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 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 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 1918 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述,上帝还 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作者的核心观点是(  ) A. 一战摧毁了德国的工业经济 B. 拿破仑对外战争有非正义性 C. 一战中德国的军事装备落后 D. 经济是战争胜败决定性因素 2.1917 年底,苏俄向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呼吁:“上述各国工人定会了解他们现在 所担负的使人类摆脱战祸及其恶果的任务,定会以多方面无比坚决果敢的行动,帮助 人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 到底。”苏俄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动主要参战国工人的反战运动 B. 显示苏俄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C. 希望各国举行不割地不赔款谈判 D. 鼓舞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 3.1918 年的 11 月 11 日,在法国巴黎郊外的一节火车车厢里德国与协约国集团签署 了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以下关于同盟国失 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 在经济实力方面,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 ② 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的十分明显 ③ 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④ 因为协约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所以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德国失道寡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1919 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致电政府称,“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 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大会专横”表现在列强(  ) A. 掀起瓜分中阔的狂潮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D. 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让给日本 5.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 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 慰。因为我们一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一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 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 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 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  ) ① 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 ② 美国崛起,国联建立 ③ 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 ④ 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 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 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 最早出现在如图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 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由此而发动的 战争指的是(  ) A. 中日甲午战争 B. 克里米亚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8.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曾令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因而政府举行庆典,并在 天安门举行阅兵式。教育部特令京中各校放假,尽管已近严冬,朝野乐此不疲,知识 分子尤其亢奋。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 A. 义和闭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 B. 成为一战的战胜国 C.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D. 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9.1921 年 8 月 11 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指出, 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 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美国发出 邀请的主要意图是( ) A. 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 B. 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 C. 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 D. 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 10.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战后它有了一个谋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夺取远 东和太平洋地区霸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国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1921 年 10 月倡议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② 通过《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使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 ③ 通过《五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 ④ 通过《九国公约》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11.威尔逊对建立国联情有独钟,在巴黎和会上,他关心国联盟约的起草,并坚决主张 国联盟约与和约捆绑在一起。这样,批准和约就意味着批准盟约。威尔逊如此热情的 本质意图是 A. 为美国称霸世界开辟道路 B. 为他赢得世界声誉 C. 维护世界和平 D. 美国控制欧洲 12.1939 年,德国外交部长在但泽对获胜的德国人说:“你们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 补救那些严重的后果而已,这些后果是由历史上强加于一个国家……各种毫无道理的 指令所导致的。”材料中“毫无道理的指令”主要应出自于下列哪一次会议()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德黑兰会议 13.根据《凡尔塞和约》的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 式加以瓜分。“委任统治”的实行(  ) A. 使殖民地人民获得了民族自决的权利 B. 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C.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D. 提高了战败国殖民地的国际地位 14.在北京的古观象台,保存着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由德国归还中国的古天文仪 器,这是中国作为战胜国分得惟一的战利品。但该和约却使中国失去了收回山东权益 的权利。这种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 A. 近代历史上弱国无外交 B. 清朝政府腐朽无能 C. 战后中国地位有所提高 D. 日本国力迅速增长 15.英国乘法国出兵鲁尔失败之机,接过“安全保障”的旗帜,推动德国出面倡议召开洛 迦诺会议,建立莱茵保障公约。这表明当时英国 A. 综合实力急剧增长 B. 实行传统均势外交政策 C. 加大对德国的约束 D. 致力于维护日不落帝国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 世纪初,大国间的外交冲突和危机严重且频繁,而可供应对的策略并不多,似 乎只有战争这一种解决方式,缺乏妥协缓冲机制和中止战争的可能。当时的欧洲政治 精英和军事将领一样,都沉迷于推行军国主义和扩张帝国霸权,肆意煽动各自国内的 狂热民族主义情绪。同时,他们被所谓“民意”(民粹主义)所感染和裹挟,尽管也有不 少人意识到“这场战争将演变为一场世界战争”,但更多的人抱有侥幸心理和赌徒思维, 他们企图依靠“先进谋略”速战速决。在主要大国都已经高度工业化的背景下,各国决策 者充满对本国高效动员战争资源的自信,却缺乏对工业化战争的惨烈破坏和可怕灾难 的预见,即使有人意识到灾难性的结局,他们也会对此采取选择性忽视。这些 1914 年的大国领导人犹如一群懵懵懂懂的梦游者,最终使整个欧洲卷入史无前例的浩劫。 ——摘编自[美]斯蒂芬·范·埃弗拉主编《战争的原因》等 (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民意”在“一战”爆发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18 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天赋人权的提倡和人道主义运动的发展,文明托 管观念在英、美等国传播开来,托管理论被吸收进某些国家的殖民政策中。 19、20 世纪初的国际条约保护附属地土著居民的权利,正式承认国家托管原则。个人托管、 国家托管的出现是国际化管理殖民地的前奏和先例。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各主要参战国 在处理前敌领土问题上激烈争吵。他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最终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妥协,从而产生了委任统治制度。按国联盟约规 定,把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交给国联,由国联把它们委托给英法比 日等主要战胜国进行统治。 ——摘编自张莉清《试析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制度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制度。 1-5 DAADC 6-10ACBCC 11-15AACAB 16.(1)背景:大国间的矛盾与冲突严重,缺乏缓冲机制;欧洲一些国家推行军国主 义,民族主义情绪狂热;“民意”(民粹主义)宣扬速战速决,并影响了政治家与军事将 领;主要大国已实现高度工业化;大国领导人的过于自信和对战争危害的选择性忽 视。 (2)认识:“民意”(民粹主义)有时缺乏理性思考,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国家 领导人应该引领“民意”,而不是被“民意”左右,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17.(1)因素:文明托管观念的影响;国家托管提供了先例;被压迫民族反帝斗争的 推动;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的妥协。 (2)简评:按照国际法解决战败国殖民地统治问题的尝试;冲击了旧的殖民统治体 系;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doc文档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练习题--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7 页 0 下载 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逼不得已2022-12-02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