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的概述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属于选言判断的是( ) ①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② 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 ③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④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可以划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是指直接由概 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下列语句属于简单判断的是( ) ①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② 李白和杜甫都是伟大的诗人。 ③ 中国是非洲人民的好朋友。 ④ 文化创作,只有破旧才能立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于 2020 年 11 月 1 日开始。这是在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 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可以为编制“十四五”规划,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重要信息支持。据此,可以作出以下判断( ) ① 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关键期。 ②“十四五”规划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 ③ 人口普查利于人口均衡发展吗? ④ 人口普查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 ① 泰山在黄河之南 ② 刘秀和阴丽华是夫妻 ③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④ 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社会良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以下不属于判断的是( ) A.为什么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 B.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 C.美国不择手段遏制中国发展 D.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6.“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个判断是( ) ① 肯定判断 ② 否定判断 ③ 简单判断 ④ 复合判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下面语句不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 ①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② 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 ③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④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A.①② B.①④ 8.下列语句属于假言判断的是( ) C.②③ D.③④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对事物作出一个恰当合理的判断,就需要具体把握判断的基本特征。下面关 于判断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判断有真假之分,符合实际情况为真 ② 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下判断 ③ 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④ 对认识对象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断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从断定的方式来看,下面与“中国是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一致的是( ) ① 小李不是一个有担当的成年人 ② 小明是一位不爱学习的学生 ③ 无机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④ 爱国不是一个用来喊的口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判断需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判断与语句也不是完全对应的。下面对二者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 判断都需要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② 不同语句可表达同一判断,同一语句也可表达不同判断 ③ 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 ④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也可能表达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下列语句中,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 A.抗疫英雄难道不是民族的脊梁吗? B.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英雄。 C.啊,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D.我们应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13.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飞离地球约 120 万千米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 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并顺利传回地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简单判断是( ) ①“天问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器吗? ②“天问一号”距地球约 120 万千米。 ③“天问一号”是光学导航敏感器的载体。 ④“天问一号”是运动的,且具有成像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20 年 8 月 12 日,人民日报发文倡议:行动起来,杜绝 “舌尖上的浪费”。通过这些语句,我们可以判断( ) ① 目前,我国还存在“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② 通过倡议,我国已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这一现象 ③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粮食安全 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风尚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5.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时,还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只有通过判断我们才能表达某种确定 的思想。下面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 ① 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是珍惜时间的好学生。 ② 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 ③ 为什么世界人民日益关注气候变暖问题? ④ 啊,布达拉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2020 年 7 月 28 日,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有着不同的历史 发展进程和国情民情,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充分尊重欧洲,欧洲国家也须在涉港事务等中国内 政上充分尊重中国。在原则问题上彼此尊重,是双方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之所以得出这一判 断,是基于( ) A.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B.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也可以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意识 C.正确的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并能够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D.只要参与社会实践,并由实践得出的判断就一定是真判断 二、材料分析题 17.相传,曾国藩带兵镇压太平军时,曾一度连吃败仗,弄得他茶饭无心,一筹莫展。在万般无奈的 情况下,只好从实呈报,向皇上请罪,他在奏本里写道:“臣屡战屡败。”他的一个幕僚看到这句话连连 摇头,说:“不妥。”建议曾国藩换个说法。曾国藩问他,怎么说好?这个幕僚提起笔来,一字不增,一字 未减,把它改成“臣屡败屡战”曾国藩看了连声叫好。报告递上去以后,果然化凶为吉,而且受到奖励。 为什么这位幕僚把词序调个位置就能化凶为吉而且受到奖励呢?从思维方法角度加以解释。 18.材料一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们要珍惜这段美好时光。” 材料二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很特别。” 材料三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的不当之处。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A 解析:①③都是直接由概念构成且不包含其他判断的简单判断,符合题意;②④属于复合判断,不 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①④符合判断含义,并且符合材料信息,当选。②是判断,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③ 没有断定,不是判断。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的类型。①②分别断定的是位置关系和家庭关系,属于关系判断;③④都对 事物的某种性质作出断定,属于性质判断。A 项入选。 5.答案:A 解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 A 项没有出现断定这一基本特征,符合题意,应当入选;B、C、D 项均对认识对象作出断定,与 题意相背离,应排除。 6.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判断没有对认识对象作出否定,因此是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排除②;题干中 的判断本身并未包含其他判断,因此是简单判断,③符合题意,排除④。因此,A 项入选,排除 B、C、D 项。 7.答案:A 解析: 8.答案:D 解析: 9.答案:D 解析: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和判断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基本特征,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是我们作 出正确判断的条件,不 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断定方式有两种,即肯定与否定。“中国是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是一种肯定式断定,②③与 其一致,当选。①④ 是一种否定式断定,不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①②是对判断与语句关系的正确理解,入选;③说法错误,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 是判断的语言形式;④说 法错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不可能表达判断。 12.答案:D 解析:D 项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不是判断,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该题要求依据材料选择正确的简单判断。①没有 断定,不是判断,排除;④ 是复合判断,排 除。②③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②与实际不符,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①③判断符合材料表达的意思,入选。 15.答案:A 解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即肯定认识对象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或否定认识对象是什 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据此可知,①②属于判断。③④既没 有肯定什么, 也没有否定什么,不是判断,排除。 16.答案:C 解析:“在原则问题上彼此尊重,是双方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基于中欧关系的实际情 况作出的正确判断, 也是能够经受社会实践检验的真判断,C 正确。A、B、D 说法均错误。 17.答案:“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都是省略了联结项的转折关系的联言判断。“屡战屡败”,重在“屡 败”,反映了“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屡败屡战”,重在“屡战”,反映了“忠心耿耿,顽强作战”。用“屡战屡败” 来表述将招致处罚,而用“屡败屡战”来表达将荣获嘉奖。 解析:组成联言判断的几个支判断是转折关系的,叫作转折关系的联言判断。这种联言判断通常由 转折复句来表达。它的特点是后一句转折,故一般是强调后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的语词常见的有“虽然……但是……”“尽管……也……”“可是”“却”“然而”等,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 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18.答案:(1)材料一的不当之处在于“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是判断的主项与谓项关系搭配不当, 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2)材料二的不当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可以 改为“也不是树木”。 (3)材料三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 解析:

docx文档 5.1 判断的概述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教育频道 > 高中 > 政治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嘻哈公主2021-11-10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