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 2022 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2022.3 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汉语语言学以语法为中心——而且走向单纯从外部形式上搞“葛郎玛”,也已有些年头儿了。内容的贫 乏和方法的不适应,已经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关注。特别是文学界,因为“葛郎玛”管不住丰富的文学语 言事实,解释不了五采斑烂的文学现象,便弄得文学家不买语言学的帐。按道理说语言规律应当能解释语 言的艺术,语言的艺术里也应当能总结出语言的规律,可是好些语言的规律总是跟语言艺术的欣赏拧着。 “葛郎玛”说句子得有主语、谓语,而且主语多半应在谓语的前面,又说定语、状语是附加在中心语上的, 而且定语、状语多半应在中心语的前面……可是到文学作品里去查一查,不这么摆的句子绝非一个两个。 于是语法学家管不符合“葛郎玛”的那些句子、段落的安排都叫“修辞”,语法是正常,修辞是反常。这正和有 些文艺美学、文学语言研究者的结论走到一条道儿上去了。美学家认为,要想文学丰满、涵意深刻,必须 “超越语言”。“超越”当然就是“反常”。这两家的共同认识是:正常的语言准确而不美,没有欣赏价值;非得 反常才美,才经得起欣赏玩味。这不能不使人感到费解:为什么正常的语言规律管不住文学作品的语言呢 ? 是因为文学根本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超语言或反语言的艺术呢?还是那些被称作“规律”的条条框框总结 得有些问题呢?应当说,语言的变通是有的,但变通本身也应当符合一种规律。看来,要改造的不是那些 能够懂又能使人产生感受的语言材料,而是那些套不上汉语事实的“葛郎玛”。 近年来,继承汉语语言学的传统,提倡“重视民族文化特点,建立切合汉语实际的汉语实际的汉语言 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人朝这方面努力,成效当然是日渐其大,但在有些领域里,仍有两种方法上的错 误导向在起作用:一种是抓住几条汉语的特例就奢谈汉语特点,其实仍然没有和汉语事实对上号;另一种 则提倡考释孤立的生语料,有的是一个一个考,也有的是一片一片考,但都是单个儿的语料堆砌,难以从 中生出一种可称作规律的条例。这两种导向造成了两种后果:前一种造成空泛,后一种造成烦琐,应当说 , 都是研究方法的误区。 怎样走出空泛与烦琐的误区,尽快创建成熟的、切合汉语实际的汉语语言学?启功先生提出了一个非 常重要的命题——从汉语现象出发。一种法则切不切合汉语实际?看它能不能涵盖汉语语言现象;还有没 有新的分析汉语的法则?也只有从汉语语言现象去观察。 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状态和联系。通过外部现象来观察内在规律,这是人类 认识世界的普遍方法,但是在语言学领域,还提倡得很不够。语言学界强调的“第一手材料”,和“语言现象” 并不是同义语。含有规律的现象并不是单个语言材料的堆砌,而是一种存在在许多语言材料之中共同的外 部状态。一种形之于外的状况,如果不断出现,想躲也躲不开,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这才可以称作是 一种有意义的现象,那里面似有一种冥冥的力量在制约着它,这力量就来自语言的规律。把它捕捉到,概 括出来,就是语言的法则。总结这种法则,才能适合汉语实际。启功先生在《论丛》里说起他如何注意到 汉语规律。他在《文言文中“句”、“词”的一些现象》说:“历年教古典文学作品,目的和方法不过是要让学 生了解古今文词的不同。“五四”以后文言已不习用,讲文言文必须说出个道理,说明那些话为什么那样说, 变成另一样为什么意思就不同了……因此留心观察那些文言文中有哪些现象,又从那些现象中探索它们的 共同常态。”这就是从反复出现的现象中观察出的法则。《论丛》还指出,从正面观察现象可以得到法则, 从反面观察现象也可以得到法则:“任何医生,都要从‘病象’入手。看不懂古文,是病象;从不懂到懂,是 治疗过程;现在探索怎么懂的,是总结治法。评选最有效的医方。证明治百病的单方无效,也由此得到根 据。”这一番话,把从现象出发来研究汉语的问题说得再透不过了:只有从现象出发,得到的法则才能解释 汉语的问题:只有从现象出发,才能讲出符合汉语的规律;只有从现象出发,才能对付得了言语作品纷繁 复杂的事实,而不致用“葛郎玛”这个单一的药方去治百病。这些说法都可以看出,启功先生并不是认为语 法绝对无用,只是认为,要真正符合汉语实际,套不上的不要硬套;而且,不要就用“葛郎玛”一种办法来 研究、解释、教学汉语,不要拿他来治百病。 (摘编自王宁《<汉语现象论丛>序》,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汉语语言学强调语法,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它管不住语言事实,解释不了文学现象,招致相当一部 分人的批评。 B.部分美学家和语法学家对语言“反常”问题的认识并不恰当,因为语言不是不能变通,但是变通也是有一 定的规律的。 C.建立新汉语语言学不仅是期盼,已有人开始行动,但在某些领域中,它与传统汉语语言学一样在研究方 法上有不当。 D.想要真正把握住汉语的规律,要对付言语作品纷繁复杂的事实,汉语语言学的研究者应当尽可能多地掌 握语言材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研究中,简单粗暴区分语法和修辞,并将它们对立,这是造成传统汉语语言学没有重视本民族文化特 点的重要原因。 B.文学家在创作时不可能按照传统汉语语言学规范进行创作,因为这样创作,就无法创作出具有深刻含义 和美感的作品。 C.不管文学现象多么五彩斑斓,不管文学语言事实多么丰富,除了部分特例外,都可以用完善的语言规律 、 法则来解释。 D.要在传统汉语语言学的基础上,创建切合汉语实际的语言学,只需以语言现象研究为导向,吸收传统汉 语语言学精华。 3.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语言的法则”的力量的一项是(3 分) A.2006 年湖南高考后,一篇“三段式”满分作文引得后来无数的高考考生在考场写作中纷纷效仿。 B.唐宋古文家们反对骈体文,追求去偶求单,但是在他们的散文作品中时不时还是会出现对偶句。 C.从古到今,人们习惯用“学富五车”来赞颂有才之人,用“端木遗风”来赞誉讲诚信的生意人。 D.从过去的“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到如今的“内卷”“yyds”,网络热词不断涌现,深受追掺。 4.文中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4 分) 5.本文是王宁为启功的《汉语现象论丛》作的书序,请结合书序的写作目的,说明文本是从哪些方面展开 的。(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层叠的大地 熊育群 庚子立冬来临,大气层里浮着雾一样的尘埃,从飞机舷窗看到清晰的分隔面:浮尘上的云团洁白如雪 , 浮尘之下如染淡墨。阳光穿透尘埃,照亮了泰山山脉和齐鲁大平原。山脉渐渐低矮,在平原隐退。 棋盘似的大地,树林、泛绿的麦苗、房舍和道路排列齐整。这是一片被人类精耕细作了数千年上万年 的土地。深藏于泥土里的石骨器守着时间的秘密。从粟、黍到稻和麦,到如今的章丘大葱、章丘鲍芹、龙 山小米、明水香稻、高官寨甜瓜、曹范核桃、文祖花椒、赵八洞香椿,再到工业化、城市化,厂房林立, 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街巷向四野伸展……恒在的时间与大地似乎不同以往,人的意志得到最大彰显。 飞机开始向午后的土地俯冲,心生一股怜惜、惆怅与忧患的情绪,不无苍茫;内心却满是深深的感恩 ——高空中更能体会大地对人类的养育之恩。 来章丘,想寻觅的是史前人类的生活。去年冬天我飞到杭州良渚古城,今年来看章丘城子崖遗址—— 龙山文化的发现地,还有更早时候看过的三星堆,它们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古城和遗物,于二十世纪初相 继被发现,前后相隔不过数年:城子崖遗址于一九二八年吴金鼎路过时被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于一九三六 年被施昕更考古发掘,三星堆于一九二九年二月被燕氏父子浇灌农田时用锄头挖出。 古老的时光突然重现,偶尔的机缘却是中华文明石破天惊的发现!文明之光在东方呈现了她史前朦胧 却是真实的面目——中华文明不只是在黄河、长江流域孕育,而是满天星斗和多源一体的起源方式与形成 过程。历史因此而丰富而改写,光华灿烂!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这些史前文化遗址必然存在, 只是漫长岁月里,它们埋入土地深处,早已消失在如烟的历史之中。 被苍天厚土收藏的历史,并非无迹可寻,发现它需要一双历史的眼光。 城子崖是章丘平原上一处寻常之地,紧挨巨野河。如果不是荒芜,就像它周围一样遍种庄稼,你无从 发现。眼前的杂草疯长,淹没一切,即使有的枯萎,也是厚厚一层覆盖着土地。没有高大的乔木,只有一 棵杯口粗的槐树孤立于一旁。低洼处有人种了小麦,麦苗嫩绿。远处杂生了一排密密的杨树。台地凹凸不 平,并无悬崖,一条大马路欹斜而去。 紧挨路边,立了一块写有“城子崖遗址”的石牌。令人难以相信,这就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史前城址,是 龙山文化考古的发端之地、命名之地。历史的风云与天荒地老的土地,可留得下史前的蛛丝马迹? 当年吴金鼎路过大道沟——一条从台地中劈开的路,我想就是我脚下的马路吧。那时台地没有经过机 耕,没有经历解放战争龙章战役的炮火,地貌宛若沟渠,两壁高约丈余。吴金鼎经过时多看了几眼,这一 双训练有素能够望穿时空的眼睛,看到了灰土和陶片。 这一天是一九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十点,吴金鼎在龙山火车站下车,前往济南国的国都东平陵 故城考察。那是一座战国到两汉时期的古城,就在东面离城子崖两公里的地方。 十天后,吴金鼎专程来龙山考察城子崖。他沿崖南行,发现有火烧的痕迹,烧火之处似有一定的形状 。 红土堆积很厚,崖上灰土包含层极为显著,里面的陶片、石块和贝骨与常见的颇为不同。他挖掘了一阵, 找到了两枚制作粗糙的骨锥,如获至宝。台地并无砖瓦碎片和金属瓷器等物。他认定必有石斧石刀,这里 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村落。 第二年七月,吴金鼎第三次来到城子崖,这一次他认定出土的磨光黑陶为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正是 精美的黑陶,龙山文化令人刮目相看。它摆放在章丘博物馆显要的位置,与今天的人们对话,接受四千年 后惊羡的目光。吴金鼎是第一双被惊艳的眼睛。他八月和九月接连两次来龙山,到第六次考察后,他将一 份发掘城子崖的报告放到了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办公桌上。 一九三○年十一月七日,城子崖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经过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石玉器 、 骨角蚌等制品,已有一刀一钱二矢铜器出土。特别是许多薄、

doc文档 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教育频道 > 高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11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你心是海我是鱼2023-01-1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