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强化训练 易错点 1 大气压作用的本质 1.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均与气压有关,其中一个利用的原理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 图 B2-Y-1 2.蜡烛抽水机:在如图 B2-Y-2 所示装置中,左边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支燃烧的蜡烛。在 杯口上涂一些凡士林后,再用一张穿有橡皮管的硬纸片盖上。把橡皮管的另一端没入右边水 杯的水中。看!右边水杯里的水抽过来了!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吗? 图 B2-Y-2 [易错点拨] 大气压确实很巨大,但大气压应用于生活、造成一些生活现象,靠的不光是大气压 本身,本质上是因为不同空间内产生了气压差。例如吸管喝饮料,是因为吸管内的空气先被吸 走了,导致吸管内外产生了气压差,大气压才能把饮料压入口中;覆杯实验是因为水的灌入赶 走了杯中的空气,使杯子内外产生了气压差,大气压才能将水压住,等等。所以我们在分析或 解释一些与气压相关的练习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了“排出某一空间内的气体使该空间内气 压减小”这一环节。 易错点 2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某同学用如图 B2-Y-3 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 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 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 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 图 B2-Y-3 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 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 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 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易错点拨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如图 B2-Y-3 所示。 (1)可观察到的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后,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 瓶内水面以上容积的五分之一。 (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利用红磷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 ,使容器内压强减 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占水面以上大约五分之一体积。 (3)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 ① 能在空气中燃烧;② 燃烧时只消耗氧气;③ 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4)导致结果低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有: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装置漏气(如橡皮 塞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 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小。导致结果高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有:点燃红磷后,插入燃 烧匙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逸出;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 导管逸出。 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 40 mL 的试管作反 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 60 mL 且润滑 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 B2-Y-4 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 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 B2-Y-4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 20 mL 刻度处推至 15 mL 刻度处,然后松手,若 活塞仍能返回至 20 mL 刻度处,则说明          。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 的现象为  。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 为  。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写一条)。 [易错点拨 2] 常见改进装置如图 B2-Y-5: 图 B2-Y-5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即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该实验应从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的改进、药品的选择、误差分析 五个方面去掌握。 易错点 3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5.O2 和 CO2 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O2 具有可燃性,而 CO2 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 O2 过多无害,而 CO2 过多会形成酸雨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6.“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如图 B2-Y-6 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 B2-Y-6 (1)实验 1 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 ,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填字母)。 A.可燃物 B.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 2 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 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实验 3 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说明铁生 锈实际上是铁与      发生反应。 [易错点拨 1] (1)对氧气常见的错误理解:误认为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氧气可以帮助 可燃物燃烧,具有助燃性,但它本身不能燃烧,不是可燃物。 (2)误认为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 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不是与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3)误认为燃烧都需要氧气。燃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 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但有一些燃烧不需要 氧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 7.将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 ,下列图像中符合产生沉淀质量与 通入二氧化碳体积变化的是 (  ) 图 B2-Y-7 [易错点拨 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形成 了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但若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会进一步与产生的碳酸钙沉 淀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导致白色沉淀消失。 1.C [解析] 吸饮料时,吸管中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口中;拔火罐时, 其中的棉花燃烧消耗氧气,使罐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罐被压在皮肤上;吸盘 能够紧贴在墙面上,是因为吸盘内部空气被排出后压强减小,被大气压强压在墙上;高压锅煮 饭,利用的是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与其他三个原理不同。 2.左杯内因蜡烛燃烧而消耗掉了部分氧气,杯口又被密封得不到空气补充,因而造成左杯内气 压降低,这样,两杯就出现了气压差。大气压就会压迫右杯中的水沿着橡皮管流向左杯。 3.D [解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要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推断,关键看操作 的结果是导致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还是减小。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低 ,原因 可能有: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未塞紧瓶塞,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到室温就打 开弹簧夹。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高,原因可能是未夹紧弹簧夹或插入燃烧匙太慢,广 口瓶内的部分空气受热逸出,致使广口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更多。 4.(1)装置气密性良好 (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最终停在约 12 mL 刻度处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稳定在约 8 mL 刻度处 (4)橡皮塞弹出(或试管爆裂或注射器活塞弹出等,合理即可) [解析]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这时白磷燃烧消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体 积为 40 mL× 1 5 =8 mL,所以活塞最终应停在 20 mL-8 mL=12 mL 的刻度处。(3)若不使用 弹簧夹,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体系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 活塞就会向右移动,当过量的白磷燃烧耗尽密闭体系内的氧气,试管冷却后,密闭体系内气体 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推动活塞向左移动,而密闭体系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40 mL+ 20 mL)× 1 5 =12 mL,因此最终活塞的前沿在约 20 mL-12 mL=8 mL 的刻度处。 5.D 6.(1)C  (2)AD  (3)Ⅰ 氧气、水 [解析] (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 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 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会生成碳酸,碳酸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3)Ⅰ 中有水、有氧气,铁与水和 氧气作用而生锈;Ⅱ 中无氧气,不能生锈;Ⅲ 中无水,不能生锈;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Ⅰ;说明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 7.C [解析] 足量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沉淀,然后二氧化碳 又与生成的沉淀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溶于水,沉淀消失。

doc文档 2020-2021学年科学七年级下册华东师大版 本章易错点强化训练 第2章 空气

教育频道 > 初中 > 科学 > 文档预览
6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痴迷人2022-01-15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