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 社戏 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叙事详略得当的方法。 2.理解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农家少年的纯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 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品味文中的细节,理解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 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巴尔扎克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 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 5 月 15 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 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 文集《朝花夕拾》等。 (二)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 1922 年 10 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 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 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 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 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三、导读理解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以“社戏”为题,写了“我”和伙伴们一起去赵庄看社戏前后的事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线索:到赵庄看戏。 3.再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事件? 明确:平桥概况(随母归省)—伙伴游玩(乡间生活)—无船出行(戏前风 波)—夏夜行船—赵庄看戏(船头看戏)—停船吃豆(偷豆煮豆)—深夜返回 (月夜归航)—再谈吃豆(戏后余波) 4.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明确: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 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5.课文第 4—9 段写戏前风波尤为精彩,标记出去看戏前的三次起伏,并思考 这样行文的好处。 明确:(1)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2)三次转机:①八叔公的船回来了;②与我同去;③保证不出事。 (3)好处:①“我”的心情变化描写突出了要付出看社戏的迫切心情,为写看社 戏的乐趣作铺垫。 ② 写波折及被解决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品质,同时也显得文笔曲 折,文意跌宕。 6.第 10 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哪些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请分析其效 果。 明确:点一磕一退后一上前一架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7.阅读 10-13 段,思考:找出“月夜行船”运用通感和比喻的语句。 明确: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 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 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 “我”急迫的心情) 8.阅读 14-21 段,,讨论: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 现出来? 明确:不好看 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 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 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9.朗读 24-30 段,讨论:写偷豆要表现什么。 明确: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 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自我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怠慢(dài) 皎洁(jiǎo) 凫水(fù) 欺侮(wǔ) 行辈(háng) 宛转(wǎn) 忌惮(dàn) C.旺相(xiàng) 纠葛(gē) 踊跃(yǒng) 模样(mú) D.潺潺(chán) 家眷(juàn) B.蕴藻(zǎo) 归省(shěng) 弥散(mí)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隔水远望,山石重叠,嶙峋参差,宫殿巍峨,丹碧辉映,珠帘画栋,波光倒影,疑是 仙 山楼阁,蓬莱胜境。 B.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C.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月下的松树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 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 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 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 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 庄前进了。 ②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 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第①段中加粗的“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请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这些动词对于刻画这群少年朋 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4)用四个字或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三段内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 项,“凫”应读 fú;C 项,“葛”应读 gé;D 项,“省”应读 xǐng。 2.答案:C 解析:“滔滔不绝”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完。不能用来修饰海 浪。 3.答案:(1)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拔、点、磕、架。这些动词刻画了这群少年朋友驾船熟练敏捷、勤劳能干的特点和 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3)侧面描写。写出船行之快,衬托出“我”想看戏的急切心情。 (4)月夜行船(或月夜行船去看戏)。

doc文档 第1课《社戏》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育频道 > 初中 > 语文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刺激2022-11-25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