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2 观点评析类 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 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 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 者的青睐。下面以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 识。 (2019 年全国一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 钱 穆 《 国 史 大 纲 》 (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题干为国学名家钱穆在所撰《国史大纲》。1940 年初版时,扉页上的一段对读 者的致语。 这段话饱含情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历史的方法等问题的看法。问题要求对材 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看法,并得出结论性意见。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可以认同、补充,也可以反驳。问题设计特地提示可对材料中观点的“一点或整体”进 行评析,使题目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本题能力考查全面,包括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并解读有效信息,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观点,发现并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等等。材料中四个方面叙述,每 一个方面都包含作者的观点,甚至对每一点中的各个层次、都可以进行评析并得出结论。如第一点“知识在 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本国历史应有所了解。可以说作者阐明了其著作 (《国史大纲》)针对的读者群体,撰 写该著作的目的与意义。“知识在水平线以上”应是指有兴趣并能够顺利阅读与理解其著作的“国民”,就当时 国民教育水平来说,应指高中、大学生等“知识分子”这些人在引领社会前行中担负更多的责任。当时,中 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他们不仅应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具体工作能力,还需要了解本国历史,树 立民族自豪感,坚定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心。随着教育的发展,整个国民的知识“水平线”提升,意味着本 国历史教育应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学习中国历史,传承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 又如第二点,学习本国历史应持“温情与敬意”的态度。对这一观点,可以举证中华文明中足以引发民族 自豪感的人、事及创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可以辩证地分析,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补充,应注意中国历 史中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和落后观念,对待中国历史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握主流,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从学习与研究历史应持历史主义态度上着眼,说明看待任何历史上的人、事与问题, 应了解这些人生活的具体时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加以分析与理解,而不只是简单地从当今的需 要、依据当今的认知水平,去苛评过往的人与事。 本题还可通过理解材料的观点,并加以延伸。如材料强调了“本国已往历史”的重要性、学习时应持 的态度与方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是否应该以同样的态度与方法,学习其他国家与民族历史 呢?题目要求“持论有据”,却并没有限定答题论据的范围,因而评析的角度很多,发挥的余地很大。 步骤一 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解答。 “评析”、“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史论结合轮” 步骤二 读材料: 泛读:找出材料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 材料关键词句有如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充满温情与敬 意”、“国民不应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不应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 古人”、“当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渐多,国家才有向前发展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 精读:将关键词句和所学知识联系。 材料信息: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 该略有所知。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抗日战争。阐述说明:国民读史可知 :中国为 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 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 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 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1940 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 心。论点与总结:1940 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材料信息: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钱穆《国史大纲》(1940)。所学知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抗日战争。阐述说明:中华文化 曾长期领先世界,必然使国民附随一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 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 纸张等传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 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 1940 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论点与总结:对中华文明附随一 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信息: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 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 诿卸于古人。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抗日战争。阐述说明: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 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自守,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 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 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国民只有深入了解本国历史,在存有温情和敬 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1940 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弘扬中 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论点与总结: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 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步骤三 写答案: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字数要求 20-30 字;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字数要求 100-150 字;第三段总结部分,字数要求 20-30 字;因此总字数为 150--200 字区间。 第一段:观点部分。 阅读材料基础之上,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观点。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提出论点要注意六点: (1)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 (2)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 (3)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4)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 (5)学生存在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 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 论证过程无法展开。 (6)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 下来的论证,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态。 可以简单写个提纲,这样才能一气呵成。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 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从 2--4 则史料来论证观点,并且做到一则史料一论证,而不是堆积史料,然后下一 个总结论。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史料与论点在逻辑上逻辑一致,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 证明论点。语言专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 言。 运用“4W1H”方法就能很好的做到史论结合。“4W1H”就是 When(时间)、Why(背景)、Who(谁)、 What(做了什么)(以上四 W 构成史料)、How(怎么样,构成史论)。例如:洋务运动我们可以这样描 述:19 世纪 60 年代(When)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Why),地主阶级洋务派(Who)在中体西用思想指 导下,创办近代军用工业、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建立近代海军( What),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进程,但其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未能实现富国强兵目的。(How)。 第三段:评论部分。 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 义和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 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头重复,最好能对 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 、 “结尾”这样的提示语,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 【答案要点】 示例一: 同意钱穆对中国历史要具有温情与敬意的观点,我认为对待中国历史应辩证地看待。 中华文明悠久灿烂,我们的祖先建设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发明了造纸术等推动人 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同时,中国历史中也存在一些封 建糟粕和落后观念,应予以摒弃。 因此,对待中国历史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握主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示例二: 钱穆关于学习本国历史的观点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适应了时代需求。 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严重。钱穆主张对以往历史保持温情与敬意,以此激励国民树立民族自 信,团

doc文档 专题02 观点评析类-2020年高考历史42题高分攻略

教育频道 > 高中 > 历史 > 文档预览
30 页 0 下载 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蓝樱浅蝶2023-03-14 16:00: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1+1=?( 答案:2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