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 6:120 个文言实词例释+强记练习(101-120) 101 要 读音一 yāo ·要挟,威胁。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方苞《狱中杂记》) ·通“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鸿门宴》) ·相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 ·人体的腰部。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战国策·楚策一》) 读音二 yào ·要领,关键。记事者必提其要。 (韩愈《进学解》) ·重要,险要。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 ·概括,总结。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报任安书》)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 ),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 ),终要( )其法以广之。一 日,有人与医要( )于茶馆,而其要( )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 )之,遂罢。 答案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人体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要领,关健),终要 (概括,总结)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相约)于茶馆,而其要(通“邀”,邀请)人戏之,医者 大怒,以死要(要挟,威胁)之,遂罢。 译文  古时候,国人都喜好细腰,所以肥胖的人都尽力寻找能细腰的药方,并且记住它的关键,最终总结其中 方法并且大力推广它。一天,有人和医生相约在茶馆,并邀请人戏弄他,医生大怒,用死来要挟他,于是 作罢。 102 宜 ·合适,适宜。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应该,应当。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似乎,大概。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左传·成公六年》)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 )橘生长也,是故,橘宜( )植于淮南。 答案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适宜)橘生长也,是故,橘宜(应当)植于淮 南。 译文  橘子生长在南方就是橘子,生长到北方就变成枳了。因为淮南的土地适宜橘子生长,因此,橘子应当在 淮南种植。 103 遗 读音一 yí ·放弃。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遗留,留下。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贾谊《过秦论》) ·排泄(大小便)。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读音二 wèi ·给予,馈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荆轲刺秦王》)    赵国因遗( )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 )矢。 赵王厚遗( )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 )。 答案 赵国因遗(遗留,留下)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 遗(排泄(大小便)矢。赵王厚遗(给予,馈赠)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遗弃)。 译文 赵国沿用遗留下的政策,招揽人才,听说廉颇虽然年老可是还想为国家效力。赵王于是派遣使者询问 他,使者回来上报说(廉颇)一顿饭期间三次大小便。赵王给予廉颇丰厚地馈赠来遣送他。廉颇认为赵王 小小施舍可是大的遗弃。 104 贻 ·遗留,留下。传之子孙,以贻后世。(孔安国《尚书序》) ·赠送,给予。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 )害无穷,遂作《师说》以贻( )李蟠, 嘉其好学。 答案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遗留)害无穷,遂作《师说》以贻(赠送, 给予)李蟠,嘉其好学。 译文 自唐朝以来,从师学习的风尚不盛行,阿谀奉承的风气却盛行,韩愈认为这种遗留的祸害无穷,于是写 《师说》来赠送给李蟠,嘉奖他好学的行为。 105 易 ·换,交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变,改变。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容易,轻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 )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 )得。”秦王怒,左右欲刃相 如,然相如面不易( )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 )相如。后完璧归赵。 答案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换,交换)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容易,轻易)得。” 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变,改变)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轻视)相如。后完璧归 赵。 译文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要拿城池交换和氏璧,蔺相如说:“秦国城池如果不给我们,和氏璧也不 容易得到。”秦王大怒,近臣想要杀蔺相如,然而蔺相如面不改色,应对自如,这令秦王不能够轻视蔺相如 。 后来和氏璧也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 106 阴 ·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姚鼐《登泰山记》) ·阴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暗中。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范晔《张衡传》) ·冷,寒冷。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一日,天阴( ),一农夫于山阴( )砍柴,其间阴( )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 狼,农夫躲于林中阴( )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答案 一日,天阴(阴天),一农夫于山阴(指山的北面)砍柴,其间阴(冷,寒冷)风阵阵,农夫欲还家. 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暗中)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 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译文  一天,天气阴沉,一个农夫在山的北边砍柴,山间冷风阵阵,农夫打算回家,没有想到山口忽然出现一 条凶恶的狼,农夫躲在林中暗处窥探情况,后来用肉作为诱饵,诱惑它进入一个暗穴,用柴火堵住洞口, 放火烧狼,完事后才回家。 107 右 ·表方位,与“左”相对。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与“左”连用,表示近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 )。其左右( 右( )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 )涂鸦文字甚多。 答案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 右(表方位,与“左”相对)涂鸦文字甚多。 译文  李斯凭借大功劳,官位在众多大臣之上。他的近臣都因为这骄横放纵起来。有一天,带领好友在泰山游 玩,观察路得两边乱写乱画的文字很多。 108 再 ·两次。后秦击赵者再。 (苏洵《六国论》) ·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 ),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 ) 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答案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 (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译文  两国交战,期中一个国家攻打另一个国家两次,然而都失败了,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士兵的气势不振奋 。 士兵的气势取决于击鼓,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统 帅军队者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失败了。 109 造 ·到,到……去。径造庐访成。(蒲松龄《促织》) ·制定。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司马迁《屈原列传》) 太宗年间,魏征造( )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 )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答案 太宗年间,魏征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译文 太宗年间,魏征到民间探访,体察百姓的疾苦。回宫后,他制定法规政令,兴修水利,以利于百姓生 活。 110 知 读音一 zhī ·知道。君何以知燕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主持,管理。子产其将知政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读音二 zhì ·智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 )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 )政者,不闻 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 )明而无过。” 答案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 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主持,管 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 译文 梁惠王向孟子询问治国之道,梁惠王说:“本王住在深宫中,凭什么知道百姓的疾苦呢?”孟子回答说 “主持国事的人,不听信片面之词,应当亲自去做,努力实行,才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111 致 ·送给。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晏子春秋》) ·招纳,引来。以致天下之士。 (贾谊《过秦论》) ·得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表达。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范晔《张衡传》) ·情趣,意志。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齐王欲致( )天下之士,致( 贫,无从致( )千金以晏子。晏子致( )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 )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 )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 两人席谈,方觉其致( )一也,甚欢。 答案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 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 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译文  齐王想招揽天下的贤士,送千金给晏子。晏子向天下的豪杰表达自己的诚恳。豪杰中有一个自小家境贫 穷的人,没有办法得到书来阅读,可是他思维精细巧妙,并且最善于天文阴阳历算,被晏子的诚恳感动便 前往晏子住处。两个人席地而坐,才察觉志趣一致,两人很是高兴。 112 质 ·人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通“贽”,见面礼。厚币委质事楚。 (司马迁《屈原列传》) ·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质。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质地,底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质问。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 (方苞《狱中杂记》)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 赴秦为质( )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 )。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 逐于江滨。此地有蛇,黑质( )事楚,使楚太子 )请罪于楚王,谗之。楚王怒,质( )屈原,后 )而白章,屈原以之为药,医百姓之患。 答案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本质)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通“贽”,见面礼)事 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人质)。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杀人时作垫

doc文档 练习6:120个实词表解+强化记忆(101-120)-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野心段子手2022-06-0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