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中 历 史 知 识 点 集 姓名: 班级: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①分封对象:子弟、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 赋、朝觐述职、提供军赋和力役。 ③ 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② 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后来诸侯国出现了强国兼并弱 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减弱。 二、宗法制 1.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维护政治联 系、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3.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 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分封制 主要目的 宗法制 保证周王室的强大,巩 确立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 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 定。 核心内容 权利与义务 封邦建国,广建诸侯。 嫡长子继承制 ① 权利:设立官员、建 诸子可获得土地、属民、 立武装、征派赋役 奴隶。下级贵族臣服于上 ② 义务:镇守疆土、随 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 从作战、交纳贡赋、朝 天子的统治隶属关系。 见述职 历史作用 周王确定了天下共主的 有利于凝结宗族,防止内 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 部纷争,强化王权。 强,周朝势力范围扩大。 (1)两者互为表里;(2)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度;(3)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分封的封地内都享有 世袭统治权;(4)都是中国早期统治制度的重要的 共性(联系) 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都对中国社 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如宗法制对王位世袭制、权利财 产分配制、宗族制、特权制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 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1.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 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 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郡 郡 守(掌行政)、郡尉(掌兵势)、坚御 史(负责监察) 隶属于郡,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 县 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兼管公文传 递的“亭”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县一级地方行 道 政机构 2.影响: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 要的作用。 ②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 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 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3.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汉初,丞相掌握行政职权 西汉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汉武帝时期中朝形成,又称“内朝”,其由皇帝左 右亲信,近臣构成,“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 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唐代 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 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 宋代 设中书省,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为分散相权,增设参知政事最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以总 理财政 元朝 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 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 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 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 控。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 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秦朝 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 西汉 中央设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期创设刺史 唐代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宋代 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邢狱的官员 元朝 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复按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 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 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1.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2.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3.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 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科举制) 察举制 科举制 由官吏查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 考试选官的制度 概念 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 隋朝创里的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 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 的选官制度。 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 明朝八股取士 选拔官员,又称九品中正制 评价 在当时比较完善,但体现出封闭的特征,积极: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 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场的情形;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 政人员的来源;③为行政效率的 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④有益 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从追 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 合理性。 消极:①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都 不出儒家经义的范畴,在明清时 期,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 和创造意识的人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 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 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十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 负责,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 利。 ② 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 2.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 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4.清朝设军机处: ① 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 ② 内容: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 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策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③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专题二、三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民主主义革命 一、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 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 年 6 月,虎门销烟。 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 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4.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 年 1856 年—1860 年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1842 年。 《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 赔款 2100 万元; ③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6.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860 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8.1858 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 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9.1860 年《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10.沙俄侵占我国北方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1.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 ①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③1898 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1.经过: ①1851 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②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③ 通过北伐、西征,1856 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④1856 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 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 动失败。 ⑤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设想 2.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1)、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 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 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 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② 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 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 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①平壤战役、②黄海战役(邓世昌牺 牲)、③辽东战役、④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4.结果: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 1.《辛丑条约》1901 年签订内容: ① 赔款白银四点五亿两,加利息共是九点八亿两,分三十九年付清(以关 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 ②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③ 拆大沽炮台至山海关沿线的所有炮台。(京津等广大地域,被置于列强 的武装控制之下) ④ 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工具)。 ⑤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清政府完全为“洋人的朝廷)。 2.结果:使清政府完全

doc文档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83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上单诗人2022-05-07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