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 15——18 小题。(8 分) 耳机偷走少年听力 ① 近年来,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 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使用耳机产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青少 年成为娱乐性噪声最广泛的受害者。 ② 娱乐性噪声,是指由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所产生的、可能导致听力损失的声音。在 青少年的生活中,这样的噪声可能来自各种播放器,也可能是从各种乐器发出的,甚至各 种玩具如电动玩具车、发声枪支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如迪厅、KTV、游乐园里 的声音都可以成为娱乐性噪声的来源。 ③ 当然,听力损失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来势汹汹、容易被察觉和重视。研究证明,噪声 性耳聋最初听力损失的频率在 4000 赫兹(高频),这一频率的听力损失对我们日常生活 影响小、不易被发觉。 ④ 俗话说:“聋人三分痴。”如果听力灵敏度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引起听力损失,那么 它带来的影 响不只限于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语言接受能力和言语信号辨别能力下降,还有 头痛、头昏、失眠、心情抑郁、反应迟钝和容易激动等神经症状;甚至胃肠蠕动和胃分 泌功能失调而导致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系统症 状,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⑤ 早期、短期内造成的轻微听力损失,通过脱离噪声环境、给耳朵一个休息的过程, 是可以恢复的。长期、慢性的噪声刺激,才是造成永久性听阈上移的元凶。认识到这一 点,学会科学、合理、安全用耳,可以避免噪声对我们的听力造成伤害。 ⑥ 正确使用耳机,这是隔离噪声损害的重要措施。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 耳机听 CD 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 60 分贝;戴内置耳机听 MP3 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80%,连续听的时间不 超过 90 分钟。 ⑦ 对于参加噪声活动者,必要时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根 据自己的工作环境,选用合适的耳塞进行防护,声音娱乐喜好者也尽量在参加音乐会等 大型娱乐活动时佩戴耳塞。 ⑧ 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对保护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不经常挖耳,保持耳道干燥, 正确擤鼻,耳部疾病及时治疗。另外要提醒,两种情况不要用耳机。一是在公交车或大 街上噪声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 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二是不在睡觉的时候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 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音乐睡着了,耳朵处在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 显。 15、本文题为“耳机偷走少年听力”,说说你对“偷”字的理解。(2 分) 16、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 17、第①段“青少年成为娱乐性噪声最广泛的受害者。”中“最”字能去掉吗?为什么?(2 分) 18、运用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指出下文“我”担忧的理由。(2 分) 最近我对女儿美美听音乐的事儿挺苦恼的。她戴着耳机听音乐,摇头晃脑一听就是 一两个小时,让她休息休息,她却说还没听够。更让我担忧的是音量开得很大,喊她都 听不见,看书写作业听,吃饭听,睡觉也听,坐公交车上学还听,真担心她哪天会造成 听力障碍!说她几句,她就说我小题大做,现在的孩子啊,真拿她没办法。 15.标题中的“偷”字既准确地概括了娱乐性噪声来源多样和噪声性耳聋不易察觉的特点, 又将专业的医学知识通俗化,容易被读者认知和接受。 16.列数字,文中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戴内置耳机应该掌握的音量和使用时间,科学准确地 说明了正确使用耳机是隔离噪声损害的重要措施。 17.不能去掉。“最”表示程度,强调了青少年受害者的广泛程度。如果去掉,语意平淡, 与事实不符。“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18.美美听音乐一听就是一两个小时,而佩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上限为 90 分钟;她听歌音 量过高,在公交车等噪声过大的地方,可能还会加大音量;睡觉用耳机听音乐会损伤鼓膜 轻微听力损伤不易察觉、可恢复,但永久性听阈上移则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过度使用耳 机会导致“噪声性耳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2021-2022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睡眠与认知的新发现》,回答 17—19 题。(7 分) ① 睡眠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睡 眠时,无论是大脑还是其他组织,其细胞生长以及很多修复功能均会加速。睡眠对于我们 的身体有直接影响,那么对于我们的认知功能,它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小标题一: A 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睡眠不足,我们可能会感到乏力或者对心情造成影响, 不过稍微进行一下调整就不会产生持续作用。那么如果持续不让一个人睡觉,会怎样呢? 睡眠剥夺实验显示,如果睡眠被剥夺 200 小时,可能会导致人的情绪不稳定,易怒;认知 能力下降,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和思维迟钝。 ③ 不过在目前的研究中,还未出现完全的睡眠剥夺导致人类死亡的报道。那么一个人 究竟可以多长时间不睡觉呢?17 岁的高中生兰迪·加德纳曾经创下了连续 11 天不睡觉的纪 录,他连续坚持了 264 个小时没有睡觉。在这期间,他情绪波动极大,变得易怒,而且记 忆力和注意力下降,协调能力丧失,并出现了妄想。 小标题二: B ④ 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的发明创造或艺术作品是在睡眠中获得灵感的。比如,门捷列 夫在睡眠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前摇滚乐队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的畅销歌曲《昨天》 的曲调是来自他的一场梦;19 世纪的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克·凯库勒解决苯环结构这个问题 也得益于梦中带来的灵感,从此开启了人类认识有机结构的新时代。 ⑤ 对于一般人而言,睡眠也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德国吕贝克大学进行了一项关于 人类学习的实验。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道巧妙的数学题,连续运用简单公式就能解决,但是 还有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是并非一目了然,如果参与者想到这一方法,问题就会更快 解决。在第一轮中,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这一捷径。他们将被试者分为两组:一组是睡眠组, 经过一夜的睡眠后,22 名被试者中有 13 人产生了顿悟,意识到捷径的存在;而另一组被 试者在相同的时间段内不允许睡觉,结果 22 人中只有 5 人发现了此捷径。也就是说,夜间 睡眠的确有助于激发灵感,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启示。 小标题三:睡眠中的学习 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阅读后的短暂休息有助于记忆保持,在人们学习过后,休息组 比立即回忆组的成绩要好。那么,睡眠是否有同样的功能呢? ⑦ 有科学家发现,如果在实验者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属于深度睡眠阶段后期)播放 一段声音,在一周后与该声音相关的测试中,他们的成绩会更好。其他研究者通过对大鼠 的实验发现,即便是在深度睡眠阶段,大脑也能够编码信息,进而加深记忆。 17.作者用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请为文中 A、B 处拟出恰当的小标题。(2 分) A. B. 18.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9.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加点词“可能”的表达效果。(2 分) (二)(7 分) 17.(2 分)A:睡眠缺失对人的损害(不良影响、危害); B:睡眠引发灵感。 18.(3 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答对一个不得分,两个得 1 分,答对三个得 2 分),以吕贝克大学研究人员的实验作例子,通过睡眠组与非睡眠组的实验具体数据比较, 突出地说明了夜间睡眠的确有助于激发灵感,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启示。(作用 1 分,意 思对即可) 19.(2 分)“可能”是“也许”之意,表推测,起限制作用。在句中说明睡眠不足也许会导 致人们感到乏力或者对心情造成影响,但不绝对,与事实相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语 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意对即可)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 2021—2022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1.(6 分)阅读《地球疫情暴发,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回答问题。 地球疫情暴发,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 金凤 ① 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有网友表示,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就剩下国际空间站 了。在一般人看来,国际空间站似乎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净土,是人类处于太空中的一个 “世外桃源”。 ②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有关专家表示,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宇宙射线辐射等因素加持 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有更多的可乘之机,宇航员“中招”的风险更大。 微生物在空间站曾劣迹斑斑 ③ 和地球上一样,国际空间站上也有大量的微生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 对空间站内的微生物进行分类时,发现了包括葡萄球菌、肠杆菌、芽孢杆菌和红酵母等 四大类微生物群落。科学家们指出,在办公室、健身房和医院等普通地球环境中也发现 了类似的细菌,因此空间站与人类经常光顾的其他“人造环境”其实较为类似。 ④ 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微生物中, 主要存在的致病细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微球 菌等,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人型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及内脏组织器官感染;而链 球菌中的肺炎链球菌易使宇航员患上肺炎;变型链球菌主要存在于人体牙斑中,是造成 宇航员牙齿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此外,部分微球菌会寄生于人体皮肤、咽部和眼睛,当 宇航员抵抗力下降时,会引发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等。 ⑤ 除了威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外,微生物对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也形成了破坏 。 “和平”号空间站结构材料被微生物腐蚀,形成了一个 2 毫米的凹陷;“联盟”号飞船舷窗曾 因霉菌的生长使能见度降低、光学性能下降。 平时人畜无害的病毒,一上天就变脸 ⑥ 在人体的肠道、肺部、皮肤等组织部位存在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 菌等。这些共生微生物已经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跟人和平相处。 ⑦ 而在远离地球的空间站,微生物和宇航员都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微生物在太空中会因 为受到环境压力而发生各种变化,空间辐射会导致微生物发生变异,空间微重力还会使 微生物发生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例如毒性、致病性和抗药性会增加。此外,在太 空中,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这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系统中都有所体现。在地 面模拟失重效应的实验以及太空中进行的实验里,实验动物的淋巴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萎缩,这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⑧ 太空中宇航员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导致其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降。有一些病 毒在人体内看似休眠,主要是因为受到免疫系统的压制,而不是真正的失活,一旦在太 空飞行期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它们就可能被唤醒。 想在太空作恶没那么容易

doc文档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9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月朦胧2022-03-09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