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1 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先秦(高考 24 题) 2016-2020 年全国课标卷 24 题统计分析 年份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命题角度 2020 周王朝的政治制度 秦汉文化 古代商业发展 考查方式:呈现 【分封制受到挑战】 【杂技角抵文化的 【货币的演变】 新的历史情境, (史料实证、唯物史 影响力】(史料实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考查考生获取信 观) 证、家国情怀) 西周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 【水利工程修筑与 2019 2018 2017 2016 息的能力、综合 夏商周政治制度 【宗法制】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化】 国家集权关系】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商代统治思想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 (家国情怀) 【铁器生产与社会发展之 文化认同感】(史料实 间的关系】 证、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运用己有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探究新问题的 能力。 考查内容:宗法 分封制、小农经 济、儒家思想。 分封制的影响: 春战的商贸 文字的演变 考查趋势:先秦 【分封制推动文化的认 【区域位置对商贸 【影响字体变化的因素】 时期是中华文明 同 的影响】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的源头和奠基时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 汉字的演变过程 西周政治制度 (历史解释) 【利用考古资料呈 【历史传统对西周政治的 现】(唯物史观) 影响】(唯物史观、家国 期,新课标全国 卷在此处命题较 多。 情怀) ※课程标准 1、认识早期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 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 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孟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时空坐标 ※ 阶段特征 政治 夏商周 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 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 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 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 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生产力) 经济 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生产关系) 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经营方式)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思想文化 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 【基础梳理】 一、远古时期 1.政治 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 (1)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农业:①神农传说: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手工业:①纺织业: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葛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②青铜制造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③陶瓷: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 业的重要成就。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 (4)商业: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以物易物)。 3.文化 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刻画在陶器上的 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夏商周(夏朝前 21 世纪-前 16 世纪;商 BC1600-BC1046;西周 BC1046-BC771) 1.政治 (1)王位继承:夏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启),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 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朝父子相传,兄终弟及;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政治特色:神秘色彩(天意、占卜决定国事)。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 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占卜进行决策、理解天命、主宰国政)。 (3)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 ①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周王授土授民) ②分封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③诸侯的权力: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④诸侯的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⑤特点:a.层层受封,等级森严;b.重亲缘,轻法度;c.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⑥评价:积极:a.扩大了周王朝的疆域,带动了地区发展;b.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加强了其对 地方的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消极:后来,由于诸侯国与周王室联系减少,地方上有较大的独立性,易 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周王室统治。 ⑦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因:a.主要原因:分封制下,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b.根本原 因:生产力的发展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4)宗法制(宗族生活政治化) ①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②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 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 的稳定。) ③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等级:根据血缘亲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密等级制度。 ⑤特点: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紧 密结合;c.西周的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d.形成等级森严 的社会制度。 ⑥评价: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防止贵族之间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礼乐制度(等级观念生活化) ①目的:为更好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②含义: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 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③作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2.经济 (1)土地制度。井田制:①土地国家所有:名义为国家公有,实际为国王所有。②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有 “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③受封者世代 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④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⑤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土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 (耕地形同汉字的“井”字,被称为“井田”。) (2)农业。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末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主要生产工具。 (3)手工业。①工商食官: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②纺织:商朝:甲骨文出现关于祭祀 蚕神的内容。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有了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有了织机,能织出 多种丝织品。西周: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列入“国有六职”之中。这时已能生产 斜纹提花织物。③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展示了青铜文明。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④冶铁:春秋晚期已有铁器。⑤陶瓷:商朝烧 制出原始瓷器。 (4)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 食官”政策,可以看到流通骨币和铜币的情形。 3.文化:至今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 5000 个左右。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三、春秋战国(BC771-BC221) 1.政治 (1)东周建立: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3)战国:改革、战争、秦灭六国。 商鞅变法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2)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 关系的产生。(3)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4)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5)秦孝公求贤若渴,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 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3)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加强思想控制。(4)改革旧俗。 3.作用:(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 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 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为奏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并促使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4.局限性:(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 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4)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经济 (1)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铁犁牛耕——井田制破坏——初税亩 (税制改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 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2)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 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重农抑商”政策:①含义:强调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②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 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即安定人心。③最早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 商”,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并发展。 (4)农业:①铁犁牛耕: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秦国“以牛田”。 ②耕作技术:发明了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③水利: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5)手工业:春秋——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冶炼生铁和钢——块炼铁)。战国——铁器大量出土,河北易县 燕国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中,有经过淬火的钢件,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 (6)商业: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 大商人。③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

doc文档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先秦(24题)-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按题号知识讲解与真题训练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22 页 0 下载 1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青梅竹马2023-03-1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