳吗”作为本文的题目。 B.第③ 段“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约为 3 : 5 ”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C.第⑤ 段“揉揉”“伸伸”“远眺”“席地而坐”等词语的运用,增添了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D.文末亨利• 福特的话.意思是指休息比工作更加重要。 12.简要概括疲劳产生的原因。(4 分) 13.简要分析第③ 段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4 分) 14.第④段中泰勒搏士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4 分) (二)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 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 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 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④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 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 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⑤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 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 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⑥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 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 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 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 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 打。 ⑦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 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 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⑧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 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⑨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 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 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 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 烈 10 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 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 母时,才会理解。 ⑽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 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⑾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 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 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⑿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⒀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原文略有改动) 15.“我”发誓要“保护”孩子,为何还要选择“殴打”? ( 3 分) 16.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3 分) 17.第② 段中的“火”在文中指什么?( 4 分) 18.具体谈谈“我”在什么情况下才“谨慎地使用殴打”( 4

doc文档 2010年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教育频道 > 初中 > 中考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人比心凉°2023-03-0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